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技術在車輛與行人發生碰撞時,未考慮到行人安全的問題。本控制裝置包括用于通過減少發動機輸出扭矩降低車速的發動機管理單元和用于對車輛的車輪進行制動降低車速的制動機構,該控制裝置還包括用于根據車輛與前方行人能否避免碰撞的判斷信號輸出相應控制信號的整車ECU以及與整車ECU連接的用于識別行人并輸出車輛車頭與行人之間的人車間距以及相對速度的行人識別單元和用于在行人與車輛發生碰撞時保護行人的行人安全氣囊,整車ECU分別與發動機管理單元和制動機構連接。本控制裝置有效地避免了行人與車輛的碰撞,提高了行人與駕駛員的安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
,涉及一種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網絡技術、雷達探測技術、通訊技術以及電子控制技術等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汽車電子智能化水平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在汽車主動安全方面, 不斷有新的技術推出,如車道偏離報警技術、車道保持技術、駕駛員疲勞檢測系統、碰撞預防系統、防爆胎控制系統等。這些主動安全技術的應用主要考慮了,在駕駛員出現錯誤操作,或者車輛出現危險時,采取合適力度的制動及報警來實現保證駕駛員在安全的工況下行駛,但是目前這些措施往往可以使碰撞得以緩解,并沒有考慮到一些緊急情況時無法避免碰撞的狀況。為解決上述問題,現有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用于控制車輛減輕交叉路口碰撞的系統,該系統包括配備了存儲器并與至少一個雷達傳感器系統聯通的電子控制模塊,至少一個環境傳感器,至少一個車輛穩定性模塊,至少一個環境傳感系統,至少一個車輛穩定性系統,駕駛員提示系統,制動控制系統,可控轉向系統,以及動力系控制系統;該方法可以包括確定車輛是否正進入交叉路口,確定操作者是否對感測到的交叉路口狀況進行正確回應,啟動可控的制動,確定任何交叉路口危險,確定任何檢測到的危險是否迫在眉睫,啟動減輕事故提示系統,處于交叉路口時降低發動機扭矩,以及處于交叉路口時啟動轉向和制動控制系統。雖然該系統減輕了交叉路口的碰撞,但是該系統未考慮到行人的安全問題,當車輛與行人發生碰撞時,會對行人造成很大的傷害。電子控制單元,簡稱ECU,從用途上講則是汽車專用微機控制器,也叫汽車專用單片機。它和普通的單片機一樣,由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模數轉換器以及整形、驅動等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目前各國行人檢測技術采用的傳感器主要有機器視覺(立體視覺、單目視覺)、紅外成像傳感器、微波雷達、激光等,這些傳感器可對周邊環境進行非接觸探測,以獲取車輛周邊的行人等障礙物以及它們的距離、速度等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用于保護行人安全以及駕駛員安全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包括用于通過減少發動機輸出扭矩降低車速的發動機管理單元和用于對車輛的車輪進行制動降低車速的制動機構,該控制裝置還包括用于根據車輛與前方行人能否避免碰撞的判斷信號輸出相應控制信號的整車ECU以及與所述整車ECU連接的用于識別行人并輸出車輛車頭與行人之間的人車間距以及相對速度的行人識別單元和用于在行人與車輛發生碰撞時保護行人的行人安全氣囊,所述的整車ECU分別與上述的發動機管理單元和上述的制動機構連接。該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行人識別單元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實時采集車輛周圍的圖像信號并將該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在確認圖像中有行人時計算出車輛車頭與行人之間的人車間距以及相對速度并將人車間距信號和相對速度信號輸送給整車ECU,整車ECU接收行人識別單元輸送的人車間距信號和相對速度信號并對人車間距信號和相對速度信號進行綜合判斷車輛與前方行人能否避免碰撞內,在通過控制制動機構和發動機管理單元工作避免與行人發生碰撞時發出控制制動機構和發動機管理單元下作的控制信號,在通過控制制動機構和發動機管理單元工作不能避免與行人發生碰撞時發出控制制動機構和發動機管理單元工作的控制信號外,還發出控制行人安全氣囊工作的控制信號使行人安全氣囊工作保護行人。