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基本上軸向延伸的輪胎充氣閥(3)的、固定在輪輞(1)的輪轂鞍邊(2)的內側上的裝置,其中,該輪轂鞍邊(2)在至少部分地被輪胎充氣閥(3)覆蓋的區域中具有穿過壁的狹槽(11),該裝置這樣設計,即保持裝置(4)形狀配合地保持在輪轂鞍邊(2)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根據權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固定在輪輞的輪轂鞍邊的內側上的保持裝置。
技術介紹
輪輞的內部空間,特別是商用車輛的輪輞的內部空間普遍基本由輪轂鞍邊限定界限,該內部空間被用于容納盤式制動器。其中力求使盤式制動器能夠在軸向上盡可能深入地沒入輪輞中,以免與例如底盤、彈簧或者軸懸掛裝置等車輛部件碰撞。特別是在使用具有位于內部的內胎的輪胎時,輪胎充氣閥約從中央穿過輪轂鞍邊并且進一步軸向地在輪轂鞍邊的內側上一直延伸至具有充氣孔的輪輞碗的區域內。·為了最優地利用輪輞現有的內部空間,已知的是,通過保持裝置將在不確定的位置上向輪輞軸傾斜延伸的輪胎充氣閥布置在輪轂鞍邊的內側上,其中,該保持裝置設計為焊接的連接板。其中,該連接板跨越了穿過輪轂鞍邊的壁的狹槽,在組裝時,輪胎充氣閥穿過該狹槽被插進輪胎中。保持裝置的此種布置方案必然具有極大的制造技術上的、當然也有功能上的缺陷。特別是所謂的焊接只有以極高的制造成本才能實現,而如此高的制造成本是與所追求的成本優化相違背的,但是就這一點而言,成本優化是特別值得追求的,因為輪輞作為批量部件能以較大的數目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以該目的為基礎,即進一步這樣開發此類裝置,從而以盡可能低的制造和安裝費用改善其應用能力。該目的通過具有權利要求I所述特征的裝置實現。根據本專利技術提出,將保持裝置形狀配合地布置在輪轂鞍邊上,通過這樣的方式,則不再需要相應的用于產生材料配合連接的制造措施,正如在現有技術水平中所說明的一樣。焊接工作也能夠完全地放棄,其中,在此過程中基于熱效應在輪轂鞍邊材料的結構改變這一方面所形成的損害則不再出現。優選地使保持裝置形狀配合地保持在狹槽中,為此使限動連接片具有相應的形狀,在將保持裝置插入狹槽中之后,限動連接片的背面在一定程度上緊貼在輪轂鞍邊上,從而使保持裝置保持穩定。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設想提出,將緊固裝置設計為導槽形并且由彈性材料制成,優選地由彈簧金屬片、特別是不銹鋼制成。其中,保持裝置這樣確定尺寸,即它很大程度上覆蓋了輪胎充氣閥,從而使保持裝置構成對于熱輻射的防護裝置,這樣的熱輻射是作為摩擦熱在制動時產生的。因為輪胎充氣閥在內胎的意義上通常都是由合成材料、特別是彈性體構成的,由此便至少降低了通過熱效應產生損害的危險。相對于輪輞的內部空間而言,輪胎充氣閥實際上通過保持裝置完全被覆蓋,通過這一覆蓋除了達到熱防護之外,也達到了相對于機械荷載,例如碎石或者類似物體的防護,從而將輪胎充氣閥完全與外部的影響隔絕開來。此外,新的保持裝置非常易于安裝。為此將橫截面設計為U-形的保持裝置的兩只平行且彼此間隔地布置的支腿向一起壓抵,并且在內胎無壓力時將其推進狹槽中。通過彈性材料的回彈力兩只支腿被分開,其中,限動連接片隨后緊貼在輪轂鞍邊的外面上,而支腿則以一定的擠壓力緊貼在狹槽的壁上。為了在軸向上確保保持裝置的穩定,這樣確定限動連接片的尺寸以及位置,即它位于輪轂鞍邊的外表面的輪廓化結構(Konturierung)中。為了防止在安裝時將保持裝置完全地推入狹槽中,在保持裝置上設有突起,這些突起在狹槽的外部緊貼在輪轂鞍邊以及與之連接的輪輞碗(Felgenschuessel)的一部分上。 在安裝完畢后充氣的輪胎的內胎將限動連接片壓向輪轂鞍邊,從而確保了位置的穩定。此外,本專利技術能夠在已經安裝完畢輪胎時,將保持裝置毫無問題地改裝到輪輞上一見權利要求10。為此僅須將輪胎的內胎放氣,從而能夠將保持裝置以已說明的方式置入狹槽中。相應地,權利要求11將該保持裝置作為獨立的替換部件或者新部件進行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其它有利設計方案在從屬權利要求中進行說明。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隨后通過附圖進行說明。