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模具,具體說是一種把手折彎模具。
技術介紹
現(xiàn)在制作把手時,通常是將圓鋼燒紅然后人工折彎,然而由于鋼材本身具有彈性,折彎后的弧度不容易保證,并且兩邊的折彎大小也不容易一至,且人工折彎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效率高的把手折彎模具。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把手折彎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上模的上部設有用于安裝在壓力機上的夾板,下部為倒凸字型壓塊,所述下模上面設有長方體狀的凹槽,凹槽的兩側分別設有擋塊。本專利技術中的把手折彎模具,使上模和下模之間的空隙形成把手的形狀,為方便放置型材和便于定位,在凹槽的兩側分別設有擋塊。為了增加上模的壓力強度所述夾板與壓塊的連接處兩側設有肋板。本技術的把手折彎模具的有益效果使用該模具制作把手時,不僅加工效率高,而且加工精度高。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主視示意圖;圖2為圖I的右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下模結構示意圖;圖中,I、夾板、2、肋板,3、壓塊,4、擋塊,5、把手,6、下模。具體實施方式附圖為本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實施例一種把手折彎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上模的上部設有用于安裝在壓力機上的夾板1,下部為倒凸字型壓塊3,所述下模6上面設有長方體狀的凹槽,凹槽的兩側分別設有擋塊4,所述夾板I與壓塊3的連接處兩側設有肋板2。使用本技術的把手折彎模具時,先將用于制作把手5的型材下料截成一段段的然后將其并排擺放在下模的兩擋板之間,待其布滿后啟動壓力機,壓力機帶動上模往下運動,將其型材壓進下模的凹槽里面,形成把手。權利要求1.一種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把手折彎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所述上模的上部設有用于安裝在壓力機上的夾板(1),下部為倒凸字型壓塊(3),所述下模(6)上面設有長方體狀的凹槽,凹槽的兩側分別設有擋塊(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范玉峰,劉東明,李帥,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銘潤電站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