在上述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所述的整車E⑶包括輸入接口電路、輸出接口電路、用于存儲與行人識別單元輸送的人車間距進行比較的安全范圍值和行人安全通過人行橫道的時間值的存儲器、用于根據行人識別單元輸送的人車間距和存儲器內存儲 的時間值計算出參考車速的計算器和用于將人車間距與安全范圍值和相對速度與參考車速分別進行比較并輸出相應控制信號的微處理器,所述的存儲器、計算器、輸入接口電路和輸出接口電路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上述的行人識別單元與所述的輸入接口電路連接,上述的制動機構、發動機管理單元和行人安全氣囊分別與所述的輸出接口電路連接。其整車ECU中的微處理器將行人識別單元輸送的人車間距信號與存儲器內存儲的安全范圍值進行對比,同時,整車ECU中的計算器根據接收到的人車間距信號和存儲器內存儲的行人安全通過人行橫道的時間值計算出參考車速,整車ECU中的微處理器判斷在人車間距大于安全范圍值,當前相對速度大于參考車速時,說明行人在沒有安全通過時,車輛就已行駛到行人的位置將要與行人發生碰撞,則輸出控制信號控制上述的制動機構進行制動和控制發動機管理單元減少發動機輸出扭矩;在人車間距大于安全范圍值,相對速度小于參考車速時,說明車輛在行駛至行人位置時,行人已安全通過,不需要控制制動機構和發動機管理單元工作;微處理器判斷在人車間距小于安全范圍值且當前相對速度大于參考車速時,比如行人突然沖出馬路的情況,制動機構進行制動和發動機管理單元減少發動機輸出扭矩還是無法避免車輛與行人發生碰撞,行人安全氣囊彈出行人安全氣囊在車輛與行人發生碰撞時保護行人的安全,其安全范圍值設定為通過控制制動機構和發動機管理單元工作降低車速即可避免與行人避免碰撞的范圍值。在上述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所述的行人安全氣囊包括氣囊ECU、氣囊和與氣囊ECU連接的氣體發生器,所述的氣囊ECU與上述的整車ECU連接,所述的氣囊設置于前保險杠上方和擋風玻璃的下部,所述的氣體發生器與氣囊相連接。氣囊ECU在接收到整車ECU輸送將氣囊打開的控制信號時控制氣體發生器工作,使氣囊充滿氣體從而保護行人的安全。在上述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所述的發動機管理單元包括發動機ECU以及與所述發動機E⑶連接的節氣門機構,所述的發動機E⑶與上述的整車E⑶連接。其發動機E⑶用于接收整車E⑶發送的信號并控制節氣門機構降低其開度。在上述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所述的行人識別單元包括用于確認圖像中有行人時計算出車輛車頭與行人之間的人車間距以及相對速度的機器視覺ECU和與機器視覺ECU連接的用于采集車輛前方圖像信息的機器視覺傳感器,所述的機器視覺ECU與上述的整車E⑶連接。該機器視覺傳感器分別安裝在車輛前端左右兩側,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不斷地探測路況信息并將采集的圖像信息輸送給機器視覺ECU,其機器視覺ECU對接收到的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在確認圖像中有行人時計算車輛車頭與行人之間的人車間距以及相對速度并將人車間距信號和相對速度信號輸送給整車ECU。在上述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該裝置還包括與整車E⑶連接的提醒機構。在上述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所述的提醒機構為用于語音提示的具有揚聲器的儀表。在上述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所述的提醒機構為液晶顯示器。在檢測 到有行人時,顯示“前方有行人,請注意安全”的字樣。在上述的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中,所述的發動機管理單元、制動機構、行人安全氣囊和提醒機構均通過CAN總線與上述的整車ECU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具有以下優點I、本技術通過整車E⑶對行人識別單元輸送的行人信息、人車間距和相對速度進行綜合判斷控制制動機構、發動機管理單元和行人安全氣囊工作與否,有效地避免了行人與車輛的碰撞,提高了行人與駕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用行人檢測智能控制裝置,包括用于通過減少發動機輸出扭矩降低車速的發動機管理單元(3)和用于對車輛的車輪進行制動降低車速的制動機構(4),其特征在于,該控制裝置還包括用于根據車輛與前方行人能否避免碰撞的判斷信號輸出相應控制信號的整車ECU(1)以及與所述整車ECU(1)連接的用于識別行人并輸出車輛車頭與行人之間的人車間距以及相對速度的行人識別單元(2)和用于在行人與車輛發生碰撞時保護行人的行人安全氣囊(5),所述的整車ECU(1)分別與上述的發動機管理單元(3)和上述的制動機構(4)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暉,宋超,江振偉,周大永,劉衛國,趙福全,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