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包括:用于儲存膠料的料倉,第一輸送裝置,脫硫裝置,自動排料冷卻裝置,儲料混合裝置,連續捏煉裝置,連續精煉裝置,用于將通過所述連續精煉裝置精煉而成的再生膠片進行冷卻的膠片冷卻裝置及用于將通過所述膠片冷卻裝置進行冷卻之后的再生膠片進行稱量、卷片和切片的集中卷片稱量裝置。如此設置,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其能夠有效降低廢舊橡膠再生產過程中人工勞動強度較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橡膠生產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發展,車輛的數量與日俱增,同時,廢棄輪胎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國內外的廢棄輪胎已堆積如山。廢舊輪胎造成了較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如何處理廢舊輪胎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人們一直在致力研究如何將廢舊輪胎處理掉,但廢舊橡膠帶來的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對橡膠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而生膠的產量卻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供需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將廢橡膠再生既可以減少環境污染,也可以減少對生膠的需求,是一舉兩得的好產業。 廢舊橡膠再生產業中,需將廢橡膠首先經過膠粉設備的處理,制成橡膠粉。然后用再生橡膠設備將膠粉制成再生橡膠,即可替代部分生膠,也可制成橡膠制品以滿足市場需要。現有技術中,再生橡膠生產設備的生產過程如下所述首先由脫硫罐完成橡膠粉的脫硫,再用兩臺捏煉機和一臺精煉機組成的所謂“三機一線”,完成膠料的捏煉、精煉和卷片。其生產過程的工作大量由人工完成,脫硫后的膠料堆放在車間地面,膠料的輸送、分配、捏煉機返料、精煉機卷片及稱量等大量工作全部由人工進行。因此,如何降低在廢舊橡膠再生產過程中的人工勞動強度,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其能夠有效降低廢舊橡膠再生產過程中人工勞動強度較大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包括用于儲存膠料的料倉,且所述料倉的出料口設有自動門裝置;第一輸送裝置,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一端與所述料倉的出料口對應設置,且所述第一輸送裝置設有第一自動稱重裝置;脫硫裝置,所述脫硫裝置的入料口與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另一端對應設置;自動排料冷卻裝置,包括入料口與所述脫硫裝置的出料口相對應的密封倉、設置于所述密封倉內的第二輸送裝置以及用于冷卻膠料的冷卻裝置;儲料混合裝置,包括旋轉罐裝置和用于將通過所述冷卻裝置冷卻之后的膠料運輸至所述旋轉罐裝置的第三輸送裝置;連續捏煉裝置,所述連續捏煉裝置通過第四輸送裝置與所述旋轉罐裝置的出料口相連接;連續精煉裝置,所述連續精煉裝置通過第五輸送裝置與所述連續捏煉裝置的出料口相連接;用于將通過所述連續精煉裝置精煉而成的再生膠片進行冷卻的膠片冷卻裝置及用于將通過所述膠片冷卻裝置進行冷卻之后的再生膠片進行稱量、卷片和切片的集中卷片稱量裝置。優選地,所述第二輸送裝置為冷卻螺旋輸送裝置,所述冷卻螺旋輸送裝置的起始端與所述脫硫裝置的出料口相對應;所述冷卻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密封倉內的冷卻水管。優選地,所述冷卻裝置還包括第一風冷箱,所述第一風冷箱的入料口與所述密封倉的出料口相對應,所述第一風冷箱的出料口與第三運輸裝置的起始端相對應。優選地,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為皮帶輸送裝置。優選地,所述第三輸送裝置為混料螺旋輸送裝置,且所述旋轉罐裝置和所述混料·螺旋輸送裝置均至少為兩個,所述旋轉罐裝置和所述混料螺旋輸送裝置一一間隔設置。優選地,所述連續捏煉裝置包括至少三個捏煉機,三個所述捏煉機通過運輸皮帶相連接,沿運輸方向第一個所述捏煉機的速比小于后面的所述捏煉機的速比。優選地,所述捏煉機為五個,沿運輸方向,第一個所述捏煉機的速比小于后面四個所述捏煉機的速比。優選地,所述膠片冷卻裝置包括水槽和第二風冷箱。優選地,所述集中卷片稱量裝置包括自動卷片裝置、第二自動稱重裝置及自動切片裝置。相比于現有技術中再生橡膠的生產過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在進行再生膠的生產時,可首先打開料倉的自動門裝置,料倉內的膠料由出料口流出至第一輸送裝置,由于第一輸送裝置設有第一自動稱重裝置,故待放出的膠料達到要求的重量,自動門裝置即可自動關閉停止放料,第一輸送裝置將膠料輸送至脫硫裝置進行脫硫處理,進行脫硫處理后的膠料具有較高的溫度,且進行脫離處理后的膠料攜帶有較多的煙氣對環境具有較嚴重的污染。