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155W紫外線燈管,它涉及電器領域,采用IR公司專業芯片IR2166做主驅動。IR2166是完全集成、完全保護的,可驅動所有類型熒光燈的600V電子鎮流器控制芯片,電路設計非常穩定、可靠;具有短路/過流保護功能,具有開路/壞燈保護功能,具有浪涌保護,不宜頻繁啟動,電壓適應性強,低內耗,效率高達90%;低噪音,低失真,低波峰系數,可延長燈管的壽命;低EMI,帶聲光報警功能,它能充分發揮紫外線燈管的性能,還可有效延長紫外線燈管的使用壽命,適用于環境、污水處理,市政工程,化工、醫學、生物、食品、農業、印刷,除臭等領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155W紫外線燈管
本技術涉及一種紫外線燈管,具體涉及一種新型155W紫外線燈管。
技術介紹
紫外線燈管是利用紫外線的特殊作用制成的燈管。廣泛用于竹木地板、家具、裝飾材料、印刷、印鐵制罐、塑膠涂裝、標牌、電路板、光盤等行業;紫外線燈管也是半導體、電子元件、液晶等粘接固化的理想光源。現有的40-80W紫外線燈管存在耗能高、噪音大、失真高等諸多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155W紫外線燈管,它能充分發揮紫外線燈管的性能,還可有效延長紫外線燈管的使用壽命,適用于環境、污水處理,市政工程,化工、醫學、生物、食品、農業、印刷,除臭等領域。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所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括集成電路1C、橋堆DD、第一場效應管-第三場效應管Q1-Q3、三極管Q4、第一工作指示燈B、第二工作指示燈G、報警喇叭LS、熱敏電阻RV、第一變壓器Tl、第二變壓器T2、第一電感LI、第二電感L2、第一電容-第二十三電容C1-C23、第一電阻-第三十四電阻R1-R34、第一二極管-第十二二極管D1-D12、第一穩壓二極管-第五穩壓二極管ZD1-ZD5,第一電容Cl的一端分別與第二電容C2的一端、火線L、第一電感LI連接,第一電容Cl的另一端與第四電容C4的一端、第五電容C5的一端、第六電容C6的一端連接且接地,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電感L2的一端、熔斷器F的一端連接,熔斷器F的另一端與零線N連接,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三電容C3的一端、第六電容C6的另一端、橋堆DD的3腳連接,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電感LI的另一端、橋堆DD的I腳連接,橋堆DD的2腳分別與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第七電容C7的一端、第一電阻Rl的一端連接,橋堆DD的4腳與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連接且接地,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變壓器Tl的3腳、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第三i^一電阻R31的一端、第二十九電阻R29的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Tl的4腳分別與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第一場效應管Ql的漏極連接,第一變壓器Tl的I腳與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第九電容C9的負極、第十電容ClO的一端、第一穩壓二極管ZDl的正極連接且接地,第一變壓器Tl的2腳分別與第八電容CS的一端、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連接,第八電容CS的另一端與第四二極管D4的正極、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與第五電阻R5的一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九電容C9的正極、第十電容ClO的另一端、第一穩壓二極管ZDl的負極、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第七二極管D7的正極、集成電路IC的13腳連接,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分別與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第十一電阻Rll的一端、第十四電阻R14的一端、第二場效應管Q2的漏極、第二十電容C20的正極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另一端與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I腳分別與第十電阻RlO的一端、第i^一電容Cll的一端、第三十四電阻R34的一端、第六二極管D6的負極連接,第十電阻RlO的另一端與第i^一電阻Rl I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2腳與第十二電容Cl2的正極連接,集成電路IC的3腳與第七電阻R7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4腳與第八電阻R8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5腳分別與第九電阻R9的一端、第十三電容C13的一端、第八電阻R8的一端連接,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與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6腳與第十四電容C14的一端、第二穩壓二極管ZD2的負極連接,集成電路IC的7腳與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8腳分別與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第六電阻R6的一端連接,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五 二極管D5的正極、第四電阻R4的一端、第一場效應管Ql的柵極連接,第一場效應管Ql的源極分別與第六二極管D6的正極、第三電阻R3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9腳分別與第十二極管DlO的負極、第三穩壓二極管ZD3的負極、第十八電容C18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10腳分別與第十五電容C15的一端、第十五電阻R15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11腳分別與第十六電阻R16的一端、第八二極管D8的負極連接,第八二極管D8的正極分別與第十六電阻R16的另一端、第十九電阻R19的一端、第三場效應管Q3的柵極連接,第十九電阻R19的另一端分別與第十五電阻R15的另一端、第二十電阻R20的一端、第三場效應管Q3的源極連接,集成電路IC的12腳接地,集成電路IC的14腳分別與第十六電容C16的一端、第七二極管D7的負極連接,集成電路IC的15腳分別與第十六電容C16的另一端、第三場效應管Q3的漏極、第二場效應管Q2的源極、第十八電阻R18的一端、第二變壓器T2的I腳連接,第十八電阻R18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場效應管Q2的柵極、第九二極管D9的正極、第十七電阻R17的一端連接,第十七電阻R17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九二極管D9的負極、集成電路IC的16腳連接,第三i^一電阻R31的另一端和第三十二電阻R32的一端連接,第三十二電阻R3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三十電阻R30的一端、三極管Q4的集電極、第二十二電容C22的正極、第一工作指示燈B的正極連接,第三十電阻R30的另一端與第二十九電阻R29的另一端連接,第二變壓器T2的2腳與第十七電容C17的一端連接,第十七電容C17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十四電阻R24的一端、紫外線燈管的3腳連接,第二變壓器T2的3腳與第十一二極管Dll的正極連接,第十一二極管Dll的負極分別與第二十八