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實現PCB板兩面曝光一致的輔助裝置,該輔助裝置包括由兩根平行支柱與兩根平行橫梁垂直連接構成的支架;兩根支柱上分別設有直線導軌,每根直線導軌的上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可在直線導軌上自由滑動的滑動裝置,所述滑動裝置均與一滑板連接,滑板上平行設有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與橫梁平行,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分別設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且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位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間,滑板鄰近第一托板的一側設置有連接傳動裝置的連接塊,傳動裝置的另一端與鄰近第一托板的橫梁連接。傳動裝置帶動滑板滑動,進而可實現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到PCB板兩面的距離相等,即實現PCB板兩面曝光一致。(*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PCB板制造
,特別涉及一種實現PCB板兩面的曝光一致的輔助裝置。
技術介紹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即印制電路板)是以絕緣板為基材,其上布置有導電圖形及電子元器件安裝孔的電路板。在制作PCB板過程中,使用曝光機對PCB板曝光是一個重要環節,目前PCB板制作過程中通常需要對PCB板的兩面都進行曝光。曝光時,PCB板作為工件放置在工作面板里,為提高工作效率,通常采用兩張工作面板,對兩塊PCB板交換曝光。如圖I所示,為傳統曝光機結構示意圖。傳統曝光機機架內部的上下兩面分別設置有第一光源裝置100和第二光源裝置200,因為第一光源裝置100和第二光源裝置200是與機架固定的,所以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也是固定的。當使用兩張工作面板300對兩塊PCB板進行交替曝光時,由于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固定,所以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別到PCB板的兩面的距離是不一致的,造成PCB板兩面的曝光性不一致。為了使PCB板兩面的曝光性趨于一致,采用的方法是通過分別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電流強度來分別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發光強度,進而PCB板兩面的曝光性趨于一致。但是通過此種方法實現的PCB板兩面的曝光一致性較差。實現PCB板兩面的曝光性一致的理想狀態是,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發光強度相等,且分別到PCB板兩面的距離也相等。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發光強度相等只需要控制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電流相等即可,所以如何實現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別到PCB板的兩面的距離相等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兩塊PCB板交換曝光時,PCB板兩面的曝光一致性較差的不足,提供一種實現PCB板兩面的曝光性一致的輔助裝置。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種實現PCB板兩面曝光一致的輔助裝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橫梁和兩根平行設置的支柱,所述兩根支柱與兩根橫梁垂直連接;所述兩根支柱上分別設置有直線導軌,每根直線導軌上分別設置有兩個滑動裝置,且所述滑動裝置可在直線導軌上自由滑動,所述四個滑動裝置均與一滑板連接,所述滑板上平行設置有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與橫梁平行,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且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位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間,所述滑板鄰近第一托板的一側設置有連接傳動裝置的連接塊,所述傳動裝置的另一端與鄰近第一托板的橫梁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滑動裝置為四個,每根直線導軌上分別設置兩個滑動裝置。進一步的,所述直線導軌的形狀為T型,所述滑動裝置上設置有與該直線導軌相適配的凹槽,直線導軌與滑動裝置的凹槽相扣合。滑動裝置通過凹槽與T型直線軌道扣合連接,且可在直線軌道上自由滑動,結構簡單,而且滑動裝置不會從直線軌道上滑落,保證了滑動裝置在直線軌道上的穩定性。優選的,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間設置有一組支撐板。設置支撐板,增加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的強度,避免長時間使用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變形,即,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始終保持平行。優選的,所述直線導軌與支柱之間設置有軌道連接板,所述軌道連接板的一面與直線導軌連接,軌道連接板的另一面與支柱連接。設置軌道連接板,通過軌道連接板實現直線導軌與支柱間接連接,增加直線導軌在支柱上的穩定性。優選的,所述直線導軌的兩端設置有軌道擋板。設置軌道擋板后防止滑動裝置滑出直線導軌。優選的,所述支柱為矩形柱或矩形管。支柱形狀設置為矩形,增加支柱與軌道連接 板的接觸面積,進而增強軌道連接板與支柱之間的穩定性。