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液壓制動器制動主缸,包括缸體,缸體設有制動腔,制動腔開口設有油封端蓋,缸體上設有進油孔,進油孔連接有設在缸體內的儲液腔,儲液腔和制動腔之間設有定位隔套,定位隔套間隙套裝在活塞外,定位隔套上設有連通儲液腔的定位隔套通孔,活塞上設有與定位隔套通孔對應的連通所述制動腔的補償孔,缸體上設有出油孔,活塞和缸體之間設有回位彈簧,定位隔套兩側設有第一環形間隙和第二環形間隙,第一環形間隙和第二環形間隙內分別設有皮碗;定位隔套間隙套裝在活塞外,制動液通過定位隔套與活塞的間隙進入制動腔,降低了定位隔套和活塞的摩擦以及對皮碗的沖擊,對活塞和皮碗起到了保護作用,使制動主缸的使用壽命延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液壓制 動器制動主缸。
技術介紹
制動王缸是汽車液壓制動系統中的王要制動部件,由其輸出的制動液經出油孔通過制動管路輸入剎車盤上的制動輪缸,從而實現汽車剎車制動的目的。普通制動主缸定位隔套為粉末冶金材料所制,活塞由鑄鋁所制,由于在加工過程中缸體和定位隔套零件存在加工誤差,在裝配后不能保證兩工件同心,定位隔套內孔面和活塞外圓面直接接觸,在正常制動過程中由于活塞往返運動,活塞和定位隔套存在相互摩擦的現象,易產生粉塵,易劃傷皮圈,致使皮碗使用壽命縮短,相應降低了制動主缸的使用壽命,影響制動效果以及造成主缸的密封效果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可靠、使用壽命長的汽車液壓制動器制動王缸。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汽車液壓制動器制動主缸,包括缸體,所述缸體設有制動腔,所述缸體一側設有制動腔開口,所述制動腔開口設有油封端蓋,所述缸體上設有安裝進油接頭的進油孔,所述進油孔連接有設在缸體內的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和所述制動腔之間設有定位隔套,所述定位隔套間隙套裝在活塞外,所述定位隔套上設有連通儲液腔的定位隔套通孔,所述活塞上設有與所述定位隔套通孔對應的補償孔,所述補償孔和所述制動腔相連通,所述缸體上設有與所述的制動腔連通的出油孔,所述活塞和所述缸體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定位隔套兩側設有第一環形間隙和第二環形間隙,所述第一環形間隙位于所述缸體制動腔的內周表面和活塞的外周表面之間,所述第二環形間隙位于所述油封端蓋和所述活塞外周面之間,所述第一環形間隙和所述第二環形間隙內分別設有皮碗。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定位隔套與所述油封端蓋之間相互貼合安裝。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定位隔套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脂定位隔套。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汽車液壓制動器制動主缸,包括缸體,所述缸體設有制動腔,所述缸體一側設有制動腔開口,所述制動腔開口設有油封端蓋,所述缸體上設有安裝進油接頭的進油孔,所述進油孔連接有設在缸體內的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和所述制動腔之間設有定位隔套,所述定位隔套間隙套裝在活塞外,所述定位隔套上設有連通儲液腔的定位隔套通孔,所述活塞上設有與所述定位隔套通孔對應的補償孔,所述補償孔和所述制動腔相連通,所述缸體上設有與所述的制動腔連通的出油孔,所述活塞和所述缸體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定位隔套兩側設有第一環形間隙和第二環形間隙,所述第一環形間隙位于所述缸體制動腔的內周表面和活塞的外周表面之間,所述第二環形間隙位于所述油封端蓋和所述活塞外周面之間,所述第一環形間隙和所述第二環形間隙內分別設有皮碗;所述定位隔套間隙套裝在活塞外,制動液通過定位隔套與活塞的間隙進入制動腔,從而降低了定位隔套和活塞的摩擦以及對皮碗的沖擊,從而對活塞和皮碗起到了保護作用,使制動主缸的整體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附圖說明 附圖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中1_缸體;2_制動腔;3_油封端蓋;4_進油孔;5_儲液腔;6_定位隔套;7_活塞;8-定位隔套通孔;9_補償孔;10_出油孔;11_回位彈簧;12_第一環形間隙;13_第二環形間隙;14_主皮碗;15_副皮碗。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所示,汽車液壓制動器制動主缸,包括缸體1,所述缸體I設有制動腔2,所 述缸體I 一側設有制動腔開口,所述制動腔開口設有油封端蓋3,所述缸體I上設有安裝進油接頭的進油孔4,所述進油孔4連接有設在缸體I內的儲液腔5,所述儲液腔5和所述制動腔2之間設有定位隔套6,所述定位隔套6間隙套裝在活塞7外,所述定位隔套6上設有連通儲液腔5的定位隔套通孔8,所述活塞7上設有與所述定位隔套通孔8對應的補償孔9,所述補償孔9和所述制動腔2相連通,所述缸體I上設有與所述的制動腔2連通的出油孔10,所述活塞7和所述缸體I之間設有回位彈簧11,所述定位隔套6兩側設有第一環形間隙12和第二環形間隙13,所述第一環形間隙12位于所述缸體I制動腔2的內周表面和活塞7的外周表面之間,所述第二環形間隙13位于所述油封端蓋3和所述活塞7外周面之間,所述第一環形間隙12和所述第二環形間隙13內分別設有主皮碗14和副皮碗15。