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弧形連鑄機用的弧形彈性引錠桿。該引錠桿由連接桿、引錠頭、過渡節和桿身依次連接而成,桿身的后段為一系列桿身鏈節,桿身的前段包括一系列支承鏈節和一塊弧形彈簧板,該彈簧板固定在支承鏈節和過渡節的操作內弧面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該引錠桿可以簡化二冷室的導向設備,既方便了設備的維修,又有利于清理二冷室的廢鋼,從而提高了連鑄機的作業率。(*該技術在200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連鑄技術,尤其涉及弧形連鑄機的撓性引錠桿。目前方坯連鑄機上使用的撓性引錠桿,包括本人申請的專利號為90225074,名稱為《自鎖式彈性引錠桿》的中國專利所述的引錠桿,都是沿著連鑄機的弧形導向架,通過導向輥,使引錠頭進入結晶器下口,完成拉坯準備工作的。可弧形導向架,特別是結晶器下方二冷室導向裝置的存在,給拉鋼工藝操作和設備維修帶來很多不便。一旦發生拉漏事故,漏在二冷室導向裝置上的鋼渣很難清除,就會導致引錠桿無法運行,從而影響生產。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行時可省掉部分二冷室導向裝置的弧形彈性引錠桿。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該弧形彈性引錠桿由連接桿、引錠頭、過渡節和桿身依次連接而成,桿身的后段為一系列相互連接的桿身鏈節,桿身的前段包括一系列相互連接的支承鏈節和一塊弧形彈簧板,該弧形彈簧板固定在支承鏈節和過渡節的操作內弧面上。本技術所用弧形彈簧板的外弧半徑為3400mm,其厚度為12mm,長度為1600mm,寬度為100mm,其兩端呈60°斜角。所述的支承鏈節和過渡節的頂部與弧形彈簧板相連的一側沿軸向兩邊各設有一條槽肩。支承鏈節短于桿身鏈節,在每個支承鏈節的中間位置開有一個連接螺孔,用來固定弧形彈簧板。本技術弧形彈性引錠桿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該引錠桿可以簡化二冷室的導向設備,從而改善了連鑄拉鋼工藝操作,方便了設備的維修,還有利于清理二冷室的廢鋼,提高連鑄機的作業效率。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弧形彈性引錠桿作進一步的描述。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弧形彈性引錠桿和導向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弧形彈簧板的主視圖。附圖3為附圖2的俯視圖。附圖4為附圖3的B-B剖視圖。附圖5為支承鏈節的主視圖。附圖6為附圖5的俯視圖。附圖7為附圖5的C-C剖視圖。附圖8為連接鏈節的主視圖。附圖9為附圖8的俯視圖。從附圖1中可以看到本技術弧形彈性引錠桿主要由連接桿1、引錠頭2、過渡節5、多個支承鏈節7、連接鏈節15和多個桿身鏈節16依次連接而成。所有的鏈節7、15和16的結構相似,一端為凹形,另一端為凸形,在凹形處的中間位置橫向開有一對銷軸孔13,在凸形處的中間位置橫向開有一個扁圓銷孔,各鏈節的凹形端與另一個鏈節的凸形端用自鎖銷軸連接成排,成為桿身。鏈節凸形端的扁形銷孔的長軸與短軸差為自鎖銷軸與銷孔的間隙,這個間隙應大于或等于引錠桿在弧形段鏈節伸長的距離。該間隙的大小可限制引錠桿向內弧彎曲的曲率半徑。在桿身前段的支承鏈節7以及過渡節5的操作內弧面上安有一塊弧形彈簧板6,在每個支承鏈節7的中間位置開有一個螺孔12,如附圖5至7所示,在弧形彈簧板6上相應的位置開有螺孔11,如附圖3和4所示,用螺桿穿過螺孔11和12,使兩者連接成一體。為限制弧形彈簧板6橫向竄動,最好在支承鏈節7和過渡節5的頂部與弧形彈簧板6連接的一側沿軸向的兩邊各設有一條槽肩14,以便使弧形彈簧板6鑲在槽肩14內。為使引錠桿運行效果更好,在桿身鏈節16的頂部也可設有槽肩,并鑲有直線形彈簧板17,在每個桿身鏈節16上開有兩個螺孔,用以固定直線形彈簧板17,可參閱本人申請的申請號為96225074的中國專利。本技術實施例以弧形段的弧形半徑R為5250mm的弧形連鑄機為例,所采用的弧形彈簧板6的外弧半徑為3400mm,厚度為12mm,長度為1600mm,寬度為100mm。該彈簧板6的兩端呈60°斜角,以便在通過拉矯機時能平滑過渡,不產生震動。