圖中示出圖I在截取的透視圖中示出了輪輞的局部。圖2在透視的俯視圖中示出了輪輞的局部。圖3在透視的仰視圖中示出了輪輞的局部。圖4在透視圖中示出了輪輞的細節。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I至3中分別示出了輪輞I的一部分,其具有輪轂鞍邊2,與圖中未示出的、輪胎內胎連接的輪胎充氣閥3從該輪轂鞍邊中穿過。其中,從輪輞I的軸向方向上來看,該輪胎充氣閥3大約從輪轂鞍邊2的中部穿過并且基本上軸向地在輪轂鞍邊2的內側上一直延伸至充氣孔6,通過該充氣孔能夠將到壓氣機或者類似裝置的連接裝置與輪胎充氣閥連接起來,其中,充氣孔6設計在與輪轂鞍邊2連接的輪輞碗中。在輪轂鞍邊2的內側上布置保持裝置4,根據本專利技術,該保持裝置形狀配合地與輪轂鞍邊2連接,并且同輪胎充氣閥3 —起基本上與輪轂鞍邊2成軸平行的方向保持于其上。在圖4中單獨詳細地說明了保持裝置4,正如特別地在圖4中明確表明的一樣,該保持裝置4設計為導槽形,橫截面為U形,具有兩個平行布置的、且之彼此間隔開的支腿8,在其自由的縱面上分別有兩個彎曲方向相反的限動連接片5.保持裝置4形狀配合地保持在穿過輪轂鞍邊2的壁的狹槽11中,其中,該保持裝置4這樣程度地覆蓋位于其中的輪胎充氣閥3上,使得至少在徑向的方向上,此處涉及輪輞I的中央連接板,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完全屏護。在圖I和圖2中能夠看出,限動連接片5抵靠在與輪胎充氣閥3相對的、構成輪轂鞍邊2的外平面的輪廓化的面上,其中,通過這一輪廓化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抗移動性,因為限動連接片5安置在輪廓化結構的凹陷區域中并且該移動路徑通過與凹陷部連接的突起受到限制。為了安裝保持裝置4,首先,最前面的支腿8同已連接的限動連接片5—起傾斜地插進狹槽11中,隨后第二支腿8被這樣按壓在一起,使得它也能夠與限動連接片5 —起被向前導入狹槽11中。到達終點位置后,支腿8由于制成保持裝置4的材料具有彈性以及其內在的回彈力而張開,直至支腿8與對面的狹槽11的壁緊貼。之后,輪胎充氣閥3被插進狹槽11中并被一直引導至充氣孔6處。為了限定保持裝置4在狹槽11中的插入程度,該保持裝置在其兩個端部具有突起9,10,突起從狹槽11中突出,并且緊貼在輪轂鞍邊2的內側上以及與其連接的部件上。 正如圖4中明確示出的,突起10設為槽狀的結構的延伸,而舌的意義上的突起9則從形成在支腿8上。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基本上軸向延伸的輪胎充氣閥(3 )的、固定在輪輞(I)的輪轂鞍邊(2 )的內側上的裝置,其中,所述輪轂鞍邊(2)在至少部分地被所述輪胎充氣閥(3)覆蓋的區域中具有穿過壁的狹槽(11 ),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裝置(4 )形狀配合地保持在所述輪轂鞍邊(2 )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裝置(4)形狀配合地固定在所述狹槽(11)中。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裝置(4)由彈性材料、特別是彈簧金屬片,優選地由不銹鋼構成。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裝置(4)設計為導槽形。5.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裝置(4)在其縱向延展上很大程度地覆蓋了所述輪胎充氣閥(3 )。6.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裝置(4)的橫截面設計為U-形,并且在所述保持裝置的兩個彼此間隔第布置的支腿(8)上形成有彎折成角的限動連接片(5 ),所述限動連接片抵靠在所述輪轂鞍邊(2 )的外面上。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動連接片(5)位于所述輪轂鞍邊(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沃爾夫岡·帕勒,
申請(專利權)人:克諾爾商用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