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方法與系統,用以提高行車安全性與舒適性,同時解決現有汽車控制系統不具備監測控制結果的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系統,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光強度變化自動控制汽車前照燈的點亮與熄滅,并且在夜間會車時自動實現遠/近光燈的切換,同時還具備自診斷功能。不管車輛前照燈控制系統工作在自動模式或者手動模式,系統的自診斷功能都可以監測前照燈的工作狀態,并準確定位故障點,通過故障顯示燈或者故障代碼的方式輸出,方便維護人員檢修或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運營系統監控車輛照明情況,使駕駛員以及相關服務人員實時掌握車輛前照燈工作狀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方法與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汽車前照燈操作方式多為手動控制,相關乘用車廠家已在高端車型中配備前照燈自動控制系統,但大多數成本較高,并且功能較為簡單,多數系統只進行前照燈點亮與熄滅、遠/近光燈切換的控制,并不監測前照燈控制的執行結果。伴隨車聯網系統的普及應用,車輛各個關鍵部件的運行狀態將被納入車輛運營系統監控之中,因此對汽車前照燈工作狀態進行監測,也會成為汽車電器系統未來發展的趨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方法與系統,用以提高行車安全性與舒適性,同時解決現有汽車控制系統不具備監測控制結果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方法方案包括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A),設定參數設定近光燈開啟時的環境光強度閥值Uor遠光燈開啟時的環境光強度閥值Uot ;進入隧道行車環境光強度下降率閥值Ks ;開始會車時環境光強度上升率閥值Kh;(B),在自動控制模式下,遠、近光燈均關閉狀態下,每隔Atl時間檢測當前光強度,若當前光強度小于U0J,則計算第一光強度下降速率K1,若Kl〈Ks,進入夜間行駛模式,若Kl>Ks,進入隧道行車模式;夜間行駛模式和進入隧道行車模式下,近光燈均開啟;(C),近光燈開啟狀態下,每隔At2時間檢測當前光強度,如果當前光強度未變大,則判斷當前光強度是否小于U0Y,若是,關近光燈,開啟遠光燈,若否,維持近光燈開啟狀態;如果當前光強度變大,則計算第二光強度上升速率K2,并判斷是否處于隧道行車模式,在不是處于隧道行車模式下,如果當前光強度不大于U0J,或者當前光強度大于Uoj且K2>Kh,則維持近光燈開啟狀態;在不是處于隧道行車模式,如果當前光強度大于Uor且K2不大于Kh,則關近光燈;若處于隧道行車模式下,再次檢測當前光強度,若當前光強度變小,或者當前光強度未變小且當前光強度不大于Uw,則維持近光燈開啟狀態;若當前光強度未變小且當前光強度大于Uor則關近光燈;(D),在遠光燈開啟狀態下,每隔At3時間檢測當前光強度,如果當前光強度變大且第三光強度上升速率K3大于Kh,開始會車,或者當前光強度變大、第三光強度上升速率K3不大于Kh且當前光強度大于Uot,關遠光燈,開啟近光燈;如果當前光強度不變大,或者當前光強度變大、第三光強度上升速率K3不大于Kh且當前光強度不大于Uot,則維持遠光燈開啟狀態。在(B)步驟進入自動控制模式之前,判斷是否在自動控制模式下,如果不是則進行手動操作。實施權利要求I方法的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系統,包括主控制器,主控制器輸入連接信號采集電路,輸出連接驅動輸出電路,所述信號采集電路包括面板開關信號采集電路與環境光強度信號采集電路,所述驅動輸出電路包括近、遠光燈控制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號采集電路設有故障反饋信號采集電路,所述驅動輸出電路設有故障信號輸出電路。所述故障信號輸出電路為采用發光二極管的故障信號輸出電路,由主控器控制的開關管及與所述開關管串聯的發光二極管構成。所述故障反饋信號采集電路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用于檢測遠、近光燈正端是否有電壓信號的濾波電路,主控器的對應輸入端口通過濾波電路連接遠、近光燈的正端;另一部分為用于檢測遠、近光燈電路是否有電流信號的電壓比較電路,主控制器通過對應的輸入端口分別連接近、遠光燈的負端。遠、近光燈分為右近光燈(LI)、右遠光燈(L2)、左近光燈(L3)、左遠光燈(L4);右近光燈(LI)與左近光燈(L3)的正端短接,右遠光燈(L2)與左遠光燈(L4)的正端短接。所述近、遠光燈控制驅動電路包括右近光燈(LI)與左近光燈(L3)的正端短接后通過第一接觸器(Jl)接驅動電源,右遠光燈(L2)與左遠光燈(L4)的正端短接后通過第二接觸器(J2)的常開觸點連接驅動電源,第一接觸器(Jl)的線圈通過第二接觸器(J2)的常閉觸點連接驅動電源;第一接觸器(Jl)與第二接觸器(J2)的線圈通過手動、自動切換電路接地。所述第一接觸器(Jl)與第二接觸器(J2)的線圈通過手動繼電器(Kl)接地。