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裝卸運輸車及其支腿鎖結構。自裝卸運輸車包括車架、與車架鉸接的支腿、連接在車架和支腿之間的支腿油缸,支腿鎖結構包括:鎖止鉗,安裝在車架上,鎖止鉗包括:相鉸接的第一卡鉗和第二卡鉗,以及連接在第一卡鉗和第二卡鉗之間的復位件;其中,第一卡鉗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鉤狀部,第二卡鉗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鉤狀部,第一鉤狀部和第二鉤狀部相對設置并形成卡接口;鎖板,其第一端安裝在支腿上,第二端為用于與卡接口卡接配合的鎖止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自裝卸運輸車的支腿鎖機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自裝卸運輸車,設置有上述的支腿鎖結構。(*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車輛領域,更具 體地,涉及一種自裝卸運輸車及其支腿鎖結構。
技術介紹
自裝卸運輸車能夠利用自身的裝卸系統自裝和運輸集裝箱,是一種機動、靈活的集裝箱裝卸和運輸的設備。自裝卸運輸車利用牽引車、半掛車、起升吊架、支腿和液壓電氣控制裝置的聯合動作,實現對集裝箱的裝卸吊運動作。支腿安裝在自裝卸運輸車的車架上,可相對車架打開和收起,參見圖1,折臂式吊具8’和支腿2’均安裝在車架I’上,當裝卸集裝箱時,支腿2’在支腿油缸3’的驅動下打開,支腿2’的斜面21’與地面抵壓接觸以對車體提供穩定支撐(此時對應于支腿的支撐狀態);當運輸時,支腿收起以便于車輛行走。目前支腿2’的打開動作和收起動作基本都是由支腿油缸3’驅動,車輛運輸過程中,支腿油缸3’處于卸壓狀態,支腿2’收起到最小安裝距的位置(此時對應于支腿的運輸狀態)。在路況顛簸的情況下,支腿油缸3’的活塞桿容易發生軸向移動,造成支腿隨支腿油缸活塞桿向外伸出而不能穩定地處于運輸狀態,容易弓I發意外事故。為避免支腿在自裝卸運輸車行走過程中打開,現有技術中采用支腿鎖結構將支腿鎖止在其最小安裝距的位置,但現有技術的支腿鎖結構存在結構復雜,成本較高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出一種結構簡單且成本低的自裝卸運輸車的支腿鎖結構。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自裝卸運輸車。一個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裝卸運輸車的支腿鎖結構,自裝卸運輸車包括車架、與車架鉸接的支腿、連接在車架和支腿之間的支腿油缸,支腿鎖結構包括鎖止鉗,安裝在車架上,鎖止鉗包括相鉸接的第一卡鉗和第二卡鉗,以及連接在第一卡鉗和第二卡鉗之間的復位件;其中,第一卡鉗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鉤狀部,第二卡鉗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鉤狀部,第一鉤狀部和第二鉤狀部相對設置并形成卡接口 ;鎖板,其第一端安裝在支腿上,第二端為用于與卡接口卡接配合的鎖止端。進一步地,復位件為彈簧。進一步地,第一卡鉗的中部和第二卡鉗的中部通過銷軸鉸接,銷軸固定安裝在車架上;復位件位于銷軸的一側,第一鉤狀部和第二鉤狀部位于銷軸的另一側。進一步地,該支腿鎖結構還包括電磁鐵和與電磁鐵連接的電路;電磁鐵安裝在車架上并位于第一卡鉗和第二卡鉗之間,且電磁鐵與復位件位于銷軸的同一側。進一步地,該支腿鎖結構還包括限位塊,安裝在車架上并對應于卡接口的內側設置;限位塊與卡接口相配合限制鎖板的鎖止端的移動。進一步地,第一鉤狀部、第二鉤狀部上均設置有第一楔形導向面;和/或,鎖板的鎖止端上設置有第二楔形導向面。進一步地,自裝卸運輸車還包括設置在車架上的吊具;支腿鎖結構還包括卡鉤,安裝在吊具上,卡扣,安裝在支腿上并與卡鉤配合。進一步地,卡鉤與吊具鉸接。另一個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自裝卸運輸車,設置有上述的支腿鎖結構。本技術提供的自裝卸運輸車的支腿鎖結構,因采用了安裝在車架上的鎖止鉗和安裝在擺動式支腿上的鎖板的技術方案,當支腿收起到最小安裝距的位置時,鎖板的鎖止端與鎖止鉗的卡接口卡接配合,即可以實現對支腿的鎖止,而且對支腿的解鎖操作也很容易實現,從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容易安裝且制造成本低的支腿鎖結構。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 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示意性示出了現有技術的自裝卸運輸車的結構;圖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術的自裝卸運輸車的支腿鎖結構的優選實施例的主視結構;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以及,圖4示意性示出了本技術優選實施例中卡鉤和卡扣的結構。