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廢舊線路板的插拔件中塑料與金屬的分離方法,該分離方法為:(1)將廢舊線路板中與基板分開的插拔件浸泡在硫酸中,至插拔件上的塑料完全溶化,分離得到混有絮狀塑料的金屬絲和含有絮狀塑料的浸泡液;(2)所述的金屬絲水洗,傾倒出水洗液后將金屬絲干燥,即可得到回收的金屬絲;所述的水洗液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水洗濾液;(3)所述的浸泡液中加水、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4)所述步驟(2)和(3)得到的絮狀塑料干燥回收;所述水洗濾液和稀硫酸濾液混合、濃縮,即可回收硫酸。采用本方法分離回收,具有回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簡單、零排放、無污染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廢舊電子線路板的回收方法,尤其是一種。
技術介紹
目前,從廢舊電子線路板中回收金屬的技術主要有機械法、焚化法和濕法。機械法主要包括拆卸、破碎、分選等處理過程,該法雖然二次污染較輕、應用廣泛,但仍存在一定缺點工序復雜,破碎后顆粒的形狀和大小都會影響分選的效率,且破碎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玻璃纖維和樹脂的粉塵。焚化法是先將廢舊電子線路板機械破碎后,送入焚化爐焚燒,該過程產生含溴廢氣,不僅環境污染大,且易使低沸點的金屬揮發損失。濕法冶金技術因其回收成本低,可回收高純度金屬,工業應用前景廣闊,但是濕法冶金一般要將電子垃圾原料粉碎、磨細形成數十種金屬與非金屬的混合物,導致電子廢棄物中的金屬顆粒化或者微細化,分離不徹底導致污染,過程處理不當會產生大量廢液,對環境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工藝簡單、零排放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1)將廢舊線路板中與基板分開的插拔件浸泡在硫酸中,至插拔件上的塑料完全溶化,分離得到混有絮狀塑料的金屬絲和含有絮狀塑料的浸泡液; (2)所述的金屬絲水洗,傾倒出水洗液后將金屬絲干燥,即可得到回收的金屬絲;所述的水洗液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水洗濾液; (3)所述的浸泡液中加水、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 (4)所述步驟(2)和(3)得到的絮狀塑料干燥回收;所述水洗濾液和稀硫酸濾液混合、濃縮,即可回收硫酸。本專利技術所述步驟(I)中,插拔件以質量體積比為1:1 100浸泡在質量分數為50% 98%的硫酸中。所述步驟(I)中,浸泡溫度為室溫至100°C,浸泡時間為I 100小時。本專利技術所述步驟(3)中,浸泡液與水的體積比為1:4 2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法沒有采用傳統的粉碎法處理原料,金屬與非金屬處于相對獨立狀態,塑料先溶解,金屬保持原態而達到分離目的,溶液過濾回收循環使用,沒有排放。本專利技術所涉及到的原料為廢棄電子線路板,經過預處理后得到插拔件,插拔件中金屬含量通常在15 30%,其余為塑料;原料中的金屬,采用本專利技術方法分離回收,具有回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簡單的特點。本專利技術中的硫酸可以循環利用,具有零排放、無污染的特點。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I :本采用下述工藝步驟。(I)對廢舊電子線路板進行預處理,使插拔件與基板分開,獲得插拔件483. 50g ; (2)將插拔件以質量體積比為1:2浸泡在質量分數為為75%的硫酸中,浸泡溫度為室溫,浸泡時間為20小時至塑料完全溶解; (3)傾倒出(2)中的浸泡液,對金屬絲水洗3次,傾倒出水洗液及比重輕的絮狀塑料,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對金屬絲50°C烘干,得到純的金屬絲132. 24g,金 屬全部回收。(4)向(3)中的硫酸浸泡液中加入蒸餾水,體積比為1:8,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可與(3)中的絮狀塑料盒稀硫酸濾液分別合并; (5)對(3)、(4)中的絮狀塑料100°C烘干重351.01g,待回收再利用;稀硫酸濾液濃縮至質量分數為75%的硫酸后可以循環使用。實施例2 :本采用下述工藝步驟。(I)對廢舊電子線路板進行預處理,使插拔件與基板分開,獲得插拔件2078. 68g ; (2)將插拔件以質量體積比為1:10浸泡在質量分數為浸泡在質量分數為80%的硫酸中,浸泡溫度為60°C,浸泡時間為45小時至塑料完全溶解; (3)傾倒出(2)中的浸泡液,對金屬絲水洗5次,傾倒出水洗液及比重輕的絮狀塑料,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對金屬絲80°C烘干,得到純的金屬絲458. 