電阻R28的一端、第十二二極管D12的負極、第五穩壓二極管ZD5的負極、第三十三電阻R33的一端連接,第二十八電阻R28的另一端與三極管Q4的基極連接,三極管Q4的發射機與第二十二電容C22的負極、報警喇叭LS的一端連接且接地,報警喇叭LS的另一端與第一工作指示燈B的負極連接,第二變壓器T2的4腳與第十二二極管D12的正極、第五穩壓二極管ZD5的正極、第二i^一電容C21的負極、繼電器KM的一端、第二工作指示燈G的負極連接且接地,繼電器KM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十七電阻R27的一端、第二i^一電容C21的正極、第三十三電阻R33的另一端連接,第二十七電阻R27的另一端與第二工作指示燈G的正極連接,第二十四電阻R24的另一端與第二十五電阻R25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五電阻R25的另一端與第二十六電阻R26的一端連接,第二十六電阻R26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十二電阻R22的一端、第十九電容C19的一端、第四穩壓二極管ZD4的負極連接,第四穩壓二極管ZD4的正極與第三穩壓二極管ZD3的正極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十一電阻R21的一端、熱敏電阻RV的一端連接,第二i^一電阻R21的另一端與第十二極管DlO的正極連接,熱敏電阻RV的另一端分別與紫外線燈管的2腳、第二十三電容C23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三電容C23的另一端與紫外線燈管的4腳連接,紫外線燈管的I腳與第二十三電阻R23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三電阻R23的另一端與第二十電容C20的負極、第二十二電阻R22的另一端、第十九電容C19的另一端、第十八電容C18的另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155W紫外線燈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集成電路(IC)、橋堆(DD)、第一場效應管?第三場效應管(Q1?Q3)、三極管(Q4)、第一工作指示燈(B)、第二工作指示燈(G)、報警喇叭(LS)、熱敏電阻(RV)、第一變壓器(T1)、第二變壓器(T2)、第一電感(L1)、第二電感(L2)、第一電容?第二十三電容(C1?C23)、第一電阻?第三十四電阻(R1?R34)、第一二極管?第十二二極管(D1?D12)、第一穩壓二極管?第五穩壓二極管(ZD1?ZD5),第一電容(C1)的一端分別與第二電容(C2)的一端、火線(L)、第一電感(L1)連接,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與第四電容(C4)的一端、第五電容(C5)的一端、第六電容(C6)的一端連接且接地,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電感(L2)的一端、熔斷器(F)的一端連接,熔斷器(F)的另一端與零線(N)連接,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三電容(C3)的一端、第六電容(C6)的另一端、橋堆(DD)的3腳連接,第三電容(C3)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電感(L1)的另一端、橋堆(DD)的1腳連接,橋堆(DD)的2腳分別與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第七電容(C7)的一端、第一電阻(R1)的一端連接,橋堆(DD)的4腳與第七電容(C7)的另一端、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連接且接地,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一變壓器(T1)的3腳、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第三十一電阻(R31)的一端、第二十九電阻(R29)的一端連接,第一變壓器(T1)的4腳分別與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第一場效應管(Q1)的漏極連接,第一變壓器(T1)的1腳與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第九電容(C9)的負極、第十電容(C10)的一端、第一穩壓二極管(ZD1)的正極連接且接地,第一變壓器(T1)的2腳分別與第八電容(C8)的一端、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連接,第八電容(C8)的另一端與第四二極管(D4)的正極、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與第五電阻(R5)的一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九電容(C9)的正極、第十電容(C10)的另一端、第一穩壓二極管(ZD1)的負極、第二電阻(R2)的一端、第十三電阻(R13)的一端、第七二極管(D7)的正極、集成電路(IC)的13腳連接,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分別與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第十一電阻(R11)的一端、第十四電阻(R14)的一端、第二場效應管(Q2)的漏極、第二十電容(C20)的正極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另一端與第十三電阻(R13)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1腳分別與第十電阻(R10)的一端、第十一電容(C11)的一端、第三十四電阻(R34)的一端、第六二極管(D6)的負極連接,第十電阻(R10)的另一端與第十一電阻(R11)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2腳與第十二電容(C12)的正極連接,集成電路(IC)的3腳與第七電阻(R7)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4腳與第八電阻(R8)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5腳分別與第九電阻(R9)的一端、第十三電容(C13)的一端、第八電阻(R8)的一端連接,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與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6腳與第十四電容(C14)的一端、第二穩壓二極管(ZD2)的負極連接,集成電路(IC)的7腳與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8腳分別與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第六電阻(R6)的一端連接,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五二極管(D5)的正極、第四電阻(R4)的一端、第一場效應管(Q1)的柵極連接,第一場效應管(Q1)的源極分別與第六二極管(D6)的正極、第三電阻(R3)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9腳分別與第十二極管(D10)的負極、第三穩壓二極管(ZD3)的負極、第十八電容(C18)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10腳分別與第十五電容(C15)的一端、第十五電阻(R15)的一端連接,集成電路(IC)的11腳分別與第十六電阻(R16)的一端、第八二極管(D8)的負極連接,第八二極管(D8)的正極分別與第十六電阻(R16)的另一端、第十九電阻(R19)的一端、第三場效應管(Q3)的柵極連接,第十九電阻(R19)的另一端分別與第十五電阻(R15)的另一端、第二十電阻(R20)的一端、第三場效應管(Q3)的源極連接,集成電路(IC)的12腳接地,集成電路(IC)的14腳分別與第十六電容(C16)的一端、第七二極管(D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向波,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省漢華環保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