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生產線包括密封倉,經過脫硫處理后的膠料輸送至密封倉內,由于密封倉內部與外界空氣隔絕,脫硫后的膠料不易被氧化,同時,避免了高溫膠料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在第二輸送裝置運輸高溫膠料的過程中,冷卻裝置可對高溫膠料進行冷卻處理,經過冷卻處理的膠料在第三輸送裝置的運輸作用下進入旋轉罐裝置內部,在旋轉罐裝置的旋轉的作用下,可將膠料混合均勻,而后混合均勻的膠料被第四輸送裝置運輸至連續捏煉裝置進行捏煉,捏煉完成之后的膠料被第五輸送裝置輸送至連續精煉裝置內部進行精煉形成再生膠片。再生膠片形成之后,首先需要進行膠片冷卻裝置的冷卻作用,而后將冷卻之后的再生膠片進行自動稱量、自動卷片和自動切片。顯然,整個再生橡膠的生產過程中,完全由自動化生產線完成,進而有效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第一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第二部分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第三部分結構示意圖;圖I-圖 3 中料倉一 11,第一輸送裝置一 12,脫硫裝置一 13、密封倉一 14、旋轉罐裝置一 15、第三輸送裝置一 16、連續捏煉裝置一 17、第四輸送裝置一 18、連續精煉裝置一 19、第五輸 送裝置一20、膠片冷卻裝置一21、集中卷片稱量裝置一22、第一風冷箱一23、水槽一24、第二風冷箱一25。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其能夠有效降低廢舊橡膠再生產過程中人工勞動強度較大的問題。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I至圖3,圖I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第一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第二部分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第三部分結構示意圖。需要說明的是,將圖I、圖2和圖3依次連接即可構成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完整的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結構示意圖。本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包括用于儲存膠料的料倉11,且料倉11的出料口設有自動門裝置;第一輸送裝置12,第一輸送裝置12的一端與料倉11的出料口對應設置,且第一輸送裝置12設有第一自動稱重裝置(圖中未示出);脫硫裝置13,脫硫裝置13的入料口與第一輸送裝置12的另一端對應設置;自動排料冷卻裝置,包括入料口與脫硫裝置13的出料口相對應的密封倉14、設置于密封倉14內的第二輸送裝置以及用于冷卻膠料的冷卻裝置;儲料混合裝置,包括旋轉罐裝置15和用于將通過冷卻裝置冷卻之后的膠料運輸至旋轉罐裝置15的第三輸送裝置16 ;連續捏煉裝置17,連續捏煉裝置17通過第四輸送裝置18與旋轉罐裝置15的出料口相連接;連續精煉裝置19,連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再生橡膠自動化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儲存膠料的料倉,且所述料倉的出料口設有自動門裝置;第一輸送裝置,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一端與所述料倉的出料口對應設置,且所述第一輸送裝置設有第一自動稱重裝置;脫硫裝置,所述脫硫裝置的入料口與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的另一端對應設置;自動排料冷卻裝置,包括入料口與所述脫硫裝置的出料口相對應的密封倉、設置于所述密封倉內的第二輸送裝置以及用于冷卻膠料的冷卻裝置;儲料混合裝置,包括旋轉罐裝置和用于將通過所述冷卻裝置冷卻之后的膠料運輸至所述旋轉罐裝置的第三輸送裝置;連續捏煉裝置,所述連續捏煉裝置通過第四輸送裝置與所述旋轉罐裝置的出料口相連接;連續精煉裝置,所述連續精煉裝置通過第五輸送裝置與所述連續捏煉裝置的出料口相連接;用于將通過所述連續精煉裝置精煉而成的再生膠片進行冷卻的膠片冷卻裝置及用于將通過所述膠片冷卻裝置進行冷卻之后的再生膠片進行稱量、卷片和切片的集中卷片稱量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樹清,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樂山亞聯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