所述第一接觸器(Jl)與第二接觸器(J2)的線圈分別連接對應的、受主控制器控制的接地控制電路。所述第一接觸器(Jl)與第二接觸器(J2)的線圈對應的接地控制電路包括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接觸器(Jl)與第二接觸器(J2)的線圈的接地繼電器(K3、K4),接地繼電器(K3、Κ4)的線圈回路中串設有受控于主控制器的開關管。本專利技術的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系統,能夠根據外界環境光強度變化自動控制汽車前照燈的點亮與熄滅,并且在夜間會車時自動實現遠/近光燈的切換,同時還具備自診斷功能。不管車輛前照燈控制系統工作在自動模式或者手動模式,系統的自診斷功能都可以監測前照燈的工作狀態,并準確定位故障點,通過故障顯示燈或者故障代碼的方式輸出,方便維護人員檢修或基于車聯網的車輛運營系統監控車輛照明情況,使駕駛員以及相關服務人員實時掌握車輛前照燈工作狀況。本系統成本不高,通用性較好,適合在各種乘用車、客車上普及。系統能夠適應隧道行車、夜間行車/會車等各種復雜環境狀況,并能夠安全可靠運行。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電路構成框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主控制器電路原理圖;圖3是信號采集電路原理圖4是驅動輸出電路原理圖;圖5是程序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系統實施例本文中,未區別標號后數字與數字下標,如Il與I1都表示圖2、圖3中Il節點電平。12與12、13與V··同理。如圖I所示的一種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系統,包括主控制器(圖I中主控芯片最小系統),主控制器輸入連接信號采集電路,輸出連接驅動輸出電路,所述信號采集電路包括·面板開關信號采集電路,環境光強度信號采集電路,故障反饋信號采集電路,驅動輸出電路包括近、遠光燈控制驅動電路,故障信號輸出電路。主控制器通過CAN接口電路與車內CAN總線通訊連接,接收CAN總線上的信息。 下面分別對各電路模塊具體介紹。主控制器,即主控芯片最小系統,如圖2,包括主控芯片、電源電路、時鐘電路、復位電路以及程序下載接口電路。主控芯片為MCU,能夠實現7路IO輸入、6路IO輸出以及I路AD轉換,C10為MCU的電源去耦電容。電源電路由防反接二極管D1,瞬態抑制二極管D2,極性電容C1X2X3,非極性電容C4、C5、C6,高精度DC24V/24V隔離電源模塊,高精度DC24V/5V電源模塊組成。電源電路主要功能為為主控芯片以及其他工作電路提供穩定工作電壓。時鐘電路由非極性電容Cn、C12,晶振體Y1以及電阻R6組成。復位電路由復位芯片U6,電阻R7、R8以及復位按鈕S1組成,在手動按下復位按鈕S1或者電源提供電壓過低時產生復位信號。程序下載接口電路采用飛思卡爾標準BDM接口實現。信號采集電路如圖3所示(圖2、圖3、圖4相同標號為相同節點),包括面板開關信號采集電路、故障反饋信號采集電路以及環境光強度信號采集電路。面板開關信號采集電路包含一個電阻R12,主要功能是采集儀表臺上手動/自動切換開關S2的開關信號,判斷是手動信號有效還是自動信號有效。環境光強度信號采集電路包含運算放大器U7A,電阻R16、R17,極性電容C15、C16組成,通過對環境光強度傳感器(光敏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汽車前照燈智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A),設定參數:設定近光燈開啟時的環境光強度閥值UOJ,遠光燈開啟時的環境光強度閥值UOY;進入隧道行車環境光強度下降率閥值KS;開始會車時環境光強度上升率閥值KH;(B),在自動控制模式下,遠、近光燈均關閉狀態下,每隔Δt1時間檢測當前光強度,若當前光強度小于UOJ,則計算第一光強度下降速率K1,若K1Ks,進入隧道行車模式;夜間行駛模式和進入隧道行車模式下,近光燈均開啟;(C),近光燈開啟狀態下,每隔Δt2時間檢測當前光強度,如果當前光強度未變大,則判斷當前光強度是否小于UOY,若是,關近光燈,開啟遠光燈,若否,維持近光燈開啟狀態;如果當前光強度變大,則計算第二光強度上升速率K2,并判斷是否處于隧道行車模式,在不是處于隧道行車模式下,如果當前光強度不大于UOJ,或者當前光強度大于UOJ且K2>KH,則維持近光燈開啟狀態;在不是處于隧道行車模式,如果當前光強度大于UOJ,且K2不大于KH,則關近光燈;若處于隧道行車模式下,再次檢測當前光強度,若當前光強度變小,或者當前光強度未變小且當前光強度不大于UOJ,則維持近光燈開啟狀態;若當前光強度未變小且當前光強度大于UOJ,則關近光燈;(D),在遠光燈開啟狀態下,每隔Δt3時間檢測當前光強度,如果:當前光強度變大且第三光強度上升速率K3大于KH,開始會車,或者當前光強度變大、第三光強度上升速率K3不大于KH且當前光強度大于UOY,關遠光燈,開啟近光燈;如果:當前光強度不變大,或者當前光強度變大、第三光強度上升速率K3不大于KH且當前光強度不大于UOY,則維持遠光燈開啟狀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飛,張磊,李會仙,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