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旨在提供一種熱交換效率較高,制作容易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包括進液總管、出液總管、一層以上的蛇形盤管,所述蛇形盤管由不銹鋼波紋管構成,所述各層的蛇形盤管相互平行,所述蛇形盤管的一端和進液總管相通、另一端和出液總管相通,由于采用了不銹鋼波紋管的制作,使得蛇形盤管具有較大的表面積,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并且方便彎制和在現場進行加工操作,各層的蛇形盤管相互平行可以使整個裝置制作方便及在同樣的換熱條件下體積較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制冷領域,更具體的說,是用于中央空調上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目前常用的蓄冷裝置是利用夜間低谷電能使制冷液結冰,在峰電的時候釋放冷氣達到“削峰填谷”制冷的目的。一種在中國專利文獻上公開的“冰盤管蓄冰裝置”,其公開號為CN200943921Y,該技術方案中的“冰盤管蓄冰裝置”,主要特征為,包括冰槽及置于該冰 槽內的分液器、集液器及至少一層盤管,各層盤管均包括順次連接的流入接口管、流入管、過渡管、流回管及流回接口管,該流入接口管和流回接口管分別與分液器和出液器連通,該流入管、過渡管及流回管形成的管間空間為蛇形。由于盤管形成蛇形的管間空間,所以使相鄰管之間的溫度相互補償,使冰槽內的水溫更加均勻,而且由于僅需要設置一個分液器,而且各層僅需要通過一根盤管即可實現溫度補償,所以整個蓄冰裝置的結構簡單。但是由于該蓄冰裝置采用圓形盤管作為熱傳遞,存在著受圓管表面積的限制,熱交換效率較差,圓管彎曲困難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致力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著受圓管表面積的限制,熱交換效率較差,圓管彎曲困難的缺陷。旨在提供一種熱交換效率較高,制作容易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包括進液總管、出液總管、一層以上的蛇形盤管,所述蛇形盤管由不銹鋼波紋管構成,所述各層的蛇形盤管相互平行,所述蛇形盤管的一端和進液總管相通、另一端和出液總管相通,由于采用了不銹鋼波紋管的制作,使得蛇形盤管具有較大的表面積,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并且方便彎制和在現場進行加工操作,各層的蛇形盤管相互平行可以使整個裝置制作方便及在同樣的換熱條件下體積較小。作為優選,進液總管處于蛇形盤管的一側、出液總管處于蛇形盤管I的另一側,蛇形盤管的兩端設有直角彎,并分別與進液總管和出液總管上適配的橫向通孔相接,進液總管和出液總管分別設在蛇形盤管的兩側可以使得連接安裝和維修時互不干擾、容易操作。作為優選,蛇形盤管的中間設有定位隔板,蛇形盤管通過定位隔板固定,可以使得蛇形盤管在工作時牢固的定位,當然,在蛇形盤管設計的較短的時候也可以不用定位隔板。作為優選,定位隔板在長度方向上下交錯地設有帶擴大口的上管槽和帶擴大口的下管槽,所述的蛇形盤管分別置于上管槽或下管槽中,這樣方便了上下層蛇形盤管的安裝固定。作為優選,定位隔板上管槽的下方設有通液孔,定位隔板橫截面的下端設有燕尾槽、上端設有與燕尾槽適配的燕尾榫,上下層定位隔板通過燕尾槽及燕尾榫連接,通液孔可以使得箱體內的液體自由流動,加速熱交換的過程,定位隔板上設置的燕尾槽和燕尾榫可以方便地對定位隔板的上下層進行疊加。作為優選,進液總管和出液總管在蛇形盤管一側并互相平行,蛇形盤管的兩端分別與進液總管和出液總管上適配的橫向通孔相接,這樣達到操作簡單、所占空間較小的效果O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的有益效果是1.熱交換效率較高;2.制作容易。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圖I的A-A剖視·圖3是本技術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實施例I在附圖I所示的實施例I中,本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包括進液總管、出液總管、一層以上的蛇形盤管和定位隔板,所述蛇形盤管I由不銹鋼波紋管構成,所述多層的蛇形盤管I相互平行,所述蛇形盤管I的一端和進液總管2相通、另一端和出液總管3相通,由于采用了不銹鋼波紋管的制作,使得蛇形盤管I具有較大的表面積,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并且方便彎制和在現場