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排線裝置,屬于線纜制造技術領域,現有排線方式易出現缺口、積線、跳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龍門架、橫移平臺、機械手、升降機構、水平移動機構、動態補償機構、自動換向機構、收線機構、龍門輔架、控制器、編碼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會按照所設定的節距進行排線,排線過程中,排線裝置會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進行位置補償控制,保證護套線與所設計的機械結構在所設定的角度范圍內,從而使排線時不出現缺口和跳線的情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線纜制造
,具體是一種自動排線裝置。
技術介紹
在線纜制造中,需要將線纜逐層整齊的卷繞在纜盤上(簡稱為“排線”),即要求卷繞在纜盤上的每層線纜無缺口、跳線、積線等現象,每層卷繞完成后需要及時換向。現有實現排線是人工完成的,即操作人員通過適時干涉卷曲的線纜相對于纜盤的位置實現。這樣的排線主要存在以下缺陷I.不能根據盤具的變化進行及時的換向,導致換向時出現積線、跳線;2.排線過程中,因盤具的不規整及設備升降速過程等因素造成排線出現缺口、跳線、積線等問題;3.人工排線勞動強度大,同時也增加了員工的危險性,存在安全隱患;4.即便人工排線可達到較好的效果,但不同的作業人員排線效果難以實現統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排線方式易出現缺口、積線、跳線,勞動強度大,存在安全隱患等缺陷,提供一種自動排線裝置。為達到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的自動排線裝置,其特征是包括龍門架、橫移平臺、機械手、升降機構、水平移動機構、自動換向機構、收線機構、龍門輔架、控制器、編碼器所述的收線機構設于龍門架上,其包括收線電機及由收線電機帶著轉動的纜盤;所述的橫移平臺可升降地設于龍門輔架上并位于所述纜盤的前側,由升降機構驅動升降;所述的升降機構設于龍門輔架上并位于所述纜盤的前側,其包括升降電機和將升降電機的動力傳遞給橫移平臺的升降傳動機構;所述的機械手可橫向移動的設于橫移平臺上,由水平移動機構驅動做橫向移動,其具有排線導輥和可換向的指向所述纜盤的機械手指組件;所述的水平移動機構設于橫移平臺上,其包括水平移動電機和將水平移動電機的動力傳遞給機械手的平移傳動機構;所述的自動換向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機械手指組件端部的兩個用于與所述纜盤的盤邊配合的換向開關、換向動力裝置、由換向動力裝置驅動的換向執行機構。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編碼器裝配在所述收線電機的軸上。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龍門輔架的兩立柱上設有軌道,所述橫移平臺的兩端部分別裝配于所述的兩軌道;所述的升降傳動機構包括同步傳遞的一傳遞軸、兩驅動螺桿,所述的兩驅動螺桿分別沿所述龍門輔架的兩立柱布置且分別與所述橫移平臺的兩端部通過螺紋配合,所述的傳遞軸沿所述龍門輔架的橫梁布置且其兩端分別與所述兩驅動螺桿的上端傳遞配合。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龍門架、龍門輔架分別設置或者連為一體。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橫移平臺上具有軌道,所述的機械手裝配在所述的軌道上,所述的平移傳動機構為由水平移動電機驅動的驅動螺桿,所述的驅動螺桿通過螺紋與所述的機械手傳動。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機械手包括一個用于裝配在所述橫移平臺上的基礎部分,所述的排線導輥設于所述的基礎部分上,所述的機械手指組件通過轉軸裝配在所述的基礎部分上,所述的換向動力裝置為受控于所述控制器的氣缸,所述的換向執行機構包括嚙合的齒輪、齒條,所述的齒輪裝配在所述的轉軸上,所述的齒條導向在所述的基礎部分上并由所述的氣缸驅動。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編碼器對收線電機的轉速脈沖進行實時的采集,通過控制器進行轉速的計算,轉換成與收線電機的轉速相對應的水平移動電機的轉速實現收線轉速與水平移動機構的排線速度在信號上的同步。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傳感器向所述控制器傳遞線纜接觸在導輪上的信號,由控制器將該信號與設定的范圍值進行比較并在該信號超出范圍值時對所述水平移動電機的速度進行遞減補償或疊加補償,以達到光纜相對于纜盤的入線角度可控。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控制器在收線換向時控制升降機構的升降電機通過升降傳動機構將橫移平臺提升或者降低一個線纜直徑的高度,保證線纜、機械手與纜盤的相對關系。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所述的龍門輔架位于龍門架的前側。