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弧形連鑄機用的鋼彈引錠桿。該引錠桿包括引錠頭部分和桿身部分,其特征是桿身部分由弧形彈簧板、若干個支撐節和梯形調弧塊組成,支撐節兩端呈凸凹狀配合,用銷軸連接,彈簧板固定在支撐節的內弧面上,在支撐節連接處的凹槽內安有調弧塊,該引錠桿拉鋼時具有剛性特性,受到外力作用時又具有彈性變形的特性,可調整弧形半徑以保持對中精度,使拉鋼平穩,提高拉坯質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經久耐用。(*該技術在200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連續鑄造技術,尤其涉及連鑄機的剛性引錠桿。現有連鑄機用的剛性引錠桿由引錠頭部分和桿身部分構成,引錠頭部分包括連接桿、引錠桿頭和過渡節,桿身部分通常由兩根方鋼加工后連接而成。這種結構的桿身,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很容易產生塑性變形,使其弧形半徑發生變化,從而無法按原有的軌道運行,使引錠桿頭部難以對中結晶器的下口,這就給操作帶來了困難,延長了上引錠桿的時間,影響了連鑄機的作業率。要想把變了形的引錠桿送入結晶器,往往只好調整導向輥的位置,以至鑄坯不能按原設計弧形軌道運行,從而引發拉直、拉不動、拉漏等事故。這種剛性引錠桿不能調整,無法修復,使用周期短,消耗率高。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強度高、耐磨損,不會產生塑性變形,能長期保持對中精度,并具有剛性和彈性雙重特性的剛彈引錠桿。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該鋼彈引錠桿由引錠頭部分和桿身所組成,引錠頭部分包括連接桿、引錠桿頭和過渡節,在桿身尾部的外弧面上開有凹槽,內設傳動鏈條,桿身包括弧形彈簧板、若干個支撐節和梯形調弧塊,支撐節的兩端制成凸狀或凹槽狀,相互配合連成一體,用螺栓把弧形彈簧板固定在支撐節的內弧面上,在支撐節連接處的每個凹槽內安有一個梯形調弧塊,調弧塊的中間帶有縱向絲扣,調整螺栓穿過弧形彈簧板上的螺孔與絲扣配合。支撐節中有一半其兩端呈凸狀,另一半其兩端呈凹槽狀,在凸凹槽之間用銷軸連接。支撐節可分為12節,每節的厚度為110mm,寬度為150mm,外弧半徑為6000mm,計算長度800mm。弧形彈簧板由多段連接而成,每兩端均為60°斜角對接。弧形彈簧板可由6段連接而成,每段的厚度為40mm,寬度為150mm,內弧半徑為5850mm,計算長度1600mm。梯形調弧塊為底厚62mm,底寬65mm,高度60mm的梯形塊。本技術剛彈引錠桿在拉鋼時具有剛性引錠桿的運行特性,當受到外力作用時又具有彈性變形的特性,消除外力后又能恢復到原來的弧形狀態。當弧形半徑發生變化時,可通過梯形調弧塊隨時進行調整,以保持其對中精度,使拉鋼平穩,提高鑄坯質量。本技術在支撐節之間采用銷軸連接,能承受引錠桿所遭受的外力,尤其在吊運或受撞擊時能避免引錠桿向內過度彎曲而損壞。本剛彈引錠桿結構合理,經久耐用,使用壽命長,其外形尺寸與現有剛性引錠桿一致,無需改造其它設備即可替換現有的剛性引錠桿。下面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剛彈引錠桿作進一步描述。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剛彈引錠桿的側視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的局部A向視圖。附圖3為附圖1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圖。附圖4為附圖1中Ⅱ-Ⅱ線的剖視示意圖。附圖5為附圖2中Ⅴ-Ⅴ線的局部剖視示意圖。附圖6為附圖2中Ⅳ-Ⅳ線的局部剖視示意圖。附圖7為附圖1中Ⅲ-Ⅲ線的剖視示意圖。從附圖1中可以看到本技術剛彈引錠桿的引錠頭部分保持原有的結構,包括連接桿2、引錠桿頭3和過渡節4,其桿身主要由若干個支撐節6和弧形彈簧板5組成。弧形彈簧板5被高強螺栓11固定在支撐節6的內弧面上,如附圖1、3和6中所示。支撐節6的兩端被制成凸狀或凹槽狀,相互配合連成一體,本技術實施例所用支撐節6的一半其兩端為凸狀,另一半的兩端為凹槽狀,如附圖2所示。在支撐節6的每個連接處的凹槽內設有一個梯形調弧塊13,請參見附圖2和5,該調弧塊13的中間帶有一個縱向絲扣,調整螺栓12穿過彈簧板5上的螺孔與其配合,旋轉調整螺栓12使調弧塊13在支撐節6的凹槽內縱向位移,來改變引錠桿弧形半徑的大小,調弧塊13向內移動時半徑減小,反之增大。本技術實施例以弧形半徑R為6000mmd的剛性引錠桿為例,考慮到尺寸和強度要求以及熱處理等多種因素,所用調弧塊13的尺寸為底厚62mm,底寬65mm,高度60mm的梯形塊;支撐節6的數量為12節,每節的厚度為110mm,寬度為150mm,外弧半徑為6000mm,計算長度800mm。弧形彈簧板5采用經過熱處理的高強耐磨彈簧鋼板,為便于熱處理,采取多段連接的形式為好,本實施例的弧形彈簧板5分為6段,每段的厚度為40mm,寬度為150mm,內弧半徑為5850mm,計算長度1600mm。