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包括屋面、雨水收集池、淋水降溫管,所述的屋面水平高度較低的一側連接天溝,所述的天溝下方設有若干雨水斗,所述的若干雨水斗分別通過雨水管連接集水管,所述的集水管末端連接雨水收集池進水口;所述的雨水收集池內設有水泵,所述的雨水收集池出水口連接給水管,所述的給水管另一端連接淋水降溫管;所述的淋水降溫管位于屋面水平高度較高的一側上方,其末端通過手動泄壓裝置后連接集水管,所述的淋水降溫管上開有一排淋水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利用回收的雨水對臨時設施的屋面進行淋水降溫,降溫的同時又節約了電能和水,裝置結構合理且簡潔、成本低、操作方便、實用性強,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降溫設施
,特別是涉及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屋面淋水降溫系統,多采用霧化機,并在屋面布設管網,安裝專用的霧化噴頭,構造復雜,造價較高,所以,多用于永久性建筑。而且,有些地方只考慮降溫效果,不考慮節約水源,降溫用水未進行循環使用,造成資源浪費。對于施工現場臨時設施如工人休息棚、加工棚等,運用這樣一套裝置,成本顯然過高。本技術主要針對臨時設施屋面降溫,同時又利用雨水,無需專業霧化機、霧化噴頭,投資較小,節約環保。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能夠利 用回收的雨水對臨時設施的屋面進行淋水降溫,降溫的同時又節約了電能和水。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包括屋面、雨水收集池、淋水降溫管,所述的屋面水平高度較低的一側連接天溝,所述的天溝下方設有若干雨水斗,所述的若干雨水斗分別通過雨水管連接集水管,所述的集水管末端連接雨水收集池進水口 ;所述的雨水收集池內設有水泵,所述的雨水收集池出水口連接給水管,所述的給水管另一端連接淋水降溫管;所述的淋水降溫管位于屋面水平高度較高的一側上方,其末端通過手動泄壓裝置后連接集水管,所述的淋水降溫管上開有一排淋水孔。所述的雨水收集池接有補水管。所述的給水管上設有閥門。所述的閥門為塑料球閥。所述的淋水降溫管采用PVC材料制成。所述的手動泄壓裝置為手動球閥。所述的淋水降溫管前段1/3部分的淋水孔孔徑為5mm,后段2/3部分的淋水孔孔徑為 10mnin所述的淋水孔與淋水降溫管管心的連線與屋面所成夾角為30° 45°。有益.效果本技術具有下列有益效果I、本技術利用回收的雨水對臨時設施的屋面進行淋水降溫,既降低了室內溫度,又節約了電能和水;2、本技術無需專業霧化機、霧化噴頭,裝置結構合理且簡潔、成本低、操作方便,便于推廣。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水流方向);圖2為本技術淋水降溫管安裝示意圖;I.屋面2.天溝3.雨水斗4.雨水管5.集水管6.雨水收集池7.水泵8.給水管9.淋水降溫管10.手動泄壓裝置11.補水管12.塑料球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技術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如圖I 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屋面I、雨水收集池6、淋水降溫管9,所述的屋面I水平高度較低的一側連接天溝2,所述的天溝2下方設有若干雨水斗3,所述的若干雨水斗3分別通過雨水管4連接集水管5,所述的集水管5末端連接雨水收集池6進水口 ;所 述的雨水收集池6內設有水泵7,所述的雨水收集池6出水口連接給水管8,所述的給水管8另一端連接淋水降溫管9 ;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位于屋面I水平高度較高的一側上方,其末端通過手動泄壓裝置10后連接集水管5,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上開有一排淋水孔。所述的雨水收集池6接有補水管11。所述的給水管8上設有閥門。所述的閥門為塑料球閥12。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采用PVC材料制成。所述的手動泄壓裝置10為手動球閥。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前段1/3部分的淋水孔孔徑為5mm,后段2/3部分的淋水孔孔徑為10mm。所述的淋水孔與淋水降溫管9管心的連線與屋面I所成夾角為30° 45°。本技術使用方法如下需要降溫時,開啟雨水收集池6中的水泵7,雨水通過給水管8泵至淋水降溫管9中,水流從淋水孔中流出淋在屋面I上,通過蒸發帶走熱量,達到降溫的效果,部分雨水重新通過天溝2、雨水斗3、雨水管4、集水管5后收集至雨水收集池6中循環使用。淋水降溫管9末端設置手動泄壓裝置10用以控制噴出水流的壓力,手動泄壓裝置10安裝在人員便于操作的高度;補水管11的作用在于當雨水收集池6內雨水不足時,接通補水管11,通過自來水補水。權利要求1.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包括屋面(I)、雨水收集池(6)、淋水降溫管(9),所述的屋面(I)水平高度較低的一側連接天溝(2),所述的天溝(2)下方設有若干雨水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雨水斗(3)分別通過雨水管(4)連接集水管(5),所述的集水管(5)末端連接雨水收集池(6)進水口 ;所述的雨水收集池(6)內設有水泵(7),所述的雨水收集池(6 )出水口連接給水管(8 ),所述的給水管(8 )另一端連接淋水降溫管(9 );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位于屋面(I)水平高度較高的一側上方,其末端通過手動泄壓裝置(10)后連接集水管(5 ),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 )上開有一排淋水孔。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收集池(6)接有補水管(11)。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給水管(8)上設有閥門。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門為塑料球閥(12)。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采用PVC材料制成。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動泄壓裝置(10)為手動球閥。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前段1/3部分的淋水孔孔徑為5mm,后段2/3部分的淋水孔孔徑為10mm。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淋水孔與淋水降溫管(9)管心的連線與屋面(I)所成夾角為30° 45°。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包括屋面、雨水收集池、淋水降溫管,所述的屋面水平高度較低的一側連接天溝,所述的天溝下方設有若干雨水斗,所述的若干雨水斗分別通過雨水管連接集水管,所述的集水管末端連接雨水收集池進水口;所述的雨水收集池內設有水泵,所述的雨水收集池出水口連接給水管,所述的給水管另一端連接淋水降溫管;所述的淋水降溫管位于屋面水平高度較高的一側上方,其末端通過手動泄壓裝置后連接集水管,所述的淋水降溫管上開有一排淋水孔。本技術能夠利用回收的雨水對臨時設施的屋面進行淋水降溫,降溫的同時又節約了電能和水,裝置結構合理且簡潔、成本低、操作方便、實用性強,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文檔編號F24F5/00GK202630277SQ201220262569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5日專利技術者孫穎, 聶小龍, 張鳳勇, 王龍, 柴維霞, 甘艷 申請人: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設有限公司, 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臨時設施屋面淋水降溫裝置,包括屋面(1)、雨水收集池(6)、淋水降溫管(9),所述的屋面(1)水平高度較低的一側連接天溝(2),所述的天溝(2)下方設有若干雨水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雨水斗(3)分別通過雨水管(4)連接集水管(5),所述的集水管(5)末端連接雨水收集池(6)進水口;所述的雨水收集池(6)內設有水泵(7),所述的雨水收集池(6)出水口連接給水管(8),所述的給水管(8)另一端連接淋水降溫管(9);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位于屋面(1)水平高度較高的一側上方,其末端通過手動泄壓裝置(10)后連接集水管(5),所述的淋水降溫管(9)上開有一排淋水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穎,聶小龍,張鳳勇,王龍,柴維霞,甘艷,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設有限公司,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