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參見圖2至圖4,示出了本技術的自裝卸運輸車的支腿鎖結構的優選實施例。如圖所示,該自裝卸運輸車包括車架I、支腿2、支腿油缸3和支腿鎖結構。支腿2安裝在車架I上,用于支撐車架I。支腿2可相對車架I打開和收起,當自裝卸運輸車裝卸集裝箱時,打開支腿2以對車體提供穩定支撐;當自裝卸運輸車運輸時,收起支腿2至最小安裝距的位置,以便于車體行走。圖2即示出了本實施例的支腿2處于運輸狀態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支腿2為擺腿并通過鉸軸11與車架I鉸接。支腿2的擺動由支腿油缸3控制,支腿油缸3連接在車架I和支腿2之間,由圖中可以看出,支腿油缸3的一端與車架I鉸接,另一端與支腿2鉸接。當支腿油缸3驅動支腿2完全打開后,支腿2的斜面21將與地面抵壓接觸并對自裝卸運輸車車體形成支撐。支腿鎖結構用于鎖止支腿2,用于避免支腿2在自裝卸運輸車的運輸過程中意外打開,結合參考圖2和圖3,支腿鎖結構包括鎖止鉗4和鎖板5。其中,鎖止鉗4安裝在車架I上,鎖止鉗4包括相鉸接的第一^^鉗41和第二卡鉗42,以及連接在第一卡鉗41和第二卡鉗42之間的復位件43,優選地,該復位件43為彈簧43。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鉗41的中部和第二卡鉗42的中部通過銷軸45鉸接,并通過將銷軸45固定安裝在車架I上的方式使鎖止鉗4安裝在車架I上。在第一卡鉗41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鉤狀部411,第二卡鉗42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鉤狀部421,第一鉤狀部411和第二鉤狀部421相對設置并形成卡接口。彈簧43靠近第一卡鉗41和第二卡鉗42的第二端設置,與第一鉤狀部411、第二鉤狀部421位于銷軸45的不同側。容易理解,復位件43還可以由其他彈性元件制成。鎖板5的第一端例如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裝在支腿2上,第二端為用于與卡接口卡接配合的鎖止端51。圖2和圖3即示出了鎖板5與卡接口卡接配合后實現對支腿的機械限位結構,此時支腿2收起到最小安裝距的位置,支腿油缸3已卸壓,第一鉤狀部411和第二鉤狀部421和鎖板5的鎖止端51相互拉緊,從而限制了支腿2向外擺動。上述支腿鎖結構對支腿2的鎖止和解鎖的具體過程如下所述自裝卸運輸車的吊具完成集裝箱吊裝后,支腿油缸3帶動支腿2收縮,當支腿2上的鎖板5逐漸靠近車架I時,使鎖板5的鎖止端51和鎖止鉗4的卡接口對中,隨著支腿2 的繼續運動,鎖止端51與第一鉤狀部411、第二鉤狀部421抵壓,彈簧43被壓縮同時卡接口張開,鎖止端51進入卡接口內側后,彈簧43回復的同時鎖止端51與卡接口相卡接配合,從而限制了支腿2的向外擺動,實現對支腿2的鎖止功能。容易理解,在本實施例中,為便于鎖止端51與鎖止鉗4卡接口的對中,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額外的機械限位結構保證鎖止鉗4大體水平設置,同時允許鎖止鉗4的卡接口可以張開以使鎖止端51順利進入卡接口中,該機械限位結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此不再贅述。自裝卸運輸車需進行吊裝作業時,可以將外力施加在第一^^鉗41和第二卡鉗42的第二端上,促使彈簧43被壓縮的同時卡接口張開,然后由支腿油缸3驅動支腿2伸展,鎖板5由卡接口中脫離后即可撤去外力,實現支腿2的解鎖。優選地,該支腿鎖結構還包括電磁鐵7和與電磁鐵7連接的電路。電磁鐵7安裝在車架I上并位于第一卡鉗41和第二卡鉗42之間,由圖中可以看出,電磁鐵7與彈簧43位于銷軸45的同一側。這樣,解鎖支腿2時需施加的外力可以由磁力完成。具體地,當需要解鎖支腿2時,控制與電磁鐵7連接的電路處于通路狀態,電磁鐵7得電后產生磁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裝卸運輸車的支腿鎖結構,所述自裝卸運輸車包括車架(1)、與所述車架(1)鉸接的支腿(2)、連接在所述車架(1)和所述支腿(2)之間的支腿油缸(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鎖結構包括:鎖止鉗(4),安裝在所述車架(1)上,所述鎖止鉗包括:相鉸接的第一卡鉗(41)和第二卡鉗(42),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卡鉗(41)和所述第二卡鉗(42)之間的復位件(43);其中,所述第一卡鉗(41)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一鉤狀部(411),所述第二卡鉗(42)的第一端設置有第二鉤狀部(421),所述第一鉤狀部(411)和所述第二鉤狀部(421)相對設置并形成卡接口;鎖板(5),其第一端安裝在所述支腿(2)上,第二端為用于與所述卡接口卡接配合的鎖止端(5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雷,潘國智,李翠英,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