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包括主橫梁、X向滑板、Z向滑座和垂直滑柱,X向滑板安裝于主橫梁上與設于主橫梁上的第一齒條嚙合,第一齒條由X向電機和X向減速機連接驅動;在X向滑板上設有第二齒條與Z向滑座嚙合,第二齒條由Y向電機和Y向減速機連接驅動;Z向滑座的端部設有Z向電機和Z向減速機,Z向滑座經Z向減速機上的齒輪與垂直滑柱上的第三齒條嚙合;垂直滑柱下端安裝機械手組件,機械手組件上具有卡接工件的卡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裝夾工件速度快、效率高,減少勞動強度,可實現一人多機操作,機械手的移動通過直線導軌來實現,具有高速低噪的特點;且該結構與加工中心機床一體設計,具有行程最小化、換件節拍短的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屬于數控加工中心輔助設備
技術介紹
傳動加工中心的機械手由機械臂、機械抓、液壓缸或氣壓缸等部件組成,結構復雜,體積龐大;目前主流的加工中心機床大部分都采用全罩殼封閉,內部空間較小,傳統的機械手臂已經很難在現有設備中使用,就迫切需要一種體積小,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能夠適應現有小空間加工中心機床需求的機械手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出一種具有結構簡單、性能可靠、能夠適應現有小空間加工中心機床需求的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包括主橫梁、X向滑板、Z向滑座和垂直滑柱,所述X向滑板安裝于所述主橫梁上與設于主橫梁上的第一齒條嚙合,所述第一齒條由X向電機和X向減速機連接驅動;在所述X向滑板上設有第二齒條與所述Z向滑座的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齒條由Y向電機和Y向減速機連接驅動;所述Z向滑座的端部設有Z向電機和Z向減速機,所述Z向滑座經Z向減速機上的齒輪與所述垂直滑柱上的第三齒條嚙合;所述垂直滑柱下端安裝機械手組件,所述機械手組件上具有卡接工件的卡爪。本技術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前述的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所述卡爪具有第一操作工位和第二操作工位,所述第一操作工位和第二操作工位經轉軸連接并可沿所述轉軸轉動交替裝夾工件,達到自動換件的目的。前述的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所述主橫梁兩端分別設有具有限位功能的墻板和擋塊。進一步的,前述的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所述垂直滑柱上端連接豎直拖鏈通向電氣箱;所述Z向滑座上連接水平拖鏈通向電氣箱。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裝夾工件速度快、效率高,減少勞動強度,可實現一人多機操作,機械手的移動通過直線導軌來實現,具有高速低噪的特點;且該結構與加工中心機床一體設計,具有行程最小化、換件節拍短的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左視圖。圖3為圖I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結構如圖I至圖3所示,包括 主橫梁12、X向滑板13、Z向滑座14和垂直滑柱18,主橫梁12兩端分別設有具有限位功能的墻板11和擋塊 ο ;X向滑板13安裝于所述主橫梁12上與設于主橫梁12上的第一齒條22嚙合,第一齒條22由X向電機5和X向減速機4連接驅動;在X向滑板13上設有第二齒條19與Z向滑座14的齒輪嚙合,第二齒條19由Y向電機7和Y向減速機6連接驅動;Z向滑座14的端部設有Z向電機16和Z向減速機17,Z向滑座14經Z向減速機17上的齒輪20與垂直滑柱18上的第三齒條21嚙合;垂直滑柱18下端安裝機械手組件23,機械手組件23上具有卡接工件的卡爪,該卡爪具有第一操作工位I和第二操作工位1’,第一操作工位I和第二操作工位I’經轉軸連接并可沿轉軸轉動交替裝夾工件,達到自動換件的目的。垂直滑柱18上端連接豎直拖鏈15通向電氣箱;Z向滑座14上連接水平拖鏈9通向電氣箱。本技術的裝置可進行橫向、豎向和縱向的位移,三個方向均設有交流伺服電機通過減速機減速,由齒輪驅動齒條達到位移的目的;機械手組件具有兩個工位的卡爪,可以進行工件夾裝的替換,達到自動換件的目的。以上詳細描述了本技術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技術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包括主橫梁(12)、X向滑板(13)、Z向滑座(14)和垂直滑柱(18),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滑板(13)安裝于所述主橫梁(12)上與設于主橫梁上的第一齒條(22)嚙合,所述第一齒條(22)由X向電機(5)和X向減速機(4)連接驅動;在所述X向滑板(13)上設有第二齒條(19)與所述Z向滑座(14)的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齒條(19)由Y向電機(7)和Y向減速機(6)連接驅動;所述Z向滑座(14)的端部設有Z向電機(16)和Z向減速機(17),所述Z向滑座(14)經Z向減速機(17)上的齒輪與所述垂直滑柱上的第三齒條(21)嚙合;所述垂直滑柱下端安裝機械手組件(23),所述機械手組件(23)上具有卡接工件的卡爪。2.根據權利I要求所述的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橫梁(12)兩端分別設有具有限位功能的墻板(11)和擋塊(10)。3.根據權利I要求所述的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滑柱(18)上端連接豎直拖鏈(15)通向電氣箱;所述Z向滑座上(14)連接水平拖鏈(9)通向電氣箱。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包括主橫梁、X向滑板、Z向滑座和垂直滑柱,X向滑板安裝于主橫梁上與設于主橫梁上的第一齒條嚙合,第一齒條由X向電機和X向減速機連接驅動;在X向滑板上設有第二齒條與Z向滑座嚙合,第二齒條由Y向電機和Y向減速機連接驅動;Z向滑座的端部設有Z向電機和Z向減速機,Z向滑座經Z向減速機上的齒輪與垂直滑柱上的第三齒條嚙合;垂直滑柱下端安裝機械手組件,機械手組件上具有卡接工件的卡爪。本技術裝夾工件速度快、效率高,減少勞動強度,可實現一人多機操作,機械手的移動通過直線導軌來實現,具有高速低噪的特點;且該結構與加工中心機床一體設計,具有行程最小化、換件節拍短的特點。文檔編號B25J5/02GK202763071SQ201220413519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0日專利技術者張孝鋒, 戴濤, 高健 申請人:重慶第二機床廠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高效數控車削中心機械手機構,包括主橫梁(12)、X向滑板(13)、Z向滑座(14)和垂直滑柱(18),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滑板(13)安裝于所述主橫梁(12)上與設于主橫梁上的第一齒條(22)嚙合,所述第一齒條(22)由X向電機(5)和X向減速機(4)連接驅動;在所述X向滑板(13)上設有第二齒條(19)與所述Z向滑座(14)的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齒條(19)由Y向電機(7)和Y向減速機(6)連接驅動;所述Z向滑座(14)的端部設有Z向電機(16)和Z向減速機(17),所述Z向滑座(14)經Z向減速機(17)上的齒輪與所述垂直滑柱上的第三齒條(21)嚙合;所述垂直滑柱下端安裝機械手組件(23),所述機械手組件(23)上具有卡接工件的卡爪。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孝鋒,戴濤,高健,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第二機床廠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