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體的說是一種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以鄰硝基甲苯衍生物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縮醛或原甲酸三乙酯為原料,在堿性無氧條件下,在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而后加入還原劑進行還原、環化反應,即得到吲哚類衍生物;其中,R為位于4、5、6、7位的單取代或多取代;R取代基為氫、烴基、取代烴基、烷氧基、氨基或鹵原子。本發明專利技術是用“一鍋法”反應直接由常規、易得的鄰硝基甲苯類化合物為原料,無需分離、純化出中間體,通過有效控制反應條件、加料順序和比例,一鍋法合成吲哚衍生物。該發明專利技術簡化了工藝操作流程,縮短了反應時間,節約了成本并且提高了整體收率,具有更好的生產和實用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體的說是。
技術介紹
吲哚類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許多苯環上含有取代基的吲哚都具有生物活性,吲哚及其衍生物還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醫藥、農藥、染料、食品及香料等眾多領域。松果腺素又名腦白金,主要由5-甲氧基吲哚制取,它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具有促進睡眠,調節內分泌,增強免疫力等多種生理作用。吲哚美辛可在不影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成纖維狀滑膜細胞(FLS)生長的情況下,通過抑制FLS中的IL-6等細胞因子的mRNA、 蛋白表達二發揮抗炎作用。從海洋天然產物中分離出的吲哚類生物堿5,6- 二溴-N,N- 二甲色胺則表現出顯著地抗抑郁作用。吲哚類化合物應用廣泛,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由于生產成本高, 市場價格高不下,因此合成吲哚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近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反應條件溫和,有效,簡便的合成此類化合物的方法Fischer法(Nagasaka T. , et al. Heterocyclesl977, 8:371-376)是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它以Al2O3 為催化劑,使醛的苯腙在苯溶液中發生脫氨縮合反應,形成吲哚環。該方法的反應溫度相對較高,而且副產物較多,產率不高;苯胺的氯乙酰化法(Tsutomu S.,et al. J. Org. Chem. 1979,44 (4) : 578-582)以苯胺為原料,在AlCl3的催化下,與BCl3及ClCH2CN反應,中間經歷一個含B+的環狀過渡態,酸化得2-氨基-α -氯乙酰基苯,然后在dioxane中用NaBH4 還原得吲哚化合物,該方法雖然步驟簡單,但收率偏低;有機錫試劑與各種親電試劑的鈀催化交聯反應被廣泛應用于連接烯基到芳環上,是合成取代吲哚較為理想的方法,該方法用有機金屬作為催化劑,如Pd(Ph3P)4、PdCl2, RuCl2(PPh3)3等,有機金屬在近十幾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制取吲哚衍生物,但普遍存在收率不高的問題,而且有的方法采用的原料和催化劑價格昂貴,不易實現工業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以鄰硝基甲苯衍生物與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縮醛或原甲酸三乙酯為原料,在堿性無氧條件下,在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而后加入還原劑進行還原、環化反應,即得到吲哚類衍生物其中,R為位于4、H 55、6、7位的單取代或多取代;R取代基為氫、烴基、取代烴基、烷氧基、氨基或齒原子。所述合成方法的反應式為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以鄰硝基甲苯衍生物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縮醛或原甲酸三乙酯為原料,在堿性無氧條件下,在有機溶劑中進行 反應,而后加入還原劑進行還原、環化反應,即得到吲哚類衍生2.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的反應式為3.按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鄰硝基甲苯衍生物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縮醛或原甲酸三乙酯為原料,在堿性無氧條件下,在有機溶劑中以50-150°C進行反應4-22h,而后加入還原劑在25_60°C進行還原、環化反應O. 5-2. 5h,即得到吲哚類衍生物;所述鄰硝基甲苯衍生物與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縮醛與堿的摩爾比為1:1-5:3-10;鄰硝基甲苯衍生物與原甲酸三乙酯與堿的摩爾比為1:1-1. 5:3-10。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還原劑在40-50°C進行還原、環化反應l_2h得到吲哚類衍生物。5.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還原、環化反應所得產物通過萃取,重結晶的方法分離、純化。6.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堿為吡咯烷、六氫吡啶、哌嗪、嗎啉、乙二胺或者三乙胺中的一種。7.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為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苯、間三甲苯、四氫呋喃、1,4_ 二氧六環,縮乙二醇二甲醚或嗎啉中的一種。8.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劑為雷尼鎳和肼、鈀碳加氫、氯化亞錫、連二亞硫酸鈉、鐵-乙酸或三氯化鈦。9.按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還原劑與鄰硝基甲苯衍生物的物質的量比為1-5:1。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體的說是。以鄰硝基甲苯衍生物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縮醛或原甲酸三乙酯為原料,在堿性無氧條件下,在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而后加入還原劑進行還原、環化反應,即得到吲哚類衍生物;其中,R為位于4、5、6、7位的單取代或多取代;R取代基為氫、烴基、取代烴基、烷氧基、氨基或鹵原子。本專利技術是用“一鍋法”反應直接由常規、易得的鄰硝基甲苯類化合物為原料,無需分離、純化出中間體,通過有效控制反應條件、加料順序和比例,一鍋法合成吲哚衍生物。該專利技術簡化了工藝操作流程,縮短了反應時間,節約了成本并且提高了整體收率,具有更好的生產和實用價值。文檔編號C07D209/08GK102924359SQ201210423969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專利技術者夏傳海, 張志凱, 劉蘇靜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一鍋法合成取代吲哚類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鄰硝基甲苯衍生物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縮醛或原甲酸三乙酯為原料,在堿性無氧條件下,在有機溶劑中進行反應,而后加入還原劑進行還原、環化反應,即得到吲哚類衍生物其中,R為位于4、5、6、7位的單取代或多取代;R取代基為氫、烴基、取代烴基、烷氧基、氨基或鹵原子。FDA00002332005700011.jpg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傳海,張志凱,劉蘇靜,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