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包括壓蓋本體,壓蓋本體為圓形,壓蓋本體的中心位置設有回流孔,壓蓋本體的外周上以回流孔為中心間隔一定角度設有若干個出水孔,若干個出水孔與回流孔之間分別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流道,流道為弧形流道,流道靠近回流孔端的切線與出水孔處的切線的夾角的補角為55度,流道的截面直徑為14.0毫米,增大了出水量,降低了上模具的溫度,同時提高下半模具的溫度,使上、下模具的溫度差別減小,由10度減小到4度以下,輪胎兩側硫化均勻,提高了輪胎質量,延長了輪胎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輪胎硫化生產溫度控制的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
技術介紹
在輪胎硫化過程時,高壓蒸汽和過熱水經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上的直徑為11. O毫米的出水孔以60度的角度噴射到硫化膠囊上半部分,通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上的回流孔回收循環,不斷傳遞熱能,對輪胎內部進行加熱,達到硫化,因孔徑較小,出水量受到限制,高壓蒸汽和過熱水溫度降低較快,出水角度偏大,最高溫度的過熱水總是最先流經膠囊上半部分,長時間循環造成膠囊上半部分溫度偏高,也就是傳遞到輪胎上半模具的熱能較多,最終導致上半模具溫度偏高,輪胎上側過硫嚴重,硫化機上、下模具的溫度差別一般在10度左右,硫化后,成品輪胎兩側的硫化程度差別很大,這使輪胎的使用壽命大大減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減小硫化機上、下模具的溫度差別的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使輪胎兩側硫化均勻,有效的延長了輪胎的使用壽命。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包括壓蓋本體,壓蓋本體為圓形,壓蓋本體的中心位置設有回流孔,壓蓋本體的外周上以回流孔為中心間隔一定角度設有若干個出水孔,若干個出水孔與回流孔之間分別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流道,其特征在于流道為弧形流道,流道靠近回流孔端的切線與出水孔處的切線的夾角的補角為55度。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流道的截面直徑為14. O毫米。所述出水孔的數量為6個。本技術采取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包括壓蓋本體,壓蓋本體為圓形,壓蓋本體的中心位置設有回流孔,壓蓋本體的外周上以回流孔為中心間隔一定角度設有若干個出水孔,若干個出水孔與回流孔之間分別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流道,流道為弧形流道,流道靠近回流孔端的切線與出水孔處的切線的夾角的補角為55度,流道的截面直徑為14. O毫米,增大了出水量,降低了上模具的溫度,同時提高下半模具的溫度,使上、下模具的溫度差別減小,由10度減小到4度以下,輪胎兩側硫化均勻,提高了輪胎質量,延長了輪胎使用壽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中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I中A部中流道的立體放大圖。圖中,I-壓蓋本體,2-流道,3_出水孔,4_回流孔。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如附圖I和附圖2所示,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包括壓蓋本體1,壓蓋本體I為圓形,壓蓋本體I的中心位置設有回流孔4,壓蓋本體I的外周上以回流孔4為中心間隔一定角度設有若干個出水孔3,若干個出水孔3與回流孔4之間分別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流道2,流道2為弧形流道,流道2的截面直徑為14. O毫米,出水孔3的直徑與流道2的截面直徑相同,流道2靠近回流孔4端的切線與出水孔3處的切線的夾角的補角 為55度。出水孔3的數量可以為6個。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權利要求1.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包括壓蓋本體(1),壓蓋本體(1)為圓形,壓蓋本體(1)的中心位置設有回流孔(4),壓蓋本體(I)的外周上以回流孔(4)為中心間隔一定角度設有若干個出水孔(3),若干個出水孔(3)與回流孔(4)之間分別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流道(2),其特征在于流道(2)為弧形流道,流道(2)靠近回流孔(4)端的切線與出水孔(3)處的切線的夾角的補角為55度。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2)的截面直徑為14. O毫米。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3)的數量為6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包括壓蓋本體,壓蓋本體為圓形,壓蓋本體的中心位置設有回流孔,壓蓋本體的外周上以回流孔為中心間隔一定角度設有若干個出水孔,若干個出水孔與回流孔之間分別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流道,流道為弧形流道,流道靠近回流孔端的切線與出水孔處的切線的夾角的補角為55度,流道的截面直徑為14.0毫米,增大了出水量,降低了上模具的溫度,同時提高下半模具的溫度,使上、下模具的溫度差別減小,由10度減小到4度以下,輪胎兩側硫化均勻,提高了輪胎質量,延長了輪胎使用壽命。文檔編號B29L30/00GK202623098SQ20122030982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專利技術者徐洪喜, 李新軍, 鄭家玉, 劉林寶, 劉永德 申請人:濰坊市躍龍橡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輪胎硫化機中心機構壓蓋,包括壓蓋本體(1),壓蓋本體(1)為圓形,壓蓋本體(1)的中心位置設有回流孔(4),壓蓋本體(1)的外周上以回流孔(4)為中心間隔一定角度設有若干個出水孔(3),若干個出水孔(3)與回流孔(4)之間分別設有截面形狀為圓形的流道(2),其特征在于:流道(2)為弧形流道,流道(2)靠近回流孔(4)端的切線與出水孔(3)處的切線的夾角的補角為55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洪喜,李新軍,鄭家玉,劉林寶,劉永德,
申請(專利權)人:濰坊市躍龍橡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