68克,金屬全部回收; (4)向(3)中的硫酸浸泡液中加入蒸餾水,體積比為1:15,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與(3)中的絮狀塑料盒稀硫酸濾液分別合并; (5)對(3)、(4)中的絮狀塑料150°C烘干重1619.23g,待回收再利用;稀硫酸濾液濃縮至質量分數為80%的硫酸后可以循環使用。實施例3 :本采用下述工藝步驟。(I)對廢舊電子線路板進行預處理,使插拔件與基板分開,獲得插拔件1035. 27g ; (2)將插拔件以質量體積比為I:I浸泡在質量分數為浸泡在質量分數為98%的硫酸中,浸泡溫度為30°C,浸泡時間為10小時至塑料完全溶解; (3)傾倒出(2)中的浸泡液,對金屬絲水洗2次,傾倒出水洗液及比重輕的絮狀塑料,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對金屬絲80°C烘干,得到純的金屬絲265. 34克,金屬全部回收; (4)向(3)中的硫酸浸泡液中加入蒸餾水,體積比為1:20,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與(3)中的絮狀塑料盒稀硫酸濾液分別合并; (5)對(3)、(4)中的絮狀塑料150°C烘干重769.26g,待回收再利用;稀硫酸濾液濃縮至質量分數為80%的硫酸后可以循環使用。實施例4 :本采用下述工藝步驟。( I)對廢舊電子線路板進行預處理,使插拔件與基板分開,獲得插拔件891g ; (2)將插拔件以質量體積比為1:100浸泡在質量分數為為50%的硫酸中,浸泡溫度為100°c,浸泡時間為I小時至塑料完全溶解; (3)傾倒出(2)中的浸泡液,對金屬絲水洗3次,傾倒出水洗液及比重輕的絮狀塑料,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對金屬絲60°C烘干,得到純的金屬絲217. 05g,金屬全部回收。(4)向(3)中的硫酸浸泡液中加入蒸餾水,體積比為1:4,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可與(3)中的絮狀塑料盒稀硫酸濾液分別合并; (5)對(3)、(4)中的絮狀塑料120°C烘干重673.08g,待回收再利用;稀硫酸濾液濃縮至質量分數為75%的硫酸后可以循環使用。實施例5 :本采用下述工藝步驟。 (I)對廢舊電子線路板進行預處理,使插拔件與基板分開,獲得插拔件1843g ; (2)將插拔件以質量體積比為1:50浸泡在質量分數為為60%的硫酸中,浸泡溫度為80°C,浸泡時間為100小時至塑料完全溶解; (3)傾倒出(2)中的浸泡液,對金屬絲水洗4次,傾倒出水洗液及比重輕的絮狀塑料,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對金屬絲70°C烘干,得到純的金屬絲440. Hg,金屬全部回收。(4)向(3)中的硫酸浸泡液中加入蒸餾水,體積比為1:10,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可與(3)中的絮狀塑料盒稀硫酸濾液分別合并; (5)對(3)、(4)中的絮狀塑料100°C烘干重1402. 29g,待回收再利用;稀硫酸濾液濃縮至質量分數為75%的硫酸后可以循環使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廢舊線路板的插拔件中塑料與金屬的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分離方法為:(1)將廢舊線路板中與基板分開的插拔件浸泡在硫酸中,至插拔件上的塑料完全溶化,分離得到混有絮狀塑料的金屬絲和含有絮狀塑料的浸泡液;(2)所述的金屬絲水洗,傾倒出水洗液后將金屬絲干燥,即可得到回收的金屬絲;所述的水洗液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水洗濾液;(3)所述的浸泡液中加水、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4)所述步驟(2)和(3)得到的絮狀塑料干燥回收;所述水洗濾液和稀硫酸濾液混合、濃縮,即可回收硫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廢舊線路板的插拔件中塑料與金屬的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分離方法為 (1)將廢舊線路板中與基板分開的插拔件浸泡在硫酸中,至插拔件上的塑料完全溶化,分離得到混有絮狀塑料的金屬絲和含有絮狀塑料的浸泡液; (2)所述的金屬絲水洗,傾倒出水洗液后將金屬絲干燥,即可得到回收的金屬絲;所述的水洗液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水洗濾液; (3)所述的浸泡液中加水、攪拌、過濾后得到絮狀塑料和稀硫酸濾液; (4)所述步驟(2)和(3)得到的絮狀塑料干燥回收;所述水洗濾液和稀硫酸濾...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惠建斌,趙媛媛,鄭文婧,張星,柯春林,杜志軍,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唐山高新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