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它包括一本體,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裝孔,所述進水口開設于本體的側面,所述水管安裝孔開設于本體的頂面,所述進水口與所述水管安裝孔相連通,所述出水槽也開設于本體的側面,該出水槽的一端穿透本體的頂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很高的集成度,便于冷卻系統的安裝和拆卸;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可以制成標準件,大大簡化了模具冷卻系統的設計;所述本體的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定位面,使得該構件在安裝時定位準確,且不易轉動;所述本體的底面設置有螺紋孔,使得冷卻管路的拆卸維修更加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注塑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
技術介紹
注塑模具是目前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種模具,其中的冷卻系統對獲得良好的塑件質量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現有技術中針對形狀復雜的塑件產品的冷卻系統的部件結構十分復雜,集成度低,不易拆裝且可靠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包括一本體,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裝孔,所述進水口開設于本體的側面,所述水管安裝孔開設于本體的頂面,所述進水口與所述水管安裝孔相連通,所述出水槽也開設于本體的側面,該出水槽的一端穿透本體的頂面。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水管安裝孔開設于所述本體的頂面的中心。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水管安裝孔設置有內螺紋。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本體的側面設置有至少兩個定位面。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本體的側面底部設置有密封圈。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本體的底面開設有螺紋孔。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本體的底面的中心開設有螺紋孔。在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中,所述進水口開設于所述本體的一側面,所述出水槽開設于所述本體的相對于所述進水口的另一側面。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術的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裝孔,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和可靠性,便于冷卻系統的安裝和拆卸;2、本技術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可以制成標準件,大大簡化了模具冷卻系統的設計;3、所述本體的側面設有至少兩個定位面,使得該構件在安裝時定位準確,且不易轉動;4、所述本體的底面設置有螺紋孔,使得冷卻管路的拆卸維修更加方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I的一個方向上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I的另一個方向上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I的再一個方向上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I的俯視圖;圖5為圖4沿A-A線的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2的軸側立體透視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2的俯視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3的軸側立體透視圖;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3的俯視圖;圖10為實施例4中本技術的導流頭與水管固接的立體示意圖;·圖11為實施例4中本技術的使用狀態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說明和描述。實施例I如圖I至圖5所示,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包括一本體1,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 11,一出水槽12和一水管安裝孔13,所述進水口 11開設于本體I的一側面,水管安裝孔13開設于本體I的頂面的中心并設置有內螺紋,進水口 11與水管安裝孔13相連通,出水槽12開設于本體I的相對于進水口 11的另一側面,該出水槽12的一端穿透本體I的頂面。所述本體I的側面設置有兩個定位面14。所述本體I的側面底部設置有密封圈15。所述本體I的底面的中心開設有螺紋孔16。實施例2如圖6和圖7所示,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包括一本體I,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 11,一出水槽12和一水管安裝孔13,進水口 11開設于本體I的側面,水管安裝孔13開設于本體I的頂面的中心并設置有內螺紋,進水口 11與水管安裝孔13相連通,出水槽12也開設于本體I的側面,該出水槽12的一端穿透本體I的頂面。其中所述出水槽12的位于本體I側面的開口的垂線與所述進水口 11的軸線的夾角為鈍角。所述本體I的側面設置有兩個定位面14。所述本體I的側面底部設置有密封圈15。所述本體I的底面的中心開設有螺紋孔16。實施例3如圖8和圖9所示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包括一本體1,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 11,一出水槽12和一水管安裝孔13,進水口 11開設于本體I的側面,水管安裝孔13開設于本體I的頂面的中心并設置有內螺紋,進水口 11與水管安裝孔13相連通,出水槽12也開設于本體I的側面,該出水槽12的一端穿透本體I的頂面。其中所述出水槽12的位于本體I側面的開口的垂線垂直于所述進水口 11的軸線。所述本體I的側面設置有兩個定位面14。所述本體I的側面底部設置有密封圈15。所述本體I的底面的中心開設有螺紋孔16。實施例4如圖10和圖11所示,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中的導流結構3,包括本技術的導流頭和一水管2,所述水管2的一端設有外螺紋。所述水管2通過其上的外螺紋與所述水管安裝孔13的內螺紋的相互配合與所述導流頭的本體I緊固連接。使用時將上述導流結構3插入深腔模具冷卻結構的冷卻水主流道4和冷卻通道5中,導流頭的本體I通過定位面14與模具相互定位,形成過盈配合,并通過密封圈15密封,所述水管2插入所述冷卻通道5中。所述進水口 11與冷卻水主流道進水口 41相連通,所述出水槽12與下一個導流結構3的導流頭本體I的進水口 11相連通。當接通冷卻水時,如圖11中箭頭所示,冷卻水通過進水口 11進入水管2中,并從水管2的另一端進入冷卻通道5中,再從冷卻通道5流至出水槽12并進入下一個導流結構3的導流頭本體I的進水口 11,依次類推,最終從冷卻水主流道出水口 42流出,從而達到冷卻具有復雜幾何形狀深腔制品的目的。當需要拆卸式,僅需要通過所述導流頭本體I的螺紋孔16將所述導流結構3從模具的冷卻水主通道4和冷卻通道5中拔出即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即依本技術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技術涵蓋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裝孔,所述進水口開設于本體的側面,所述水管安裝孔開設于本體的頂面,所述進水口與所述水管安裝孔相連通,所述出水槽也開設于本體的側面,該出水槽的一端穿透本體的頂面。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安裝孔開設于所述本體的頂面的中心。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安裝孔設置有內螺紋。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側面設置有至少兩個定位面。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側面底部設置有密封圈。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底面開設有螺紋孔。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底面的中心開設有螺紋孔。8.如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口開設于所述本體的一側面,所述出水槽開設于所述本體的相對于所述進水口的另一側面。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它包括一本體,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裝孔,所述進水口開設于本體的側面,所述水管安裝孔開設于本體的頂面,所述進水口與所述水管安裝孔相連通,所述出水槽也開設于本體的側面,該出水槽的一端穿透本體的頂面。本技術具有很高的集成度,便于冷卻系統的安裝和拆卸;結構簡單,易于加工,可以制成標準件,大大簡化了模具冷卻系統的設計;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深腔模具冷卻結構導流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本體上設有一進水口,一出水槽和一水管安裝孔,所述進水口開設于本體的側面,所述水管安裝孔開設于本體的頂面,所述進水口與所述水管安裝孔相連通,所述出水槽也開設于本體的側面,該出水槽的一端穿透本體的頂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海明,楊金表,林金華,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海盛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