優選的,所述第一托板和/或第二托板與滑板連接處設置有條形通孔,第一托板和/或第二托板通過螺栓與滑板連接。將第一托板和/或第二托板與滑板連接處設置為條形通孔,螺栓可以在該條形通孔內滑動,以便根據具體需要調節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間的距離。優選的,所述滑板上與第一托板和/或第二托板連接處設置有托板調節塊,所述托板調節塊上設有可推動第一托板和/或第二托板移動的調節螺桿。旋動調節螺桿,調節螺桿可促使第一托板和/或第二托板移動,可方便有效的調節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間的距離。優選的,所述橫梁與傳動裝置連接處設置有條形通孔,橫梁與傳動裝置通過螺栓連接。將橫梁與傳動裝置連接處設置為條形通孔,螺栓的螺桿可以在該條形通孔內滑動,以便于調整傳動裝置的安裝位置。優選的,所述傳動裝置為氣缸組合件或渦輪蝸桿組合件或鏈條組合件等。優選的,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一光源之間設置有第一散熱面板,所述第二托板和第二光源之間設置有第二散熱面板。設置第一散熱面板和第二散熱面板,有利于消散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產生的熱量,延長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為汞燈或LED燈。優選的,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為LED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實現PCB板兩面曝光一致的輔助裝置設置有傳動裝置和滑板,傳動裝置帶動滑板上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滑動,進而帶動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滑動,從而可保證兩塊PCB板交換曝光時,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到PCB板兩面的距離相等,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發光強度一致的情況下實現了 PCB板兩面的曝光一致性。附圖說明圖I是傳統曝光機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輔助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輔助裝置的正視圖。圖4是圖3中托板調節塊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圖4沿B向的仰視圖。圖6是本技術輔助裝置的左視圖。圖7是實施例中支架正視圖(包含軌道連接板21)。圖8是實施例中軌道組合結構的正視圖。圖9是圖8沿A-A方向的剖視圖。圖10是實施例中滑板的正視圖。圖11是實施例中托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0_支架,11-橫梁,12-支柱,21-軌道連接板,22-直線導軌,23-軌道擋板,30-滑板,31-滑動裝置,41-第一托板,42-第二托板,43-第一散熱面板,44-第二散熱面板,47-支撐板,48-托板調節塊,411-梁板,412-柱板,413-底板,50-氣缸組合件,51-氣缸連接板,52-連接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試驗例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技術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凡基于本
技術實現思路
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技術的范圍。參考圖2至圖11,本技術實現PCB板兩面曝光一致的輔助裝置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橫梁11和兩根平行設置的支柱12,所述兩根支柱12與兩根橫梁11垂直連接;所述兩根支柱12上分別設置有直線導軌22,每根直線導軌22上分別設置有兩個滑動裝置31,且所述滑動裝置31可在直線導軌22上自由滑動,所述四個滑動裝置31均與一滑板30連接,所述滑板30上平行設置有第一托板41和第二托板42,所述第一托板41和第二托板42與橫梁11平行,第一托板41和第二托板42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散熱面板43和第二散熱面板44,所述第一散熱面板43背離第一托板41的一面設置有第一光源,所述第二散熱面板44背離第二托板42的一面設置有第二光源,且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位于第一托板41和第二托板42之間,所述滑板30鄰近第一托板41的一側設置有連接傳動裝置的連接塊52,所述傳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實現PCB板兩面曝光一致的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兩根平行設置的橫梁和兩根平行設置的支柱,所述兩根支柱與兩根橫梁垂直連接;所述兩根支柱上分別設置有直線導軌,每根直線導軌上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滑動裝置,且所述滑動裝置可在直線導軌上自由滑動,所述滑動裝置均與一滑板連接,所述滑板上平行設置有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均與橫梁平行,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且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均位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之間,所述滑板鄰近第一托板的一側設置有連接傳動裝置的連接塊,所述傳動裝置的另一端與鄰近第一托板的橫梁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霍永峰,賴學山,
申請(專利權)人:霍永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