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目的在于得到具備不使用照度傳感器、能夠自動調整顯示器件的顯示亮度的操縱臺顯示裝置的操縱臺顯示系統及其顯示方法。操縱臺顯示裝置(10)基于從列車信息控制系統(1)發送的列車的位置信息,判定列車是否正在隧道內行駛,在判定為列車正在隧道內行駛的情況下,將預先設定的隧道內用的亮度設定為顯示屏幕的亮度,在判定為列車正在隧道外行駛的情況下,將預先設定的隧道外用的亮度信息設定為顯示屏幕的亮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具備在列車的駕駛室或列車員室內的操縱臺設置的操縱臺顯示裝置的。
技術介紹
在列車的駕駛室或列車員室內的操縱臺設置的操縱臺顯示裝置,作為通過列車編組內的通信網絡來控制各種信息的列車信息控制系統的人機接口而發揮功能,例如顯示列車的運行信息及車載設備的監視信息等,并且例如通過操作設在其顯示面的觸摸面板,能對列車信息控制系統輸入控制信息。專利文獻I中記載了將操縱臺顯示裝置的顯示內容投射在擋風玻璃而顯示的平視顯不器(head-up display)。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5-38966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例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不器)或 EL(Electro Luminescence 電致發光)等被用于現有的操縱臺顯示裝置的顯示器件,但考慮到白天駕駛室中的視覺辨認性,一般要求高亮度。另一方面,與白天相同的顯示亮度在夜間或隧道行駛時則過于明亮,因此需要降低亮度,手動或者安裝照度傳感器自動進行亮度調整。自動進行亮度調整的情況下,需要用照度傳感器對從駕駛室來看前方的照度(SP,車外的照度)進行感測,但由于操縱臺顯示裝置的屏幕朝向與前方相反的乘務員側而設置,因此以將照度傳感器設在操縱臺顯示裝置的內部的結構,難以適當地感測前方的照度。因此,需要照度傳感器分開設置,例如用線纜等與操縱臺顯示裝置連接,感測前方的照度。然而,在設置場所受到限制的駕駛室內難以將照度傳感器分開設置,而且存在在干擾噪聲多的列車內利用線纜的布線的耐噪聲性脆弱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是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問題點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具備不用照度傳感器而能夠自動調整顯示器件的顯示亮度的操縱臺顯示裝置的。為解決上述的課題并達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操縱臺顯示系統包括信息控制終端裝置,分別搭載于列車的各車輛,通過車輛間傳輸路徑而相互連接,收集搭載于所述各車輛的設備的狀態信息,并且對所述設備輸出控制信息;信息控制中央裝置,分別搭載于所述列車的先頭車輛及末尾車輛,通過所述車輛間傳輸路徑與所述各信息控制終端裝置連接,管理包含從所述各信息控制終端裝置接收的所述狀態信息及發送至所述各信息控制終端裝置的所述控制信息的列車信息;操縱臺顯示裝置,分別搭載于所述先頭車輛及所述末尾車輛,通過顯示裝置用傳輸路徑與所述信息控制中央裝置連接,并且在顯示器件的顯示屏幕顯示從所述信息控制中央裝置傳輸的所述列車信息;以及亮度決定部,輸出用于設定所述顯示屏幕的亮度的亮度信息,所述操縱臺顯示系統的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控制中央裝置具有計算所述列車的行駛位置并輸出其位置信息的位置信息計算部,所述操縱臺顯示裝置具有根據從所述亮度決定部輸出的所述亮度信息來調整所述顯示屏幕的亮度的亮度調整部,所述亮度決定部比較所述列車的路線上的隧道區間的兩端的位置信息與從所述位置信息計算部輸出的所述列車的位置信息,在判定為所述列車正在隧道內行駛的情況下,輸出預先設定的隧道內用的亮度信息,在判定為所述列車正在隧道外行駛的情況下,輸出預先設定的隧道外用是亮度信息。另外,本專利技術的操縱臺顯示裝置的顯示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操縱臺顯示裝置通過顯示裝置用傳輸路徑與分別搭載于列車的先頭車輛及末尾車輛,收集并管理列車信息的信息控制中央裝置連接,并且在顯示器件的顯示屏幕顯示從所述信息控制中央裝置傳輸的所述列車信息,所述操縱臺顯示裝置的顯示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設在所述信息控制中央裝置內的位置信息計算部,計算所述列車的行駛位置并輸出其位置信息;設在所述操縱臺顯示裝置內或所述控制中央裝置內的亮度決定部,比較所述列車的路線上的隧道區間的兩端的位置信息與所述位置信息計算部輸出的所述列車的位置信息,在判定為所述列車正在隧道內行駛的情況下,輸出預先設定的隧道內用的亮度信息,在判定為所述列車正在隧道外行駛的情況下,輸出預先設定的隧道外用的亮度信息;以及設在所述操縱臺顯示裝置內的亮度調整部,根據從所述亮度決定部輸出的亮度信息,調整所述顯示屏幕的亮度。