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鋼瓶噴涂的上下料裝置,包括一個用于支撐的機架,機架上設有一個翻轉支架,翻轉支架與機架一端的鉸軸固定連接,在翻轉支架下方對應的機架中部位置還鉸接一個翻轉氣缸,翻轉氣缸軸與翻轉支架中部鉸接,翻轉支架上設有一個提升架,提升架下方對應的翻轉支架上設有提升氣缸,提升架上設有鋼瓶座,在提升氣缸的運動前方對應的翻轉支架上設有一個限位板,用于限定提升氣缸主軸的伸縮行程。通過限位板的設置可以使提升氣缸具有不同的伸縮行程,可以帶動提升架上升不同的高度,這樣對于不同長度的鋼瓶不再需要改變鋼瓶座的位置,通過限位板可以滿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壓力容器制造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鋼瓶噴涂的上下料裝置。
技術介紹
鋼制氣瓶通常用來盛裝永久氣體、液化氣體或混合氣體,是一種承壓容器,在制造過程中需要對鋼瓶噴漆,由于鋼瓶自身較重,操作者很難將鋼瓶直接安裝到噴漆線的吊掛上,這時一般采用噴涂線的上下料裝置,該裝置包括一個用于支撐的機架,機架上設有一個翻轉支架,翻轉支架與機架一端上的鉸軸固定連接,在翻轉支架下方的機架中部位置還鉸接一個翻轉氣缸,翻轉氣缸軸與翻轉支架中部鉸接,翻轉支架上設有一個提升架,提升架兩側設有行走滾輪,在翻轉支架內側設有相配合的行走軌道,提升架下方的翻轉支架上設有提升氣缸,提升氣缸軸與提升架底部配合連接,提升架上設有鋼瓶座,鋼瓶座與提升架通過螺栓連接,在提升架上設有一組螺紋孔,由于提升氣缸的行程固定,所以針對不同長度的鋼·瓶,操作者需要將鋼瓶座卸下,然后調整到合適的位置,操作非常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就是為了解決針對不同長度的鋼瓶,操作者需要將鋼瓶座卸下,然后調整到合適的位置,操作非常不便,而提供一種用于鋼瓶噴涂的上下料裝置,該裝置可以使提升氣缸具有不同的行程,以滿足不同鋼瓶的使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鋼瓶噴涂的上下料裝置,包括一個用于支撐的機架,機架上設有一個翻轉支架,翻轉支架與機架一端的鉸軸固定連接,在翻轉支架下方對應的機架中部位置還鉸接一個翻轉氣缸,翻轉氣缸軸與翻轉支架的中部鉸接,翻轉支架上設有一個提升架,提升架兩側設有行走滾輪,在翻轉支架內側設有相配合的行走軌道,提升架下方對應的翻轉支架上設有提升氣缸,提升氣缸驅動提升架在行走軌道上移動,提升架上設有鋼瓶座,其特征在于在提升氣缸的運動前方對應的翻轉支架上設有一個限位板,用于限定提升氣缸主軸的伸縮行程。通過限位板的設置可以使提升氣缸具有不同的伸縮行程,可以帶動提升架上升不同的高度,這樣對于不同長度的鋼瓶不再需要改變鋼瓶座的位置,通過限位板可以滿足。在上述的主要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以下進一步完善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限位板的兩側與翻轉支架的內側滑動配合,在翻轉支架上設有一個與行走軌道平行的螺桿,限位板上設有一個螺紋孔,螺桿貫穿螺紋孔與限位板螺紋連接,螺桿兩端通過相應的軸承座與翻轉支架固定連接,實現限位板位置無級調節,操作方便。在提升機架上沿橫向設有一排滾輪,所述的滾輪的兩端直徑大、中部直徑小,小徑和大徑通過錐面連接呈凹形結構,可以方便鋼瓶在提升架上移動。在限位板所在的翻轉支架一端上設有一個減震裝置,減震裝置包括內套和外套,所述的內套外周面為階梯狀,所述的外套具有一個階梯狀的通孔,所述的內套設置在外套內呈滑動配合,所述的內套內孔里設有一個彈簧,彈簧一端與內孔端面接觸配合,另一端與一個調整螺絲接觸配合,所述的調整螺絲與外套螺紋連接將內套限制在外套內,在鋼瓶放置到提升架上時,可以起到減震作用,防止鋼瓶磕碰在提升機架上。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實施例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側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實施例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實施例減震裝置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本技術一種用于鋼瓶噴涂的上下料裝置,包括一個用于支撐的機架10,機架10為槽鋼焊接的矩形結構,機架10上設有一個矩形翻轉支架2,翻轉支架2一端由機架10 —端伸出,在翻轉支架2伸出端對應的機架10 —端上設有鉸軸7,鉸軸7通過兩端的鉸座與機架10固定連接,翻轉支架2通過支架與鉸軸固定連接,在翻轉支架2下方對應的機架10中部位置鉸接一個翻轉氣缸8,翻轉氣缸軸與翻轉支架2中部鉸接,翻轉支架2上設有一個矩形的提升架4,提升架4下部設有行走滾輪,在翻轉支架2內側設有相配合的行走軌道,所述的行走軌道可直接采用槽鋼的鋼槽作為行走軌道,兩個槽鋼對稱設置形成與提升架4行走滾輪配合的行走軌道,提升架4下方對應的翻轉支架2上設有提升氣缸6,如圖2所示,提升氣缸軸端配合連接一個輥子,輥子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鏈輪,對應每個鏈輪配合有一根鏈條,鏈條一端與提升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翻轉支架2下端固定連接,提升架4上設有鋼瓶座5,在提升氣缸的運動前方對應的翻轉支架2上設有一個限位板3,用于限定提升氣缸主軸的伸縮行程,如圖3所示,所述的限位板3的兩側與翻轉支架2的內側滑動配合,限位板3移動的驅動方式可采用腰形孔和螺栓配合手工移動,也可采用液壓方式驅動限位板運動,本實施例中優選采用在翻轉支架2上設有一個與行走軌道平行的螺桿9,限位板3上設有一個螺紋孔,螺桿9貫穿螺紋孔與限位板3螺紋連接,螺桿9兩端通過相應的軸承座與翻轉支架2固定連接,螺桿9 一端為外四角為或外六角接頭,便于和扳手配合實現限位板3位置無級調節,操作方便,可以帶動提升架4上升不同的高度,這樣對于不同長度的鋼瓶不再需要改變鋼瓶座5的位置,通過限位板可以滿足。在提升架4上沿橫向設有一排滾輪11,滾輪11的輪軸兩端分別通過相應的軸承座與提升架4的側面配合連接,所述的滾輪11的兩端直徑大、中部直徑小,小徑和大徑通過錐面連接呈凹形結構,可以方便鋼瓶在提升架4上移動。如圖4所示,在限位板3所在的翻轉支架2 —端上設有一個減震裝置I,減震裝置I包括內套101和外套102,所述的內套101外周面為階梯狀,所述的外套102具有一個階梯狀的通孔,所述的內套101小徑端由外套102的大徑孔端伸入,由外套102的小徑孔端伸出,外套102的小徑孔端將內套101的大徑端限制在外套102的大徑內孔里呈滑動配合,所述的內套101內孔里設有一個彈簧104,彈簧104—端與內孔端面接觸配合,另一端與一個調整螺絲103接觸配合,調整螺絲103上設有一圓柱,所述的彈簧104套在圓柱上,所述的調整螺絲103與外套102螺紋連接將內套101、彈簧104限制在外套102內,所述的外套102通過螺紋配合固定在翻轉支架上,在鋼瓶放置到提升架4上時,當鋼瓶碰到內套101時內套101沿外套102內孔向下壓縮彈簧104,可以起到減震作用,防止鋼瓶磕碰在提升架4上,減震裝置I的彈力可以通過調節調整螺絲103與外套102配合位置,以改變彈簧104的壓縮量實現不同的彈性減震力。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鋼瓶噴涂的上下料裝置,包括一個用于支撐的機架(10),機架(10)上設有一個翻轉支架(2 ),翻轉支架(2 )與機架(10 ) —端的鉸軸(7 )固定連接,在翻轉支架(2 )下方對應的機架(10)中部位置還鉸接一個翻轉氣缸(8),翻轉氣缸軸與翻轉支架(2)的中部鉸接,翻轉支架(2)上設有一個提升架(4),提升架(4)兩側設有行走滾輪,在翻轉支架(2)內側設有相配合的行走軌道,提升架(4)下方對應的翻轉支架(2)上設有提升氣缸(6),提升氣缸(6 )驅動提升架(4)在行走軌道上移動,提升架(4)上設有鋼瓶座(5 ),其特征在于在提升氣缸(6 )的運動前方對應的翻轉支架(2 )上設有一個限位板(3 ),用于限定提升氣缸主軸的伸縮行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鋼瓶噴涂的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板(3 )的兩側與翻轉支架(2 )的內側面滑動配合,在翻轉支架(2 )上設有一個與行走軌道平行的螺桿(9),限位板(3)上設有一個螺紋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鋼瓶噴涂的上下料裝置,包括一個用于支撐的機架(10),機架(10)上設有一個翻轉支架(2),翻轉支架(2)與機架(10)一端的鉸軸(7)固定連接,在翻轉支架(2)下方對應的機架(10)中部位置還鉸接一個翻轉氣缸(8),翻轉氣缸軸與翻轉支架(2)的中部鉸接,翻轉支架(2)上設有一個提升架(4),提升架(4)兩側設有行走滾輪,在翻轉支架(2)內側設有相配合的行走軌道,提升架(4)下方對應的翻轉支架(2)上設有提升氣缸(6),提升氣缸(6)驅動提升架(4)在行走軌道上移動,提升架(4)上設有鋼瓶座(5),其特征在于:在提升氣缸(6)的運動前方對應的翻轉支架(2)上設有一個限位板(3),用于限定提升氣缸主軸的伸縮行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岳子輝,王永,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聯友壓力容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