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包括:固定座;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設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電感扁線圈進料方向為一次通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為35度折彎模組,所述第二折彎模組為90度折彎模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包括第一折彎上氣缸和第一折彎下氣缸,所述第二折彎模組包括第二折彎上氣缸和第二折彎下氣缸,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包括氣缸連接塊,線性滑軌,折彎模檔位塊,折彎模上固定塊和折彎模下固定塊。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能夠準確有效地折彎電感扁線圈,實現自動化操作,減少了人力投入,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感線圈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
技術介紹
電感線圈是由導線一圈靠一圈地繞在絕緣管上,導線彼此互相絕緣,而絕緣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鐵芯或磁粉芯,簡稱電感。絕大多數的電子元器件,如電阻器、電容器,揚聲器等,都是生產部門根據規定的標準和系列進行生產的成品供選用。 而電感線圈只有一部分如阻流圈、低頻阻流圈,振蕩線圈和LG固定電感線圈等是按規定的標準生產出來的產品,絕大多數的電感線圈是非標準件,往往要根據實際的需要,自行制作。由于電感線圈的應用極為廣泛,如LC濾波電路、調諧放大電路、振蕩電路、均衡電路、去耦電路等等都會用到電感線圈,因此繞制合適的電感線圈十分重要。扁平線圈電感即一種扁平式線圈的電感器,由一線圈部,所述線圈部兩端延伸的接腳部,一由鐵粉壓鑄而成的導磁座及蓋體所構成;其中,線圈部為一扁平圈繞式導電線材,其兩端接腳部朝與外部電路導接方向折彎,并在所述線圈部及接腳部的外表注有一絕緣包覆體,只外露一部分接腳部作為與外部電路連接的接面,如此所述接腳部被預先定型而連同線圈部一起套置于導磁座中。然而現有技術中,對于線圈折彎大都采用人工方式,無法保證折彎角度的準確性,所繞制完成的同一款產品也存在較大差別,導致線圈繞組的后續制程出現偏差,最終完成的電感線圈產品質量不穩定且性能較差,同時操作不便,效率低下,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能夠準確有效地折彎電感扁線圈。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包括固定座;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設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電感扁線圈進料方向為一次通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為35度折彎模組。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彎模組為90度折彎模組。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包括第一折彎上氣缸和第一折彎下氣缸。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彎模組包括第二折彎上氣缸和第二折彎下氣缸。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包括氣缸連接塊,線性滑軌,折彎模檔位塊,折彎模上固定塊和折彎模下固定塊。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能夠準確有效地折彎電感扁線圈,依次對電感扁線圈進行折彎35度和90度操作,使得電感扁線圈的折彎角度大于90度,避免因為銅線具有彈性而反彈一定的角度后造成電感扁線圈折彎角度達不到標準,同時本裝置實現自動化操作,減少了人力投入,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I 圖4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結構示意圖;圖5 圖6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將線圈折彎35度示意圖;圖7 圖8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將線圈折彎90度示意圖;圖9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電感扁線圈折彎部分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考圖I 圖4,圖I 圖4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包括固定座50;第一折彎模組100和第二折彎模組200,分別設置于所述固定座50上,所述電感扁線圈進料方向為一次通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100和第二折彎模組200。 根據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第一折彎模組100為35度折彎模組,所述第二折彎模組200為90度折彎模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100包括第一折彎上氣缸10和第一折彎下氣缸20,所述第二折彎模組200包括第二折彎上氣缸30和第二折彎下氣缸40。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100和第二折彎模組200分別包括氣缸連接塊60,線性滑軌70,折彎模檔位塊80,折彎模上固定塊90和折彎模下固定塊95。請參考圖5 圖8,圖5 圖6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將線圈折彎35度示意圖,圖7 圖8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將線圈折彎90度示意圖。根據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其工作流程如下將放有電感扁線圈的折彎治具放在折彎治具固定板上,機器啟動,送料氣缸通氣向前推將折彎治具送入到折彎模下,35°折彎上氣缸10和90°折彎上氣缸30推動折彎模向下,35°折彎下氣缸20和90°折彎下氣缸40推動折彎模向上,如圖所示,將線圈折彎成35度和90度,然后35°折彎上氣缸10和90°折彎上氣缸30退位,及折彎模退位,送料氣缸退位,再拿一個未折的線圈治具放入到35度折彎處,原本在35度折彎的線圈拿到90度折彎處,90度折彎處的流入下一工站,重復此動作。折彎好的電感扁線圈300、400請參考圖9,圖9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電感扁線圈折彎部分放大圖。本機器用于電感扁線圈繞制好后對線圈折彎90度的角度,方便快捷,本機器利用折彎模具對線圈折彎35度做一個引向的功能,再對線圈折彎90度,使得電感扁線圈的折彎角度大于90度,因為銅線具有彈性會反彈一定的角度,所以折彎角度應大于需折彎角度,這樣才可以折彎出想要的不同角度的電感線圈。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能夠準確有效地折彎電感扁線圈,依次對電感扁線圈進行折彎35度和90度操作,使得電感扁線圈的折彎角度大于90度,避免因為銅線具有彈性而反彈一定的角度后造成電感扁線圈折彎角度達不到標準,同時本裝置實現自動化操作,減少了人力投入,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雖然本專利技術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所屬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 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設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電感扁線圈進料方向為一次通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為35度折彎模組。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彎模組為90度折彎模組。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包括第一折彎上氣缸和第一折彎下氣缸。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彎模組包括第二折彎上氣缸和第二折彎下氣缸。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包括氣缸連接塊,線性滑軌,折彎模檔位塊,折彎模上固定塊和折彎模下固定塊。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包括固定座;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設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電感扁線圈進料方向為一次通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為35度折彎模組,所述第二折彎模組為90度折彎模組,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包括第一折彎上氣缸和第一折彎下氣缸,所述第二折彎模組包括第二折彎上氣缸和第二折彎下氣缸,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包括氣缸連接塊,線性滑軌,折彎模檔位塊,折彎模上固定塊和折彎模下固定塊。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能夠準確有效地折彎電感扁線圈,實現自動化操作,減少了人力投入,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文檔編號H01F41/04GK102867640SQ20121037032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專利技術者鄭吉宏, 王均哲 申請人:信源電子制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感扁線圈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分別設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電感扁線圈進料方向為一次通過所述第一折彎模組和第二折彎模組。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吉宏,王均哲,
申請(專利權)人:信源電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