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行小車轉向系統,能夠實現自行小車在通工字鋼上實現彎道行走功能,該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動力裝置、行走裝置和連接裝置;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用于實現動力輸導的主承重輪,所述主承重輪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引導所述自行小車行駛方向的側向導輪,以及,與所述主承重輪連接的多個動力連接桿;所述行走裝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車行走的行走支架;所述連接裝置包括:用于帶動自行小車旋轉的連接座,以及用于實現承重和自行小車主體框架轉彎的壓力軸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制造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自行小車轉向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技術的發展,汽車車身焊裝生產線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在物料輸送系統中,自行小車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適應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般的自行小車只能實現沿直線軌道的輸送。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行小車轉向系統,能夠實現自行小車在通工字鋼上實現彎道行走功能,該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動力裝置、行走裝置和連接裝置;· 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用于實現動力輸導的主承重輪,所述主承重輪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引導所述自行小車行駛方向的側向導輪,以及,與所述主承重輪連接的多個動力連接桿; 所述行走裝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車行走的行走支架; 所述連接裝置包括用于帶動自行小車旋轉的連接座,以及用于實現承重和自行小車主體框架轉彎的壓力軸承。現有技術中,由于現場布置需要,必須走轉彎軌跡的話,一般是通過地面的人工推動料框來實現兩道直線導軌間的銜接。如圖I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直線導軌的小車行走結構,該結構通過加工特殊的軌道,實現自行小車彎道行走。由于要加工彎軌而不得不對整段導軌采用特殊材料,成本較高。采用以上技術特征,其優點在于,通過動力連接桿,連接主動輪,一般是帶行走電機的自行滑車,實現動力的輸導。在主動輪的拉動下,行走輪在工字鋼上面實現行走,通過安裝連接座。可以把小車主體掛載安裝在行走架上,通過壓力軸承很好的實現承重以及自行小車主體框架的轉彎,如果沒有安裝壓力軸承,以及動力連接桿間的鉸鏈聯接,主動滑車和隨行滑車將和主體框架一起構成一個剛性的整體。當主動滑車和隨行滑車間需要存在一定安裝間距的情況下,顯然是無法順利通過彎軌的。優選的,所述動力連接桿為兩個。優選的,所述動力連接桿之間采用鉸鏈連接。進一步采用以上特征,其優點在于,壓力軸承的使用以及動力連接桿間的鉸鏈聯接,使得小車和整個吊掛框架過彎更為平順,大大減少導輪的卡滯、磨損和噪聲。優選的,所述行走支架與所述連接座之間設置有負重連桿,用于承重所述系統的壓力。優選的,所述側向導輪為四個。進一步采用以上特征,其優點在于,該系統能夠通過調節四個偏心側向導輪的位置,適應不同寬度軌道的使用,能夠適應不同尺寸的自行小車通過,有效地解決了本系統的重復利用性。能夠實現普通工字鋼彎道轉彎功能,且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整體故障率低,日常維護成本低廉。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中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例的原理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例的左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述具體實施例和應用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通過這些實施例和應用例可以進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專利技術。但它們不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如圖2所示,該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動力連接桿21,主承重輪22,側向導輪23,行走機構支架24,安裝連接座25,推力軸承26,負重連桿27,鉸鏈聯接28,通過動力連接桿21,連接主承重輪22,實現動力的輸導。在主承重輪22的拉動下,自行小車的車輪在工字鋼上面實現行走,通過安裝連接座25,把小車主體掛載安裝在行走機構支架24上,通過壓力軸承26很好的實現承重以及自行小車主體框架的轉彎。如圖3所示,自行小車轉彎的時候,通過側向導輪23,使自行小車轉彎機構始終沿著軌道的法線方向,自行小車轉彎機構通過安裝連接座25帶動小車沿著軌道旋轉,兩條動力連接桿21發生相對轉動,從而實現轉彎功能。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專利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小車轉向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動力裝置、行走裝置和連接裝置; 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用于實現動力輸導的主承重輪,所述主承重輪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引導所述自行小車行駛方向的側向導輪,以及,與所述主承重輪連接的多個動力連接桿; 所述行走裝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車行走的行走支架; 所述連接裝置包括用于帶動自行小車旋轉的連接座,以及用于實現承重和自行小車主體框架轉彎的壓力軸承。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小車轉向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連接桿為兩個。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小車轉向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連接桿之間采用鉸鏈連接。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小車轉向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支架與所述連接座之間設置有負重連桿,用于承重所述系統的壓力。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小車轉向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向導輪為四個。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行小車轉向系統,能夠實現自行小車在通工字鋼上實現彎道行走功能,該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動力裝置、行走裝置和連接裝置;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用于實現動力輸導的主承重輪,所述主承重輪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引導所述自行小車行駛方向的側向導輪,以及,與所述主承重輪連接的多個動力連接桿;所述行走裝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車行走的行走支架;所述連接裝置包括用于帶動自行小車旋轉的連接座,以及用于實現承重和自行小車主體框架轉彎的壓力軸承。文檔編號B65G35/06GK102910426SQ20111028584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專利技術者劉國斌, 彭羿, 張琰玉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行小車轉向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動力裝置、行走裝置和連接裝置;所述動力裝置包括:用于實現動力輸導的主承重輪,所述主承重輪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引導所述自行小車行駛方向的側向導輪,以及,與所述主承重輪連接的多個動力連接桿;所述行走裝置包括:用于自行小車行走的行走支架;所述連接裝置包括:用于帶動自行小車旋轉的連接座,以及用于實現承重和自行小車主體框架轉彎的壓力軸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國斌,彭羿,張琰玉,
申請(專利權)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