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是為加速中低壓、低流量流體的氣液分離、提高氣液分離效率而設計的,即在閃蒸罐筒體內上部設有捕霧器,中部設有弓形的錯流裝置,下部設有與水平面有夾角的、弓形的穩流板;錯流裝置的弧面內壁和直面內壁上交錯設有錯流隔板,錯流隔板與錯流裝置內壁間均設有流道;筒體筒壁上徑向設有進液管,進液管尾端位于錯流裝置頂部隔間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在閃蒸罐筒體有限的空間內延長介質的行程,增加介質與錯流裝置內壁的碰撞和錯流次數,從而加速中低壓、低流量流體中的氣液分離,提高氣液分離效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縮小閃蒸罐筒體的設計尺寸,降低制造成本,方便維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屬于閃蒸罐氣液分離
技術介紹
天然氣及脫硫后的凈化天然氣一般都含有大量的、有害無益的飽和水汽,當輸氣壓力和環境溫度變化時,水汽可能從天然氣中析出,形成液態水、冰或天然氣的固體水化物,這些物質會增加輸氣壓降,減小輸氣管線的通過能力,嚴重時還會堵塞閥門和管線,影響平穩供氣。在天然氣輸送過程中,其液態水的酸性組分會加速腐蝕管壁和閥門,縮短管線的使用壽命。因此,需要對天然氣進行脫水處理,在含水汽量達標后進行輸送。目前,氣田天然氣脫水工藝中廣泛采用三甘醇閃蒸。閃蒸罐是一種立式分離器,考慮到進液、儲存及重力分離的要求,捕霧器到進液口的距離要達到一倍直徑的距離,這種要求會使閃蒸罐的高度過大,會增加制造成本和維護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其能加速分離中低壓、低流量流體中的氣液,提高氣液分離效率。本技術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閃蒸罐的筒體內壁上部連接捕霧器。筒體內壁中部連接弓形的錯流裝置,其弧面內壁連接弓形錯流隔板,直面內壁連接與弓形錯流隔板層間交錯的鼓形錯流隔板;弓形錯流隔板與錯流裝置直面內壁間設有鼓形流道,鼓形錯流隔板與錯流裝置弧面內壁間設有弓形流道;筒體筒壁上徑向連接進液管,進液管尾端位于錯流裝置頂部隔間內。筒體內壁錯流裝置下方連接與水平面有夾角的、弓形的穩流板。捕霧器至錯流裝置頂端的距離為液滴沉降所必需的距離,穩流板至錯流裝置直壁的距離為氣、液得以充分分離的距離。本技術能在閃蒸罐筒體有限的空間內延長介質的行程,增加介質與錯流裝置內壁的碰撞和錯流次數,從而加速中低壓、低流量流體中的氣液分離,提高氣液分離效率。本技術能縮小閃蒸罐筒體的設計尺寸,能降低制造成本,方便維護。附圖說明圖I為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示意圖。圖2為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I和2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在閃蒸罐的筒體2內壁上部焊接捕霧器I。在筒體2內壁中部焊接弓形的錯流裝置4,其弧面內壁焊接弓形錯流隔板41,直面內壁焊接與弓形錯流隔板41層間交錯的鼓形錯流隔板42 ;弓形錯流隔板41與錯流裝置4直面內壁間設有鼓形流道,鼓形錯流隔板42與錯流裝置弧面內壁間設有弓形流道;筒體2筒壁上徑向焊接進液管5,進液管5尾端位于錯流裝置4頂部隔間內。在筒體2內壁錯流裝置4的下方焊接與水平面夾角-5°的、圓缺形的穩流板3。捕霧器I至錯流裝置4頂端的距離大于250mm,穩流板3至錯流裝置4直壁的距離大于100mm。根據筒體2生產的需要,可將捕霧器I設置成整體式或分塊式,整體式主要用于較干凈的氣體介質場合,制造時一次性安裝,后期不能清洗更換;分塊式主要為方便通過人孔安裝操作,避免捕霧器絲網被筒體熱處理時燒壞。捕霧器I與筒體2的連接方式設為可拆式和不可拆式,可拆式主要用 于較臟的氣體介質場合,能方便清洗或更換絲網,不影響捕霧效率;不可拆式在制造時一次性固定好,后期不可更換。