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液壓控制回路,該液壓控制回路包括執行機構(2)、換向閥(11)、泵和油箱(4),執行機構(2)的兩條工作油路分別與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換向閥(11)的壓力油口和回油口分別與泵和油箱(4)連接,該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比例節流閥(12),該比例節流閥(12)串接在換向閥(11)的回油口與油箱(4)之間的連接油路上。還公開了一種包括多個相互并聯的上述液壓控制回路的液壓控制系統。還公開了一種相應的液壓控制閥組。由于比例節流閥串接在換向閥的回油油路上,因此在換向閥突然換向時,在該比例節流閥的節流作用下不會突然卸壓,避免了在突然換向瞬間執行機構動作失控而導致系統不穩定的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控制領域,尤其涉及車輛轉向的液壓控制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液壓控制回路、一種液壓控制系統及一種液壓控制閥組。
技術介紹
如圖1所示,現有的液壓控制回路通常包括執行機構2、換向閥11 (例如為三位四通電磁換向閥)、泵和油箱(圖中未示出),所述執行機構2的兩條工作油路分別與所述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口 IlAUlB連接,所述換向閥11的壓力油口 IlP和回油口 IlT分別與所述泵和所述油箱連接。執行機構2可以用于驅動各種機構動作。例如在如圖1所示的示例中,執行機構2為用于驅動車輛的轉向橋轉動的轉向液壓缸,通過換向閥11的切換來控制車輛的轉向橋的轉向方向。例如,當換向閥11處于左位時,轉向橋右轉;當換向閥11切換到右位時,轉向橋左轉;當換向閥11切換到中位時,轉向橋不轉向。通常在換向閥11的壓力油口 IlP與泵連通的工作油路上串接有比例節流閥,通過調節該比例節流閥的開度來控制該工作油路的液壓油流量,從而控制轉向橋的轉向速度。目前的液壓控制回路在有些工況下存在系統不穩定的現象。例如,換向閥11控制車輛的轉向橋朝某個方向轉向,然后突然換向時,轉向橋往回轉向的幅度往往較大,速度過快,極易引起控制系統的振蕩,嚴重影響系統穩定。轉向橋的轉向速度由流經執行機構2的流量控制,而影響流量的因素包括系統壓力和比例節流閥的開度。在系統壓力穩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節比例節流閥的開度來控制流經執行機構的流量,進而控制轉向橋的轉向速度。如果系統壓力急劇變化,則會導致很難通過調節比例節流閥的開度來控制轉向速度,從而出現轉向速度失控的現象。更具體地說,例如在如圖1所示的用于驅動車輛的轉向橋的液壓控制回路中,換向閥11先處于左位(交叉位),工作油口 IlB為高壓,此時轉向橋右轉;轉向結束,換向閥11處于中位(關閉位),此時工作油口 IlB仍為高壓,其高壓產生的力和輪胎(結構件)變形相平衡;此時若要左轉,即換向閥11切換到右位(平行位),則工作油口 IlB的高壓油連接到回油口 IlT并與油箱連通,突然卸壓,系統壓力急劇變化,此時轉向橋帶動輪胎將瞬間快速往回轉向,該往回轉向的速度無法控制,造成液壓控制系統振蕩。對于整車載荷較大的工程車輛,由于轉向時地面和輪胎之間的摩擦力較大,致使輪胎變形量較大(尤其是輪胎氣壓不足時),因此該問題尤為嚴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比較穩定的液壓控制回路。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液壓控制回路,該液壓控制回路包括執行機構、換向閥、泵和油箱,所述執行機構的兩條工作油路分別與所述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換向閥的壓力油口和回油口分別與所述泵和所述油箱連接,其中,該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比例節流閥,該比例節流閥串接在所述換向閥的回油口與所述油箱之間的連接油路上。優選地,該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入口與出口之間的壓差的壓力補償閥。優選地,所述壓力補償閥為定差減壓閥,該定差減壓閥串接在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入口與所述換向閥的回油口之間的連接油路上,所述定差減壓閥的彈簧端控制口與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出口油路連通,所述定差減壓閥的非彈簧端控制口與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入口油路連通。優選地,該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單向閥,該單向閥串接于所述換向閥的壓力油口與所述泵之間的連接油路上,允許液壓油從所述泵單向流通至所述換向閥的壓力油口。優選地,所述執行機構為車輛的轉向橋的轉向液壓缸。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液壓控制系統,其中,該液壓控制系統包括多個相互并聯的如上文所述的液壓控制回路。