為使連接更為牢固,在弧形彈簧板6的兩端可各增加一個螺孔11,如附圖3所示。這就需要在支承鏈節7和桿身鏈節16之間增設一個連接鏈節15,請參見附圖8和9。本實施例所用支承鏈節7的長度為270mm,連接鏈節15和桿身鏈節1.6的長度為470mm。連接鏈節15和桿身鏈節16的區別在于前者多出兩個螺孔12。本技術弧形彈性引錠桿在水平輥道運行時,靠引錠桿前段支承鏈節7的自重,使弧形彈簧板6產生彈性變形,壓至水平狀態。當運行到二冷室弧形段時,弧形彈簧板6恢復到弧形狀態,引錠頭2接近結晶器的下口時,引錠桿的前部就接近垂直,支承鏈節7的重心距變小,支承鏈節7和引錠頭2的自重對彈簧板6的向弧外側彎距變小,弧形彈簧板6能夠克服向外側的彎距,保持弧形狀態,在連鑄機的弧形半徑軌道內運行,使引錠頭2準確地對準結晶器下口。通過理論計算和試驗證明,采用本技術引錠桿,可以省去二冷室上段1200mm至1600mm長度的導向裝置,包括導向輥9和導向架10。為減輕引錠桿的自重,本技術所有鏈節7、15和16的兩側都設計有凹坑19,如附圖5至9所示。權利要求1.一種弧形彈性引錠桿,由連接桿(1)、引錠頭(2)、過渡節(5)和桿身依次連接而成,桿身的后段為一系列相互連接的桿身鏈節(16),其特征在于桿身的前段包括一系列相互連接的支承鏈節(7)和一塊弧形彈簧板(6),該弧形彈簧板(6)固定在支承鏈節(7)和過渡節(5)的操作內弧面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彈性引錠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彈簧板(6)的外弧半徑為3400mm,其厚度為12mm,長度為1600mm,寬度為100mm,其兩端呈60°斜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彈性引錠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承鏈節(7)和過渡節(5)的頂部與弧形彈簧板(6)相連的一側沿軸向兩邊各設有一條槽肩(14)。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弧形彈性引錠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承鏈節(7)短于桿身鏈節(16),在每個支承鏈節(7)的中間位置開有一個連接螺孔(12),用來固定弧形彈簧板(6)。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弧形彈性引錠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承鏈節(7)和桿身鏈節(16)之間設有連接鏈節(15),在所有鏈節(7)、(16)和(15)的兩側都設有凹坑(19)。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弧形連鑄機用的弧形彈性引錠桿。該引錠桿由連接桿、引錠頭、過渡節和桿身依次連接而成,桿身的后段為一系列桿身鏈節,桿身的前段包括一系列支承鏈節和一塊弧形彈簧板,該彈簧板固定在支承鏈節和過渡節的操作內弧面上。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該引錠桿可以簡化二冷室的導向設備,既方便了設備的維修,又有利于清理二冷室的廢鋼,從而提高了連鑄機的作業率。文檔編號B22D11/08GK2331457SQ9823750公開日1999年8月4日 申請日期1998年5月5日 優先權日1998年5月5日專利技術者王國忱, 柴又新 申請人:王國忱, 柴又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弧形彈性引錠桿,由連接桿(1)、引錠頭(2)、過渡節(5)和桿身依次連接而成,桿身的后段為一系列相互連接的桿身鏈節(16),其特征在于桿身的前段包括一系列相互連接的支承鏈節(7)和一塊弧形彈簧板(6),該弧形彈簧板(6)固定在支承鏈節(7)和過渡節(5)的操作內弧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國忱,柴又新,
申請(專利權)人:王國忱,柴又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1[中國|遼寧]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