進行加工操作,多層的蛇形盤管I相互平行可以使整個裝置制作方便及在同樣的換熱條件下體積較小,進液總管2處于蛇形盤管I的左側、出液總管3處于蛇形盤管I的右側,蛇形盤管I的兩端設有直角彎4,并分別與進液總管2和出液總管3上適配的橫向通孔5相接,進液總管2和出液總管3分別設在蛇形盤管I的兩側可以使得連接安裝和維修時互不干擾、容易操作,蛇形盤管I的中間設有定位隔板6,蛇形盤管I通過定位隔板6固定,可以使得蛇形盤管I在工作時牢固的定位,定位隔板6在長度方向上下交錯地設有帶擴大口的上管槽7和帶擴大口的下管槽8,所述的蛇形盤管I分別置于上管槽7和下管槽8中,這樣方便了上下層蛇形盤管I的安裝固定,定位隔板6上管槽7的下方設有通液孔9,定位隔板6橫截面的下端設有燕尾槽、上端設有與燕尾槽適配的燕尾榫,上下層定位隔板6通過燕尾槽及燕尾榫連接,通液孔9可以使得箱體10內的水自由流動,加速熱交換的過程,定位隔板6上設置的燕尾槽和燕尾榫可以方便地對定位隔板6的上下層進行疊加(見圖2)。實施例2在附圖3所示的實施例2中,本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包括進液總管、出液總管、一層以上的蛇形盤管,所述蛇形盤管I由不銹鋼波紋管構成,所述的各層蛇形盤管I相互平行,所述蛇形盤管I的一端和進液總管2相通、另一端和出液總管3相通,由于采用了不銹鋼波紋管的制作,使得蛇形盤管I具有較大的表面積,提高了熱交換效率,并且方便彎制和在現場進行加工操作,多層的蛇形盤管I相互平行可以使整個裝置制作方便及在同樣的換熱條件下體積較小,進液總管2和出液總管3在蛇形盤管I同一側右側并互相平行,蛇形盤管I的兩端分別與進液總管2和出液總管3上適配的橫向通孔5相接,這樣達到操作簡單、所占空間較小的效果。本技術在使用時,在谷電時將制冷機產生的低溫溶液通過進液 總管進入各層蛇形盤管后流回到制冷機,使得蛇形盤管外的水結冰;在峰電的時候將高溫溶液通過進液總管進入各層蛇形盤管后流回到制冷機,吸收冰的冷量、將冰慢慢融化,經過降溫的溶液送出用于制冷。權利要求1.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包括進液總管、出液總管、一層以上的蛇形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盤管(I)由不銹鋼波紋管構成,所述各層的蛇形盤管(I)相互平行,所述蛇形盤管(I)的一端和進液總管(2)相通、另一端和出液總管(3)相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其特征是進液總管(2)處于蛇形盤管(I)的一側、出液總管(3)處于蛇形盤管(I)的另一側,蛇形盤管(I)的兩端設有直角彎(4),并分別與進液總管(2)和出液總管(3)上適配的橫向通孔(5)相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其特征是蛇形盤管(I)的中間設有定位隔板(6),蛇形盤管(I)通過定位隔板(6)固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其特征是定位隔板(6)在長度方向上下交錯地設有帶擴大口的上管槽(7 )和帶擴大口的下管槽(8 ),所述的蛇形盤管(I)分別置于上管槽(7)和下管槽(8)中。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其特征是定位隔板(6)上管槽(7)的下方設有通液孔(9),定位隔板(6)橫截面的下端設有燕尾槽、上端設有與燕尾槽適配的燕尾榫,上下層定位隔板(6)通過燕尾槽及燕尾榫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其特征是進液總管(2)和出液總管(3)在蛇形盤管(I)同一側并互相平行,蛇形盤管(I)的兩端分別與進液總管(2)和出液總管(3)上適配的橫向通孔(5)相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的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旨在提供一種熱交換效率較高,制作容易的不銹鋼波紋管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不銹鋼波紋管蓄冰裝置,包括進液總管、出液總管、一層以上的蛇形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盤管(1)由不銹鋼波紋管構成,所述各層的蛇形盤管(1)相互平行,所述蛇形盤管(1)的一端和進液總管(2)相通、另一端和出液總管(3)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博,朱仁洪,丁凱江,
申請(專利權)人:梁博,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