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包括界定隔室的框架、置于所述隔室內的能量吸收式管殼以及連接于所述框架的固位器。所述固位器在所述管殼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延伸出來。所述固位器當所述欄障受到車輛撞擊時可于所述管殼的上表面接觸和接合,所述固位器從而實質上防止了在所述撞擊期間所述管殼在垂直方向的運動。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使用和裝配所述欄障的方法。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車輛欄障,特別是一種在非致命方式下能夠吸收撞擊車輛能量的車輛欄障。
技術介紹
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如公路防撞欄,通常用于高速公路兩旁的障礙物前方,如混凝土墻、收費站、隧道ロ、橋梁以及類似處。一類防撞墊運用了多個設置了一排隔板和ー排延伸在所述隔板旁邊的防撞板的能量吸收元件。發(fā)生軸向碰撞時,所述防撞墊被設計用來吸收撞擊車輛的動能,隨著所述防撞墊在所述軸向或縱向倒塌。由于防撞墊倒塌,所述隔板相互靠近,并且所述防撞板(fender plate)相互套疊,這會導致所述設置隔板的能量吸收元件壓縮和變形,從而吸收所述撞擊車輛的動能。在這樣的碰撞后,許多組成部件可以通過 重新定位在其原始位置的隔膜和防撞板,并且更換能量吸收元件和其他損壞的組件得以重復使用。通常情況下,能量吸收元件為便于裝配和修復,不限制在垂直方向上。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一方面,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的一個實施例包括界定隔室的框架、置于所述隔室內的能量吸收式管殼以及連接于所述框架的固位器。所述固位器在所述管殼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延伸出來。所述固位器當所述欄障受到車輛撞擊時可于所述管殼的上表面接觸和接合,所述固位器從而實質上防止了在所述撞擊期間所述管殼在垂直方向的運動。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框架可包括置于所述隔室對邊的第一和第二縱向延伸面和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縱向延伸面之間的突出部(nose)。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位器可配置作為支架連接到所述突出部,且所述支架懸在所述管殼的上表面。在另ー個實施例中,所述固位器包括連接到所述框架的第一和第二的縱向延伸面,還包括實施例中所述的突出部。所述固位器大致穿過所述管殼的整個寬度橫向地延伸。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位器可包括可移動地連接到所述框架的桿。在另一方面,一種車輛制動的方法包括提供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所述車輛欄障包括至少ー個界定隔室的框架、置于所述隔室內的能量吸收管売。固位器連接于所述框架,并且在所述管殼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延伸出來。所述方法還包括用所述車輛撞擊欄障,在所述撞擊期間通過所述固位器至少在大致垂直方向上限制所述管殼,所述固位器和所述框架從而在撞擊期間實質上將所述管殼保持在所述隔室內。在又ー個方面,組裝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的方法包括組裝界定至少ー個管殼的框架,在所述隔室內放置管殼并將固位器連接到所述框架于所述管殼的上表面上方。前述段落都是以概述方式所提供,并不限制權カ要求的范圍。目前的最佳實施方式連同進一歩的優(yōu)點將通過參考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而被最好地理解。附圖說明圖I是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的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2是一段導軌的俯視圖;圖3是圖2沿3-3線的側視圖;圖4是圖2沿4-4線的端視圖;圖5是所述圖2導軌部分的透視圖;圖6是ー個隔板組件的正視圖,顯示了所述隔板組件與導軌之間的關系;圖7是圖6隔板組件的側視圖;圖8是ー個能量吸收管殼的分解透視圖;圖9是圖I中配置了固位器的所述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的局部放大圖;圖10 Ca)是所述固位器的細節(jié)分解圖;圖10 (b)是圖10 