專利技術的效果 依據本專利技術,取得了即使不設照度傳感器也能自動進行亮度調整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是示出實施方式I中的列車信息控制系統I的結構例的圖。圖2是主要示出實施方式I的操縱臺顯示裝置10的概略結構的圖。圖3是示出操縱臺顯示裝置10的概觀的圖。圖4是示出存儲部16的存儲內容的一個例子的圖。圖5是示出相對里程的變化的操縱臺顯示裝置10的亮度的一個例子的圖。圖6是示出進入圖5的隧道區間Tl前到出來后的操縱臺顯示裝置10的工作的流程圖。圖7是示出從圖5的隧道區間Tl出來后、進而到通過隧道區間T2為止的操縱臺顯示裝置10的工作的流程圖,是接續圖6的圖。圖8是示出隨里程的變化在隧道區間內進行通過手動的亮度調整的情況的亮度的一個例子的圖。圖9是主要示出實施方式2的操縱臺顯示裝置10的概略結構的圖。圖10是示出實施方式2中的亮度決定部13的存儲部16的存儲內容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1是示出在從白天變成傍晚時間段行駛中的列車中,操縱臺顯示裝置10的顯示屏幕15的亮度隨里程的增加而變化的情況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2是示出在從白天變成傍晚及夜間的時間段行駛中的亮度的模式的圖。圖13是主要示出實施方式3的操縱臺顯示裝置的概略結構的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的實施方式。此外,并非通過這些實施方式來限定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 圖I是示出本實施方式中的列車信息控制系統I的結構的一個例子的圖。如圖I所示,列車由I號車至η號車(η為I以上的整數)的η輛的編組組成,在作為先頭車輛的I號車及作為末尾車輛的η號車,分別搭載有操縱臺顯示裝置10、信息控制中央裝置20、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和多臺設備50,在其他的中間車輛分別搭載有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和多臺設備50。各車輛所搭載的設備50,例如是門、空調、制動器、電動機、ATO (自動列車駕駛裝置)、SIV (作為輔助電源的固定型逆變器)或自動播放裝置等。信息控制中央裝置20和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通過車輛間傳輸路徑31互相連接。車輛間傳輸路徑31是跨車輛間配設的傳輸路徑,能夠使用例如LAN線路等構成。另外,各車輛所搭載的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通過車輛內傳輸路徑32與設備50連接。車輛內傳輸路徑32是在車輛內配設的傳輸路徑,能夠使用例如LAN線路等構成。信息控制中央裝置20和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分別是信息控制裝置的中央裝置和終端裝置,相互協作收集列車信息,進行設備50的監視及控制。即,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經由車輛內傳輸路徑32收集關于設備50的狀態信息等。而且,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將收集的狀態信息等經由車輛間傳輸路徑31,分別發送至信息控制中央裝置20及其他車輛的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另外,信息控制中央裝置20,與主干控制器(master controller)等的控制操作裝置(未圖示)連接。信息控制中央裝置20將從控制操作裝置等輸入的控制信息,經由各車輛的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發送至設備50,進行設備50的控制。信息控制中央裝置20及信息控制終端裝置40,管理停車站信息及發車到達站時刻等的列車運行信息、示出自基準點(例如始發站)起的里程的列車位置信息以及設備50的狀態信息等的各種列車信息。信息控制中央裝置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本憲繁,小畑憲吾,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