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座安裝結構,屬于車體內裝設計領域。該安裝結構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抗側滾扭桿安裝塊,其中,第一腹板上部具有開口朝上的插槽,并通過該插槽與枕梁內隔板插接,第一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上蓋板固接,中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第二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下蓋板固定;抗側滾扭桿安裝塊固定在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部,并設有兩個用于安裝抗側滾扭桿的安裝孔。該安裝結構可以改善安裝結構的受力情況,避免焊縫疲勞的出現。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座安裝結構,屬于車體內裝設計
技術介紹
枕梁抗側滾扭桿在地鐵及高鐵車輛上被大量使用,對該重要受力部件的結構安裝設計,其結構強度尤其是抗疲勞特性要求高,對該抗側滾扭桿安裝座的結構焊縫受力需特別考慮校核,結構設計上應盡量避免焊縫疲勞的出現。因此,諸如采用結構緊固件連接的型式亦有出現,采用緊固件自身沖擊特性不是很高。在以往設計中,主要通過鑄造座組焊于枕梁下蓋板上,焊縫承受由彎曲產生的附加載荷力,受力情況不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整體受力的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座安裝結構,可以改善安裝結構的受力情況,避免焊縫疲勞的出現。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和抗側滾扭桿安裝塊;所述第一腹板上部具有開口朝上的插槽,并通過該插槽與枕梁內隔板插接,所述第一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上蓋板固接,中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所述第二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固定在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部,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上設有兩個用于安裝抗側滾扭桿的安裝孔。對上述技術方案的完善是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部均設有開口朝下的槽,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插入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下部的槽中,并焊接固定。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是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的底部中央設有缺口,所述兩個安裝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缺口兩側。本專利技術帶來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腹板插接在枕梁隔板上,其頂部與枕梁上蓋板固接,中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第二腹板固接在枕梁下蓋板上,采用了整體受力的結構,所以有效避免了焊縫疲勞的出現;同時,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設有開口向下的槽,抗側滾扭桿安裝塊設有缺口,因此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減輕了自重,也能夠減少焊縫疲勞的出現。本專利技術將扭桿安裝塊落于腹板上,形成類似一種減振緩沖,將垂向力和彎矩產生的附加力分由兩部分承擔。本安裝結構采用類似積木插接形式安裝,使得定位更加準確,實現了防錯安裝??梢姡緦@夹g構思奇巧、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快捷。本專利技術將在軌道交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安裝座安裝結構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安裝示意圖。圖2為本實施例的第一腹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施例的第二腹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施例的抗側滾扭桿安裝塊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例的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安裝座安裝結構,包括帶有插槽的第一腹板1、第二腹板2和抗側滾扭桿安裝塊3。如圖2所示,第一腹板I上部設有開口向上的插槽,用于插接枕梁內隔板,第一腹板I的底部設有開口向下的槽。在使用時,第一腹板I插接枕梁在內隔板上,并與內隔板組焊,其頂部焊接在枕梁上蓋板上;在枕梁下蓋板上開槽,第一腹板I穿過枕梁下蓋板上的槽,第一腹板I的中部焊接在枕梁下蓋板上。如圖3所示,第二腹板2的底部開有開口向下的槽。在使用時,第二腹板2的頂部直接組焊于枕梁下蓋板上,并有加強筋支撐。如圖4所示,抗側滾扭桿安裝塊3采用厚鋼塊機加工得到,其底部中央設有開口向下的缺口,并在缺口的兩側邊分別設有用于安裝抗側滾扭桿安裝孔。在使用時,抗側滾扭桿安裝塊3插入到第一腹板I和第二腹板2底部的槽中并組焊。如圖1所示,帶插槽的第一腹板1、第二腹板2和抗側滾扭桿安裝塊3通過插接安裝及坡口焊接等形式,形成一個整體受力結構,經過有限元分析計算和實際項目應用測試,受力情況良好。本專利技術的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安裝座安裝結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專利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座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和抗側滾扭桿安裝塊;所述第一腹板上部具有開口朝上的插槽,并通過該插槽與枕梁內隔板插接,所述第一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上蓋板固接,中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所述第二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固定在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部,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上設有兩個用于安裝抗側滾扭桿的安裝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座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部均設有開口朝下的槽,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插入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下部的槽中,并焊接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座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的底部中央設有缺口,所述兩個安裝孔分別設置在所述缺口兩側。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座安裝結構,屬于車體內裝設計領域。該安裝結構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抗側滾扭桿安裝塊,其中,第一腹板上部具有開口朝上的插槽,并通過該插槽與枕梁內隔板插接,第一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上蓋板固接,中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第二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下蓋板固定;抗側滾扭桿安裝塊固定在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部,并設有兩個用于安裝抗側滾扭桿的安裝孔。該安裝結構可以改善安裝結構的受力情況,避免焊縫疲勞的出現。文檔編號B61F5/24GK102991520SQ20121047506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專利技術者張弛, 胡基貴, 韋海菊, 李帥 申請人: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車輛抗側滾扭桿座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腹板、第二腹板和抗側滾扭桿安裝塊;所述第一腹板上部具有開口朝上的插槽,并通過該插槽與枕梁內隔板插接,所述第一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上蓋板固接,中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所述第二腹板的頂部與枕梁下蓋板固接;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固定在所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部,所述抗側滾扭桿安裝塊上設有兩個用于安裝抗側滾扭桿的安裝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弛,胡基貴,韋海菊,李帥,
申請(專利權)人:南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