Ca)的固位器的裝配細節(jié)圖;圖11是所述能量吸收式欄障的突出部的側剖視圖;圖12是所述能量吸收車輛式欄障的另ー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3是所述能量吸收車輛式欄障的又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4是ー個局部放大圖的一個實施例的配置的另ー實施例的固位器的能量吸收車輛阻擋;圖15-16列舉了在撞擊初始階段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衰減車輛;圖17是其中沒有設置能量吸收管殼的所述突出部隔室的局部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橫向”、“橫向地”一詞及其變體是指沿橫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之間的防撞板16的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10的寬度方向Y。所述橫向是延伸自所述車輛欄障10的最前端101至所述車輛欄障10的最后端102基本上垂直于ー個縱向或軸向方向X。“向后”是指遠離在一端101的突出部保護板(nose fender)24,靠近于朝向相鄰定位的障礙物或危險(如橋梁標、收費站等)的所述車輛欄障10的相對端102的位置或方向。“上”或“上方”是指對于垂直方向或方位朝向所述能量吸收車輛欄障10的最頂端邊緣,而“底面”或“下方”是指朝向地面的垂直方向或取向。“重疊配置”可表示在內部或外部配置重疊。在整個說明書中,類似的標號指代相同的元件。現(xiàn)在轉到附圖,圖1-7列舉了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10類似于美國專利5868521中所述的公路防撞墊,歸屬于本專利申請的受讓人能量吸收系統(tǒng)公司(Energy AbsorptionSystems, Inc.),并通過引用將其全部并入本文參考。參照圖2_5,圖I中所述能量吸收式車輛欄障10可包括含有兩段或更多段26的導軌12。每個所述段26都包括一個上板28和兩個側板30。所述上板28形成兩個相對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裝用法蘭29。所述側板30被固定于ー系列的下板32。每個下板32都界定了至少兩個開ロ 34,其大小適于接收ー個各自的地錨15。撐板36可在所述側板30和下部板32之間被固定,以提供額外的剛度。如圖4所示,所述段26的一端界定的中央凹部(central recess)38,在本實施例中的形狀通常是矩形。如圖2、3和5所示,所述段26的另一端界定了ー個中央突起部(centralprotrusion) 40。所述中央突起部40的形狀通常是矩形,但可界定ー個傾斜的下表面42。所述上板28可由,例如但不限于,寬度10厘米,厚度I. 3厘米的鋼板形成。所述側板30可成形為高度7. 6厘米,厚度0. 95厘米的扁鋼(flat bar)。所述下板32厚度可為I. 3厘米。熱軋鋼如ASTM A-36或AISM 1020熱軋鋼板被發(fā)現(xiàn)是合適的,并且可以使用標準的焊接技術以確保各種組件連接在一起。由于所述導軌12是分段的,它比一整件的導軌更容易地運輸和安裝。此外,倘若損壞,僅需要替換損壞的所述段26,從而降低了維修成本。所述中央55突起部40的所述傾斜的下表面42和在靠近所述中央突起部40附近的所述下板32中的所述槽允許所述損壞段26通過抬起所述端形成所述中央凹槽38而被清除。圖6和7列舉了隔板組件14。每個隔板組件14可以包括ー個上部44和ー個下部46。所述上部44形成ー個隔板,并包括ー個中央板48,在本實施方式中是脊狀金屬板,也可以是與防撞板相同的橫截面。所述板48被牢牢地固定在各金屬板50的姆一端。支撐托架52可被固定到所述面板48的下邊緣,以支撐所述能量吸收元件或管殼22。對準架(alignment brackets) 54可被固定到所述板48,以橫向地在所述凹進處或突出部_室定位所述能量吸收管殼22。所述隔板組件14的下部46包括ー個支柱組件(leg assembly) 56。在本實施例10中的所述支柱組件56包括牢牢固定在上部44上的兩個矩形截面支柱58,通過例如,焊接或類似方法。所述支柱組件56形成ー個被固定到所述隔板組件14的所述隔板的上部分60、兩個側部分62和下部分64。所述側部分62都在所述側或所述車輛欄障10的橫向關于中心線66對稱。在這個實施例中,所述中心線66朝向所述垂直方向。每個所述支柱58都支撐了ー個相應的底座(feet) 68。所述底座68從所述支柱58的下部分64向下和向外延伸。每個底座68終止在20下板7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肖恩·湯普森,亞倫·J·考克斯,帕特里克·A·萊昂哈特,
申請(專利權)人:能量吸收系統(tǒng)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