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藻類培養容器,其中,包括培養容器,所述培養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設有通氣口,培養容器的頂端設有出氣口,培養容器的底部設有光源,培養容器的通氣口通過氣管與氣泵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采用通氣培養的方式進行硅藻的培養,通空氣使硅藻上浮,增加硅藻和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硅藻的光合作用增強,生長速度加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達到所需硅藻細胞濃度值,達到了快速培養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確保了光照的均勻性,提高的光合效率,不僅促使藻液細胞快速、穩定生長,還方便定時取樣,控溫、污染小,實現了硅藻的高純度快速培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培養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藻類培養容器。
技術介紹
硅藻是一類具有色素體的單細胞植物,分布極其廣泛,是魚、貝、蝦類,特別是其幼體的主要餌料。此外,硅藻也與其他浮游植物一起,構成海洋的初級生產力。硅藻是種類繁多的水生生物,在生物分類上分為“中心綱”和“羽紋綱”,約20000余種,廣泛分布于湖泊、海洋、土壤中。硅藻的細胞壁高度硅質化,硅質細胞壁成為了堅硬的殼體,殼體由上、下兩個半殼套合而成。因硅藻的形貌多樣、結構獨特,孔隙均勻、吸附力強等優點,近年來成為了納米
的研究熱點。作為納米技術的實驗材料,近年來硅藻中的小環藻屬、圓篩藻屬、海鏈藻屬等已開始為人們所關注。·現有的微藻規?;B殖技術一般米用分級的培養法。分級培養法一般分三級一級培養、二級培養、三級培養。一級培養是培育單細胞藻類,目的是培育出純正無污染的藻種。二級培養是擴大培養,目的是獲得大量的用于三級培養所需的無污染藻種。三級培養是大規模培養,目的是培養出大量用于投喂魚蝦的餌料和科學研究所需的實驗材料。目前,二級培養是利用大塑料袋、透光塑料桶、小型水泥池等容器開放培養,培養時需要攪拌以促進藻類的繁殖。但是開放培養和攪拌容易使藻種受到污染,使目標藻種細胞密度降低、培養周期延長,無法快速提供三級培養所需的無污染藻種。目前實驗室硅藻培養的裝置是用直口錐形瓶作為培養容器,錐形瓶的上方提供光源來保證藻類的光合作用,上方提供光源的缺點就在于光照不均勻。有些實驗室為了保證光照均勻,采用密閉長玻璃管作為培養容器,側面提供光源,但是不方便定時取樣分析,控溫。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快速、穩定、污染小、確保了光照的均勻性,提高的光合效率的藻類培養容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藻類培養容器,其中,包括培養容器,所述培養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設有通氣口,培養容器的頂端設有出氣口,培養容器的底部設有光源,培養容器的通氣口通過氣管與氣泵連接。所述培養容器的底部具有凹槽,光源設在凹槽處。所述氣管上設有過濾器和氣泵調節閥。所述培養容器為密閉式。本技術結構簡單、采用通氣培養的方式進行硅藻的培養,通空氣使硅藻上浮,增加硅藻和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硅藻的光合作用增強,生長速度加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達到所需硅藻細胞濃度值,達到了快速培養的目的。本技術確保了光照的均勻性,提高的光合效率,不僅促使藻液細胞快速、穩定生長,還方便定時取樣,控溫、污染小,實現了硅藻的高純度快速培養。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藻類培養容器的主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培養容器;2、通氣口 ;3、出氣口 ;4、氣泵;5、過濾器;6、氣泵調節閥;7、氣管;8、光源。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詳細說明本技術藻類培養容器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以下結合實施方 式并配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所示,本技術藻類培養容器包括培養容器I,所述培養容器I左端和右端均設有通氣口 2,培養容器I的頂端設有出氣口 3,出氣口的作用不僅是出氣,而且可以方便測溫、定時取樣口,還可以充當加料口。培養容器I的底部設有光源8,培養容器的通氣口 2通過氣管7與氣泵4連接。所述培養容器I的底部具有凹槽,光源8設在凹槽處。光源設計在培養容器下方確保光照面積增大、光照均勻,促使藻液細胞快速生長。所述氣管7上設有過濾器5和氣泵調節閥6。過濾器5的作用是凈化空氣。使用本技術藻類培養容器時,首先將含有硅藻的藻種液接入密閉式的培養容器I內,然后向培養容器進行通空氣培養,將含有娃藻的藻種液接入培養容器I后幫助藻液上浮。藻液進行間歇通空氣培養,每升藻種液中通空氣量為1.2L/min — 1.6L/min,空氣流速是通過氣泵調節閥6控制通空氣量為I. 2L/min—I. 6L/min。當通入空氣的流量是每升藻液I. 2L/min時,小環藻的細胞濃度在5天內達到7. 4X 105cell/m3 ;當通入空氣的流量是每升藻液I. 6L/min時,小環藻的細胞濃度在5天內達到6. 3X 105cell/m3。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技術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技術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于本技術所涵蓋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藻類培養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養容器,所述培養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設有通氣口,培養容器的頂端設有出氣口,培養容器的底部設有光源,培養容器的通氣口通過氣管與氣泵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藻類培養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容器的底部具有凹槽,光源設在凹槽處。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藻類培養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上設有過濾器和氣泵調節閥。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藻類培養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容器為密閉式。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藻類培養容器,其中,包括培養容器,所述培養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設有通氣口,培養容器的頂端設有出氣口,培養容器的底部設有光源,培養容器的通氣口通過氣管與氣泵連接。本技術結構簡單、采用通氣培養的方式進行硅藻的培養,通空氣使硅藻上浮,增加硅藻和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硅藻的光合作用增強,生長速度加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達到所需硅藻細胞濃度值,達到了快速培養的目的。本技術確保了光照的均勻性,提高的光合效率,不僅促使藻液細胞快速、穩定生長,還方便定時取樣,控溫、污染小,實現了硅藻的高純度快速培養。文檔編號C12M1/04GK202626168SQ2012202982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1日專利技術者鄧湘云, 李建保, 張國慶, 蔣文凱, 羅宋平, 景亞妮, 蘇魁范, 王春鵬 申請人:海南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藻類培養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培養容器,所述培養容器左端和右端均設有通氣口,培養容器的頂端設有出氣口,培養容器的底部設有光源,培養容器的通氣口通過氣管與氣泵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湘云,李建保,張國慶,蔣文凱,羅宋平,景亞妮,蘇魁范,王春鵬,
申請(專利權)人:海南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