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包括一片料,所述片料上加工有模切線,所述模切線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展平后的外輪廓線,所述外輪廓線的內側片料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的板體,所述外輪廓線的外側片料形成料邊;所述板體為中間寬、兩端窄的長條形,該長條形板體的短邊兩側加工有便于向下彎折以形成折邊的第一壓痕線。它通過在一個片料上模切的形式得到一個展開的擋泥板外輪廓,并借助于片料上加工的壓痕線來方便彎折以形成擋泥板兩側的折邊;進而再借助于魔術貼等工具將由片材自助折好的該自行車擋泥板固定于自行車車輪一側的主體管架上,以發揮擋泥的功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行車部件/配件,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
技術介紹
現有的自行車擋泥板與自行車車體都是一體安裝的,在產品出廠之后,其形狀位置就相對固定下來;因此不論天氣狀況如何或者實際是否需要擋泥,擋泥板都實實在在的安裝在那里;由于每一個部件的成本最終都會表現在整車的價格里,因此對于那些從來不用或者只是偶爾用到擋泥板的用戶來說這樣的設計是不合理和不經濟的;另外,由于每一個零件都會或多或少的增加整車的重量,對于那些對車體重量比較敏感的用戶來說,重量的增加會引發許多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重量輕、收納方便的可拆卸式自行車擋泥板。其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施。一種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其特點為,包括一片料,所述片料上加工有模切線,所述模切線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展平后的外輪廓線,所述外輪廓線的內側片料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的板體,所述外輪廓線的外側片料形成料邊;所述板體為中間寬、兩端窄的長條形,該長條形板體的短邊兩側加工有便于向下彎折以形成折邊的第一壓痕線。作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之一,所述板體整體呈紅纓槍槍頭形。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長條形板體的長邊的一側或兩側加工有便于向下彎折以形成折邊的第二壓痕線。作為本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壓痕線包括一段弧線。優選的,所述弧線所在圓的直徑與支撐自行車車座的圓管的管徑相適應。也作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之一,所述片料為PP板。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通過在一個片料上模切的形式得到一個展開的擋泥板外輪廓,并借助于片料上加工的壓痕線來方便彎折以形成擋泥板兩側的折邊;進而再借助于魔術貼等工具將由片材自助折好的該自行車擋泥板固定于自行車車輪一側的主體管架上,以發揮擋泥的功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一詳細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示意圖I ;圖4為實施例一的局部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一得使用狀態示意圖2 ;圖中100、200-PP 片料 110-模切線 111、112、113、1131、211、212、213、2131-壓痕線 120、220-飛機孔 130、230-料邊 310、320、330、340、410、420、430、440-折邊350、450-擋泥板面500-車座510、520-支架圓管600、610、620、630——魔術貼710、720——擋泥板810——后輪820——前輪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的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一個長方形的PP片料100(PP板)的中間加工有模切線110 (刀模線),模切線110的大小及形狀按照最終自行車擋泥板完全展開后的外輪廓大小及形狀設計,由于模切線110的內外兩部分片料局部可以粘連,因此實際上整個PP片料100既包括產品部分(模切線內部部分),也包括包裝部分(模切線外部部分),其中由模切線110所形成的外輪廓線的外部片料(即圖中的料邊130)在兩者未分離時起著包裝和保護的作用,而當兩者分離后,將變成廢料。料邊130上部加工有便于懸掛的飛機孔120。模切線110內部的自行車擋泥板主體結構呈長條形,其兩端的A處和C處相對中間的B處的寬度較窄,整個模切線外形呈紅纓槍的槍頭形結構。其左右兩邊加工有直線形的壓痕線111和112,以方便片料彎折形成自行車擋泥板兩側的折邊結構(見圖中的折邊310和320),其上部也設有一曲線形的壓痕線113,同樣為便于彎折形成折邊(見圖中的折邊330和340),該壓痕線113的中間段為一弧形的壓痕線1131,該弧形壓痕線1131的弧度大小與自行車的支撐管架的管徑相適應(參見圖3或圖5中自行車車座500下部的支架圓管510與自行車擋泥板的配合)。如圖3所示,該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的具體應用,在將圖I中長條形的PP片料的中部模切線中間的片料撕下,分別依各壓痕線折疊后形成;利用魔術貼600,將折邊340緊貼支架圓管510并與支架圓管510相綁定,進而將所折成的自行車擋泥板固定在緊鄰車座500下部的支架圓管上;如圖所示,沿壓痕線111和112彎折,整個自行車擋泥板的上部形成了擋泥板面350,側部形成了折邊310和320。圖4示意了壓痕線113及其弧形部分壓痕線1131處所形成的折邊結構(見圖中的折邊340和330)。如圖5所示,一輛自行車使用了兩個折好的自行車擋泥板710和720,其中擋泥板710通過魔術貼610固定在車座500下部的支架圓管510上,主要遮擋后輪810所甩落的泥點;擋泥板720的兩端分別通過魔術貼620和630固定在支架圓管520上,主要用來遮擋前輪820所甩起的泥點。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一相比,模切線210內部所形成的自行車擋泥板的主體展開圖寬度較窄,各壓痕線211和212的走向稍有不同。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包裝和產品為一塊整體的片料,消費者可以自行拆卸后折邊組裝,可以利用魔術貼束緊于自行車坐墊下方的直立管或自行車其它支架的圓管上。根據實際需要客戶靈活使用或拆卸。由于其材質為PP料,材料較軟,不用時可以卷起來 在包內收納存放。權利要求1.一種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片料,所述片料上加工有模切線,所述模切線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展平后的外輪廓線,所述外輪廓線的內側片料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的板體,所述外輪廓線的外側片料形成料邊;所述板體為中間寬、兩端窄的長條形,該長條形板體的短邊兩側加工有便于向下彎折以形成折邊的第一壓痕線。2.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條形板體的長邊的一側或兩側加工有便于向下彎折以形成折邊的第二壓痕線。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壓痕線包括一段弧線。4.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線所在圓的直徑與支撐自行車車座的圓管的管徑相適應。5.根據權利要求1、2、4或5所述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料為PP板。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料為PP板。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包括一片料,所述片料上加工有模切線,所述模切線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展平后的外輪廓線,所述外輪廓線的內側片料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的板體,所述外輪廓線的外側片料形成料邊;所述板體為中間寬、兩端窄的長條形,該長條形板體的短邊兩側加工有便于向下彎折以形成折邊的第一壓痕線。它通過在一個片料上模切的形式得到一個展開的擋泥板外輪廓,并借助于片料上加工的壓痕線來方便彎折以形成擋泥板兩側的折邊;進而再借助于魔術貼等工具將由片材自助折好的該自行車擋泥板固定于自行車車輪一側的主體管架上,以發揮擋泥的功能。文檔編號B62J15/04GK202624472SQ20122011844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專利技術者張世明 申請人:張世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拆卸的自行車擋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片料,所述片料上加工有模切線,所述模切線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展平后的外輪廓線,所述外輪廓線的內側片料形成該自行車擋泥板的板體,所述外輪廓線的外側片料形成料邊;所述板體為中間寬、兩端窄的長條形,該長條形板體的短邊兩側加工有便于向下彎折以形成折邊的第一壓痕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世明,
申請(專利權)人:張世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