優選地,多個所述液壓控制回路共用一個泵。優選地,所述泵為恒壓泵。優選地,所述泵為負載敏感泵。優選地,該液壓控制系統還包括低壓采集單元,該低壓采集單元采集所述多個所述液壓控制回路中的壓力補償閥的入口與所述換向閥的回油口之間的連接油路的壓力,并將多個該連接油路中的最低壓力反饋至所述負載敏感泵的負載反饋控制口。優選地,所述低壓采集單元包括低壓優先梭閥或低壓優先梭閥組,該低壓優先梭閥或低壓優先梭閥組的入口分別與所述多個所述液壓控制回路的壓力補償閥的入口與所述換向閥的回油口之間的連接油路連接,該低壓優先梭閥或低壓優先梭閥組的出口與所述負載敏感泵的負載反饋控制口連接。優選地,多個所述液壓控制回路的執行機構分別為多橋車輛的各轉向橋的轉向液壓缸。還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液壓控制閥組,其中,該液壓控制閥組具有壓力油口、回油口和兩個工作油口,并且該液壓控制閥組包括換向閥和比例節流閥,所述換向閥的兩個工作油口分別與所述液壓控制閥組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換向閥的壓力油口與所述液壓控制閥組的壓力油口連接,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入口與所述換向閥的回油口連接,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出口與所述液壓控制閥組的回油口連接。優選地,該液壓控制閥組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入口與出口之間的壓差的壓力補償閥。優選地,所述壓力補償閥為定差減壓閥,該定差減壓閥串接在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入口與所述換向閥的回油口之間的連接油路上,所述定差減壓閥的彈簧端控制口與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出口與所述液壓控制閥組的回油口之間的連接油路連通,所述定差減壓閥的非彈簧端控制口與所述定差減壓閥與所述比例節流閥的入口之間的連接油路連通。優選地,該液壓控制閥組還包括單向閥,該單向閥串接于所述換向閥的壓力油口與所述液壓控制閥組的壓力油口之間的連接油路上,允許液壓油從所述液壓控制閥組的壓力油口單向流通至所述換向閥的壓力油口。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在換向閥的回油口與油箱之間的連接油路上(也就是在換向閥的回油油路上)串接有比例節流閥,通過調節該比例節流閥的開度能夠控制流經該連接油路的液壓油流量,從而控制執行機構的動作速度。此外,由于該比例節流閥串接在換向閥的回油油路上,因此在換向閥突然換向時,換向閥的工作油口的高壓油不是直接與油箱連通,而是通過該比例節流閥流回油箱,從而在該比例節流閥的節流作用下不會突然卸壓,避免了在突然換向瞬間執行機構動作失控而導致系統不穩定的現象。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現有的車輛的轉向橋的液壓控制回路的原理 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液壓控制回路的原理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液壓控制系統的原理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液壓控制系統的原理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液壓控制閥組的原理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 液壓控制閥組;11換向閥;12 比例節流閥;13定差減壓閥;14 單向閥;2執行機構;31 恒壓泵;4油箱;5 低壓優先梭閥;32負載敏感泵。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如圖2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液壓控制回路,該液壓控制回路包括執行機構2、換向閥11、泵和油箱4,所述執行機構2的兩條工作油路分別與所述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換向閥11的壓力油口和回油口分別與所述泵和所述油箱4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控制回路,該液壓控制回路包括執行機構(2)、換向閥(11)、泵和油箱(4),所述執行機構(2)的兩條工作油路分別與所述換向閥(11)的兩個工作油口連接,所述換向閥(11)的壓力油口和回油口分別與所述泵和所述油箱(4)連接,其特征在于,該液壓控制回路還包括比例節流閥(12),該比例節流閥(12)串接在所述換向閥(11)的回油口與所述油箱(4)之間的連接油路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詹純新,劉權,郭堃,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