作為上述自動排線裝置的優選技術手段該自動排線裝置還包括動態補償機構,所述的動態補償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機械手指組件前端的兩個導輪以及分別為兩個導輪配置的傳感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在對要排線的光纜護套進行節距設定后,自動排線裝置會按照所設定的節距進行排線,排線過程中,排線裝置會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進行位置補償控制,保證護套線與所設計的機械結構在所設定的角度范圍內,從而使排線時不出現缺口和跳線的情況;2.在盤邊換向時,自動排線裝置設計了一個實時檢測盤邊的換向機構裝置,通過此裝置來解決進行自動排線裝置及時換向的問題;3.正是因為自動排線裝置解決了排線時的不平整及盤邊及時換向的問題,從而代替了原設備人工排線,降低勞動強度,消除排線時的安全隱患。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自動排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自動排線裝置的橫移平臺(2)、機械手(3)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自動排線裝置的機械手(3)結構的一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自動排線裝置的簡化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01-龍門架;02-橫移平臺;03-機械手,31-排線導輥,32-機械手指組件,33-基礎部分,34-轉軸;04-升降機構,41-升降電機,42-傳遞軸;05-水平移動機構,51-水平移動電機,52-驅動螺桿;06-動態補償機構,61-導輪,62-導輪;07-自動換向機構,71-換向開關,72-換向開關,73-氣缸,74-齒條;08-收線機構,81-收線電機,82-纜盤;09-龍門輔架;10-線纜。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自動排線裝置,如圖1-4所示,其包括龍門架01、橫移平臺02、機械手03、升降機構04、水平移動機構05、動態補償機構06、自動換向機構07、收線機構08、龍門輔架09、控制器、編碼器龍門輔架09位于龍門架01的前側;收線機構08設于龍門架01上,其包括收線電機81及由收線電機81帶著轉動的纜盤82 ;橫移平臺02可升降地設于龍門輔架09上并位于纜盤82的前側,由升降機構04驅動升降;升降機構04設于龍門輔架09上并位于纜盤82的前側,其包括升降電機41和將升降電機41的動力傳遞給橫移平臺02的升降傳動機構;機械手03可橫向移動的設于橫移平臺02上,由水平移動機構05驅動做橫向移動,其具有排線導輥31和可換向的指向纜盤82的機械手指組件32 ;水平移動機構05設于橫移平臺02上,其包括水平移動電機51和將水平移動電機51的動力傳遞給機械手03的平移傳動機構;自動換向機構07包括設于機械手指組件32端部的兩個用于與纜盤82的盤邊配合的換向開關72、換向動力裝置、由換向動力裝置驅動的換向執行機構;動態補償機構06包括設于機械手指組件32前端的兩個導輪61、62以及分別為兩個導輪配置的傳感器。基于上述自動排線裝置,本技術的自動排線方法是編碼器對收線電機81的轉速脈沖進行實時的采集,通過控制器進行轉速的計算,轉換成與收線電機的轉速相對應的水平移動電機的轉速實現收線轉速與水平移動機構的排線速度在信號上的同步(在排線過程中,控制線纜的線速恒定,隨著線纜的盤繞,盤徑逐漸增大,盤徑每增大一次,纜盤的轉速則降低一次,隨著盤徑越來越大,纜盤收線轉速越來越慢,水平移動機構的水平移動電機的轉速也隨之越來越慢令機械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動排線裝置,其特征是包括龍門架(01)、橫移平臺(02)、機械手(03)、升降機構(04)、水平移動機構(05)、自動換向機構(07)、收線機構(08)、龍門輔架(09)、控制器、編碼器:所述的收線機構(08)設于龍門架(01)上,其包括收線電機及由收線電機帶著轉動的纜盤;所述的橫移平臺(02)可升降地設于龍門輔架(09)上并位于所述纜盤的前側,由升降機構(04)驅動升降;所述的升降機構(04)設于龍門輔架(09)上并位于所述纜盤的前側,其包括升降電機和將升降電機的動力傳遞給橫移平臺(02)的升降傳動機構;所述的機械手(03)可橫向移動的設于橫移平臺(02)上,由水平移動機構(05)驅動做橫向移動,其具有排線導輥和可換向的指向所述纜盤的機械手指組件;所述的水平移動機構(05)設于橫移平臺(02)上,其包括水平移動電機和將水平移動電機的動力傳遞給機械手(03)的平移傳動機構;所述的自動換向機構(07)包括設于所述機械手指組件端部的兩個用于與所述纜盤的盤邊配合的換向開關、換向動力裝置、由換向動力裝置驅動的換向執行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曉鵬,壽榮,鄭國炫,胡世陽,羊榮金,
申請(專利權)人:富通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