所述定位隔套6與所述油封端蓋3之間相互貼合安裝。所述定位隔套6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脂定位隔套。在初始的狀態(無制動液輸出)時,制動腔2的制動液通過活塞7上的補償孔9與儲液腔5相連通,儲液腔5通過進油孔4上安裝的進油接頭與貯液罐相連,此時制動腔2液壓為零。當輸入推力F,推動活塞7前移,活塞7上的補償孔9通過主皮碗14被堵時,制動腔2與儲液腔5不再連通,制動腔2開始產生液壓,制動液經缸體I上的出油孔10經制動管路進入制動輪缸而產生制動。完成制動后,撤銷推力F,活塞7在回位彈簧11的作用下迅速回位,制動腔2內產生負壓,在負壓的作用下,制動液由儲液腔5經定位隔套6與活塞7的徑向間隙到達主皮碗14的后部,再經主皮碗14外圍而進入制動腔2,同時制動輪缸和管路中的制動液部分返回制動腔2。活塞7完全回位時,在制動器的作用下,制動輪缸中的制動液經出油孔10進入制動腔2,多余的制動液經活塞7上的補償孔9直接進入儲液腔5。在制動輪缸運動結束后,多余的制動液經活塞7的補償孔9流回到儲液腔5,再經過進油接頭流回至貯液罐中建立新的平衡。當制動時活塞7往返運動時,降低了定位隔套6與活塞7的摩擦,從而對活塞7、主皮碗14及副皮碗15起到了保護作用,延長了制動主缸的整體使用壽命。由于定位隔套6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脂定位隔套,提高整體的加工一致性。增加了定位隔套的軸向加工尺寸,所述定位隔套6與所述油封端蓋3之間相互貼合安裝,使得所述定位隔套6和所述油封端蓋3之間沒有間隙,使定位隔套6成為非活動零件。所述定位隔套6間隙套裝在活塞7外,制動液通過定位隔套6與活塞7的間隙進入制動腔,從而降低了定位隔套6和活塞7的摩擦以及對主皮碗14的沖擊,從而對活塞和皮碗起到了保護作用,使制動主缸的整體使用壽命延長30%以上。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專利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 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專利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專利技術范圍內。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權利要求1.汽車液壓制動器制動主缸,包括缸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設有制動腔,所述缸體一側設有制動腔開口,所述制動腔開口設有油封端蓋,所述缸體上設有安裝進油接頭的進油孔,所述進油孔連接有設在缸體內的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和所述制動腔之間設有定位隔套,所述定位隔套間隙套裝在活塞外,所述定位隔套上設有連通儲液腔的定位隔套通孔,所述活塞上設有與所述定位隔套通孔對應的補償孔,所述補償孔和所述制動腔相連通,所述缸體上設有與所述的制動腔連通的出油孔,所述活塞和所述缸體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定位隔套兩側設有第一環形間隙和第二環形間隙,所述第一環形間隙位于所述缸體制動腔的內周表面和活塞的外周表面之間,所述第二環形間隙位于所述油封端蓋和所述活塞外周面之間,所述第一環形間隙和所述第二環形間隙內分別設有皮碗。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液壓制動器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隔套與所述油封端蓋之間相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汽車液壓制動器制動主缸,包括缸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設有制動腔,所述缸體一側設有制動腔開口,所述制動腔開口設有油封端蓋,所述缸體上設有安裝進油接頭的進油孔,所述進油孔連接有設在缸體內的儲液腔,所述儲液腔和所述制動腔之間設有定位隔套,所述定位隔套間隙套裝在活塞外,所述定位隔套上設有連通儲液腔的定位隔套通孔,所述活塞上設有與所述定位隔套通孔對應的補償孔,所述補償孔和所述制動腔相連通,所述缸體上設有與所述的制動腔連通的出油孔,所述活塞和所述缸體之間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定位隔套兩側設有第一環形間隙和第二環形間隙,所述第一環形間隙位于所述缸體制動腔的內周表面和活塞的外周表面之間,所述第二環形間隙位于所述油封端蓋和所述活塞外周面之間,所述第一環形間隙和所述第二環形間隙內分別設有皮碗。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楊,劉燕,徐錫明,
申請(專利權)人:日照市北業制動泵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