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包括阻延筋、設有拉伸空腔的上模及與該上模相適配的下模,所述上模蓋合在下模上,所述阻延筋對應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設置在所述下模與上模相貼合的合模面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巧妙、合理,將阻延筋設置在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能有效杜絕在拉伸產品上留下不良印跡的問題,進而節省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而且整體結構簡潔,可適用于多種模具,并有效簡化模具結構,減少模具的設計時間和加工工時,縮短開模周期,降低模具成本,利于廣泛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模具
,具體涉及ー種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
技術介紹
沖壓模具是沖壓生產必不可少的エ藝裝備,是技術密集型產品。沖壓件的質量、生產效率以及生產成本等,與模具設計和制造有直接關系。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ー個國家產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的質量、效益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在大型復雜形狀薄板零件(如汽車車身覆蓋件)的沖壓成形過程中,內外覆蓋件多由復雜的空間自由構成,其拉廷成形過程中的材料流動及變形是不均勻的,由此造成產品出現破裂、起皺、波紋、扭曲、松馳等質量缺陷。薄板拉廷成形的關鍵在于正確認識板料成形過程中金屬流動,才能有效地控制產品成型質量。復雜零件的形狀尺寸決定成形時不僅板料各部位的變形大小時刻變化,而且許多部位的變形狀態及變形路徑也會隨著板料的不 斷貼模而發生變化。因此復雜零件拉深時,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材料各部位變形需要的應力。為此,在模具設計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拉延方向、エ藝補充面、壓料面以及壓料力的大小。使用拉延筋技術,通過對拉延筋的位置、根數和形狀的適當配置來改變壓料面上各部分的進料阻カ是常用的一種調整壓料カ的方法。但是現有的拉延筋一般設置在遠離拉伸內腔的位置,而且其凸起面是弧形狀的,容易在拉伸產品上留下不良的印跡。若想消除不良印跡,則必須加大原材料,容易造成原材料的浪費,導致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不足,提供ー種結構設計巧妙、合理,能有效保證產品成形質量的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種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包括阻延筋、設有拉伸空腔的上模及與該上模相適配的下模,所述上模蓋合在下模上,所述阻延筋對應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設置在所述下模與上模相貼合的合模面上。所述阻延筋為ー橫截面呈矩形的金屬條。所述阻延筋的上表面從合模面上凸出O. 08 O. 12mm。所述所述阻延筋的上表面從合模面上凸出O. 1m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設計巧妙、合理,將阻延筋設置在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能有效杜絕在拉伸產品上留下不良印跡的問題,進而節省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而且整體結構簡潔,可適用于多種模具,并有效簡化模具結構,減少模具的設計時間和加工エ時,縮短開模周期,降低模具成本,利于廣泛推廣應用。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技術進ー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的局部A結構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參見圖I和圖2,本實施例提供的ー種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包括阻延筋I、設有拉伸空腔的上模2及與該上模2相適配的下模3,所述上模2蓋合在下模3上,所述阻延筋I對應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設置在所述下模3與上模2相貼合的合模面上。所述阻延筋I為ー橫截面呈矩形的金屬條。本實施例中,優選所述阻延筋I的上表面從合模面上凸出O. 1mm。其它實施例中,本技術設計巧妙、合理,將阻延筋I設置在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能有效杜絕在拉伸產品上留下不良印跡的問題,進而節省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而且整體結構簡潔,可適用于多種模具,并有效簡化模具結構,減少模具的設計時間和加工エ時,縮短開模周期,降低模具成本,利于廣泛推廣應用。如本技術上述實施例所述,采用與其相同或相似的結構而得到的其它結構的模具,均在本技術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ー種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阻延筋、設有拉伸空腔的上模及與該上模相適配的下模,所述上模蓋合在下模上,所述阻延筋對應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設置在所述下模與上模相貼合的合模面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延筋為一橫截面呈矩形的金屬條。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延筋的上表面從合模面上凸出O. 08 O. 12mm。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阻延筋的上表面從合模面上凸出O. 1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包括阻延筋、設有拉伸空腔的上模及與該上模相適配的下模,所述上模蓋合在下模上,所述阻延筋對應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設置在所述下模與上模相貼合的合模面上;本技術設計巧妙、合理,將阻延筋設置在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能有效杜絕在拉伸產品上留下不良印跡的問題,進而節省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而且整體結構簡潔,可適用于多種模具,并有效簡化模具結構,減少模具的設計時間和加工工時,縮短開模周期,降低模具成本,利于廣泛推廣應用。文檔編號B21D37/10GK202621713SQ201220179070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專利技術者夏華發 申請人:東莞市鑫品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內阻延筋的拉伸模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阻延筋、設有拉伸空腔的上模及與該上模相適配的下模,所述上模蓋合在下模上,所述阻延筋對應拉伸空腔的邊緣外側位置設置在所述下模與上模相貼合的合模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華發,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鑫品模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