捕霧器I至錯流裝置4頂端的距離大于250mm,這是利用重力沉降原理為較大液滴留出沉降的空間,同時為較小液滴贏得匯聚變大的時間,從而達到更好的捕霧效果。穩流板3至錯流裝置4直壁的距離大于100mm,此空間可使流出錯流裝置后的、依慣性同向運動的氣、液得以充分的上、下分尚。弓形錯流隔板41和鼓形錯流隔板42可以增加介質的行程和與錯流裝置4內壁的碰撞次數,提高氣液分離效率。穩流板3能穩定其下方的儲液液面,避免流下的液體和流動的氣體對儲液腔液體的擾動,從而提高液位計顯示的準確度。本錯流裝置實際應用時,流體通過進液管5沖擊錯流裝置的直面內壁,被強制改變方向折流,向頂層鼓形錯流隔板42的另一端流動,經弓形流道降至第二層弓形錯流隔板41上,然后橫向折流,經第二層鼓形流道降至第三層鼓形錯流隔板42上。流體經反復多層錯流,不斷遭遇碰撞和改變流向,加速了氣液的分離。分離出的液體經穩流板3流入儲液腔,氣相則通過捕霧器I得以預分離,從而提高分離效率。權利要求1.一種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 閃蒸罐的筒體(2)內壁上部連接捕霧器(I); 筒體(2)內壁中部連接弓形體的錯流裝置(4),其弧面內壁連接弓形錯流隔板(41),直面內壁連接與弓形錯流隔板(41)層間交錯的鼓形錯流隔板(42);弓形錯流隔板(41)與錯流裝置(4)直面內壁間設有鼓形流道,鼓形錯流隔板(42)與錯流裝置(4)弧面內壁間設有弓形流道;筒體(2)筒壁上徑向連接進液管(5),進液管(5)尾端位于錯流裝置(4)頂部隔間內; 筒體(2)內壁錯流裝置(4)下方連接與水平面有夾角的、弓形的穩流板(3)。捕霧器(I)至錯流裝置(4)頂端的距離為液滴沉降所必需的距離;穩流板(3)至錯流裝置(4)直壁的距離為氣、液得以充分分離的距離。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 捕霧器(I)至錯流裝置(4)頂端的距離大于250mm;穩流板(3)至錯流裝置(4)直壁的距離大于100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是為加速中低壓、低流量流體的氣液分離、提高氣液分離效率而設計的,即在閃蒸罐筒體內上部設有捕霧器,中部設有弓形的錯流裝置,下部設有與水平面有夾角的、弓形的穩流板;錯流裝置的弧面內壁和直面內壁上交錯設有錯流隔板,錯流隔板與錯流裝置內壁間均設有流道;筒體筒壁上徑向設有進液管,進液管尾端位于錯流裝置頂部隔間內。本技術能在閃蒸罐筒體有限的空間內延長介質的行程,增加介質與錯流裝置內壁的碰撞和錯流次數,從而加速中低壓、低流量流體中的氣液分離,提高氣液分離效率。本技術能縮小閃蒸罐筒體的設計尺寸,降低制造成本,方便維護。文檔編號B01D3/06GK202740802SQ20122042062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3日專利技術者李永生, 夏政, 何茂林, 郭亞紅, 齊園園, 趙鵬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閃蒸罐錯流式氣液分離結構,其特征在于:閃蒸罐的筒體(2)內壁上部連接捕霧器(1);筒體(2)內壁中部連接弓形體的錯流裝置(4),其弧面內壁連接弓形錯流隔板(41),直面內壁連接與弓形錯流隔板(41)層間交錯的鼓形錯流隔板(42);弓形錯流隔板(41)與錯流裝置(4)直面內壁間設有鼓形流道,鼓形錯流隔板(42)與錯流裝置(4)弧面內壁間設有弓形流道;筒體(2)筒壁上徑向連接進液管(5),進液管(5)尾端位于錯流裝置(4)頂部隔間內;筒體(2)內壁錯流裝置(4)下方連接與水平面有夾角的、弓形的穩流板(3)。捕霧器(1)至錯流裝置(4)頂端的距離為液滴沉降所必需的距離;穩流板(3)至錯流裝置(4)直壁的距離為氣、液得以充分分離的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永生,夏政,何茂林,郭亞紅,齊園園,趙鵬,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