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苯炔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在水稻病原菌防治上的應用,屬于生物防治領域。所述苯炔類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10H7NO。通過將花臉香蘑(Lepistasordida)活化后進行液體深層發(fā)酵,分離得到有抑菌活性的苯炔類化合物。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制備的苯炔類化合物對水稻細條病和水稻稻瘟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利用菌株Lepistasordida發(fā)酵制得,培養(yǎng)基原料來源廣泛,制備方法簡單,容易實現工業(yè)化生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苯炔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在水稻病原菌防治上的應用,屬于生物防治領域。
技術介紹
大型真菌不但種類繁多,而且是“創(chuàng)造系數”很高的生物類群。大型真菌中發(fā)現的天然產物結構多樣,并且具有抗細菌、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合成、酶抑制劑、抗真菌、細胞毒、受體拮抗劑和抗氧化等多種生物活性。擔子菌與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在發(fā)現了一些種對抗腫瘤和預防冠心病方面有作用之后,受到了醫(yī)藥界的重視并引起極大的興趣。擔子菌產生的生理活性物質有多糖類、多肽和蛋白質、抗生素類、維生素類等,其中抗生素類包含聚乙炔類化合物,如田頭菇素(Agrocybin), H0CH2 · (C = C) 3 · C0NH2,來源于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及真菌有拮抗作用。微生物源農藥包括農用抗生素和活體微生物兩大類。其中農用抗生素是由抗生菌發(fā)酵所產生的具有農藥功能的次生代謝物質,它是有明確分子結構的化學物質。農用抗生素無疑是農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由于其源于生物,故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目前,在害蟲的生物防治方面,真菌是研究、生產和應用最多的生物類群之前。真菌類生物農藥主要是生真菌,目前在世界上記載的約有100屬,800多種,大部分是兼性或專性病原體。真菌殺蟲劑的研究在我國有較長歷史,對制劑的安全性、防治松毛蟲和玉米螟等研究都做了大量工作,但工業(yè)化生產技術至今未解決,因而始終沒有正式商品問世。開發(fā)具有防治水稻稻瘟病、紋枯病和細菌性條斑病等重大病害的綠色農藥,對保護稻田濕地功能和減少稻田由于化學農藥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義,也可促進生態(tài)農業(yè)和綠色農業(yè)的發(fā)展。基于以上背景,開展本專利技術的研究。專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真菌發(fā)酵產物制備的苯炔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應用。本專利技術首先提供了一種苯炔類化合物,所述苯炔類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ltlH7NO,結構式如下權利要求1.一種苯炔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炔類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ltlH7NO,結構式如下 (y o HO 42.—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苯炔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包括 1)液體培養(yǎng)及發(fā)酵產物處理將花臉香蘑sorAWa)活化后進行液體深層發(fā)酵,液體深層發(fā)酵的培養(yǎng)基配方按重量比為馬鈴薯16-25%,葡萄糖1. 5-2. 5%,余量為水,pH 自然,0. lMpa、121°C滅菌 30min,置于 25 — 28°C, 180 — 230r/min 恒溫搖床中培養(yǎng) 10-15天;發(fā)酵結束后,用離心法將菌絲體與發(fā)酵液分離,發(fā)酵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經脫水、濃縮,得到有機粗提物浸膏; 2)產物分離將I)所述的有機粗提物浸膏用甲醇溶解,進行反相硅膠柱層析,用含體積比為1%。一 1%甲酸的甲醇-水梯度洗脫,對洗脫液組份用圓形濾紙片法測定抗菌活性,合并具有活性的組分,用甲醇溶解,進行凝膠柱層析,用含體積比為1%。一 1%甲酸的丙酮或甲醇溶液洗脫,洗脫液組份用圓形濾紙片法進行抑菌活性追蹤,收集活性組分進行正相硅膠柱層析,以氯仿裝柱,干法上樣,用含體積比為1%。一 1%甲酸的氯仿溶液洗脫,洗脫液組份同樣采用圓形濾紙片法進行抑菌實驗,得到有抑菌活性的苯炔類化合物。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苯炔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所述液體深層發(fā)酵的培養(yǎng)基配方按重量比為馬鈴薯20%,葡萄糖2%,余量為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苯炔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進行反相硅膠柱層析,用含體積比為1%。一 1%甲酸的甲醇-水梯度洗脫,其中甲醇所占體積比分別為10%、20%、30%、40%、50%、60%。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苯炔類化合物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應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苯炔類化合物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病害為水稻稻瘟病或水稻細條病。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苯炔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在水稻病原菌防治上的應用,屬于生物防治領域。所述苯炔類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10H7NO。通過將花臉香蘑(Lepistasordida)活化后進行液體深層發(fā)酵,分離得到有抑菌活性的苯炔類化合物。本專利技術制備的苯炔類化合物對水稻細條病和水稻稻瘟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利用菌株Lepistasordida發(fā)酵制得,培養(yǎng)基原料來源廣泛,制備方法簡單,容易實現工業(yè)化生產。文檔編號A01P3/00GK102993030SQ20121051487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5日專利技術者鄭永標, 黃建忠, 劉艷如, 吳小君 申請人:福建師范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苯炔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炔類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10H7NO,結構式如下:。2012105148773100001dest_path_image002.jpg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鄭永標,黃建忠,劉艷如,吳小君,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師范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