針對不同弧形半徑的引錠桿,上述支撐節6、彈簧板5和調弧塊13的數量及尺寸應相應增大或減小。本技術彈簧板5的連接方式為兩端呈60°斜角對接,這樣能使引錠桿在通過拉矯輥時平滑過渡,不產生震動。本技術引錠桿桿身的前半部外弧表面呈平面狀,請參見附圖4,其尾部的外弧表面帶有凹槽,槽內設有傳動鏈條14,如附圖3和7所示。鏈條14的兩端通過拉緊裝置固定在支撐節6上,當引錠桿脫離拉矯輥時,是依靠鏈條14、傳動鏈輪9、擋輥10等傳動裝置沿托輥7的彎曲軌道運行的。采用這種傳動方式可減少引錠桿的表面壓力,還能自鎖,以避免引錠桿下滑而造成安全事故。本技術的傳動部分也可改用現有的齒輪傳動方式。為了能承受引錠桿所遭受的外力,特別在吊運過程中能避免引錠桿向內弧彎曲而遭到損壞,本技術在支撐節6兩端的凸凹槽之間采用銷軸8連接。權利要求1.一種連鑄機用的鋼彈引錠桿,由引錠頭部分和桿身所組成,引錠頭部分包括連接桿(2)、引錠桿頭(3)和過渡節(4),在桿身尾部的外弧面上開有凹槽,內設傳動鏈條(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身包括弧形彈簧板(5)、若干個支撐節(6)和梯形調弧塊(13),支撐節(6)的兩端制成凸狀或凹槽狀,相互配合連成一體,用螺栓(11)把弧形彈簧板(5)固定在支撐節(6)的內弧面上,在支撐節(6)連接處的每個凹槽內安有一個梯形調弧塊(13),調弧塊(13)的中間帶有縱向絲扣,調整螺栓(12)穿過弧形彈簧板(5)上的螺孔與絲扣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錠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節(6)中有一半其兩端呈凸狀,另一半其兩端呈凹槽狀,在凸凹槽之間用銷軸(8)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引錠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節(6)分為12節,每節的厚度為110mm,寬度為150mm,外弧半徑為6000mm,計算長度800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錠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彈簧板(5)由多段連接而成,每兩端均為60°斜角對接。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引錠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彈簧板(5)由6段連接而成,每段的厚度為40mm,寬度為150mm,內弧半徑為5850mm,計算長度1600m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錠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調弧塊(13)為底厚62mm,底寬65mm,高度60mm的梯形塊。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弧形連鑄機用的鋼彈引錠桿。該引錠桿包括引錠頭部分和桿身部分,其特征是桿身部分由弧形彈簧板、若干個支撐節和梯形調弧塊組成,支撐節兩端呈凸凹狀配合,用銷軸連接,彈簧板固定在支撐節的內弧面上,在支撐節連接處的凹槽內安有調弧塊,該引錠桿拉鋼時具有剛性特性,受到外力作用時又具有彈性變形的特性,可調整弧形半徑以保持對中精度,使拉鋼平穩,提高拉坯質量。本技術結構合理,經久耐用。文檔編號B22D11/08GK2317977SQ97246380公開日1999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1997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1997年12月8日專利技術者王國忱, 柴又新 申請人:王國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鑄機用的鋼彈引錠桿,由引錠頭部分和桿身所組成,引錠頭部分包括連接桿(2)、引錠桿頭(3)和過渡節(4),在桿身尾部的外弧面上開有凹槽,內設傳動鏈條(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身包括弧形彈簧板(5)、若干個支撐節(6)和梯形調弧塊(13),支撐節(6)的兩端制成凸狀或凹槽狀,相互配合連成一體,用螺栓(11)把弧形彈簧板(5)固定在支撐節(6)的內弧面上,在支撐節(6)連接處的每個凹槽內安有一個梯形調弧塊(13),調弧塊(13)的中間帶有縱向絲扣,調整螺栓(12)穿過弧形彈簧板(5)上的螺孔與絲扣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國忱,柴又新,
申請(專利權)人:王國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1[中國|遼寧]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