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不使第2傳動爪的板厚增加就能夠緩和與渦輪葉輪的焊接部的應力集中,提高發動機輸出性能。利用基座部(34a)和爪部(34b)構成各第2傳動爪(34),所述基座部的長邊朝向渦輪葉輪(3)的周方向(C)并且短邊朝向渦輪葉輪(3)的軸方向(S),所述爪部從該基座部(34a)的一個長邊部(34a1)的中間部突出并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32)之間,通過焊接(W)使基座部(34a)的兩短邊部(34a3、34a3)固定于渦輪葉輪(3),在基座部(34a)的、位于爪部(34b)的兩側的未焊接于渦輪葉輪(3)的長邊部(34a1)設有缺口(45),該缺口(45)在第2傳動爪(34)傳遞轉矩時使長邊部(34a1)容易撓曲。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的改進,所述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中,在形成于鎖止離合器的離合器分離活塞的、環狀的彈簧收納槽中以呈環狀排列的方式收納多個減震彈簧,并且,將插入于相鄰的減震彈簧之間的多個第I傳動爪設于離合器分離活塞,且將與第I傳動爪相面對且插入于相鄰的減震彈簧之間的多個第2傳動爪設于渦輪葉輪。
技術介紹
·本申請人已經提出了如下的結構在這種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中,能成品率良好地制作第2傳動爪,并且能共通地應用于規格不同的各種流體傳動裝置而能夠大幅降低成本,此外,在將第2傳動爪焊接于渦輪葉輪時,為了極力減少施加于渦輪葉輪的熱量以能夠抑制渦輪葉輪的熱應變,利用插入于相鄰的減震彈簧之間的爪部和大致長方形的基座部構成所述各第2傳動爪,所述基座部與該爪部的根部一體地相連,且所述基座部的長邊朝向渦輪葉輪的周方向,短邊朝向渦輪葉輪的軸方向,通過焊接將該基座部的兩短邊部固定于渦輪葉輪(參照專利文獻I)。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3-148590號公報但是,在具備上述結構的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中,伴隨發動機的輸出性能的提高,第2傳動爪的與渦輪葉輪焊接的焊接部處的應力集中增加,需要強化該焊接部。因此,雖然可考慮增加第2傳動爪的板厚,但如果這樣就會導致第2傳動爪的重量增加,進而導致傳動裝置的重量增加,對發動機的燃料消耗率造成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這種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不使第2傳動爪的板厚增加,就能夠緩和與渦輪葉輪的焊接部的應力集中,能夠提高發動機的輸出性能。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在形成于鎖止離合器的離合器分離活塞的、環狀的彈簧收納槽中,以呈環狀排列的方式收納多個減震彈簧,并且,將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之間的多個第I傳動爪設于離合器分離活塞,且將與第I傳動爪相面對并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之間的鋼板制的多個第2傳動爪分別分離獨立地固定于渦輪葉輪,其中,利用基座部和爪部構成所述各第2傳動爪,所述基座部的長邊朝向渦輪葉輪的周方向并且短邊朝向渦輪葉輪的軸方向,所述爪部從該基座部的一個長邊部的中間部突出并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之間,通過焊接將所述基座部的兩短邊部固定于渦輪葉輪,所述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的第I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部的、位于所述爪部的兩側的未焊接于渦輪葉輪的所述長邊部設有缺口,該缺口在第2傳動爪傳遞轉矩時使該長邊部容易撓曲。并且,本專利技術除了第I特征之外,第2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形成為與所述爪部的根部連續的圓弧狀。而且,本專利技術除了第I特征之外,第3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以離開所述爪部的根部的方式設置。而且,本專利技術除了第I特征之外,第4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具有多個角部。而且,本專利技術除了第I特征之外,第5特征在于,在所述爪部的各一側的所述長邊部設有多個所述缺口。專利技術效果 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I特征,基座部的、未焊接于渦輪葉輪的長邊部,在爪部的兩側設有缺口,因此,第2傳動爪在渦輪葉輪及減震彈簧之間進行大轉矩的交接時,基座部的上述缺口的周邊部撓曲,由此,兩短邊部的焊接引起的在固定于渦輪葉輪的固定部處的應力集中被緩和,由此,不使第2傳動爪的板厚增加就能夠提高第2傳動爪的耐久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2特征,所述各缺口形成為圓弧狀,因此能夠使應力分散到各缺口的比較大的圓弧狀部周圍,能夠有效地提高第2傳動爪的耐久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3特征,第2傳動爪在渦輪葉輪及減震彈簧之間進行大轉矩的交接時,能夠使在基座部產生的集中應力分散到爪部的根部和缺口周圍,因此能夠有效提高第2傳動爪的耐久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4特征,第2傳動爪在渦輪葉輪及減震彈簧之間進行大轉矩的交接時,能夠使在基座部產生的集中應力分散到各缺口的多個角部周圍,因此能夠有效提高第2傳動爪的耐久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5特征,第2傳動爪在渦輪葉輪及減震彈簧之間進行大轉矩的交接時,能夠使在基座部產生的集中應力分散到爪部的兩側的各多個缺口周圍,因此能夠有效提高第2傳動爪的耐久性。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I實施方式的帶鎖止離合器的液力變矩器的縱剖側視圖。圖2是沿圖I的2-2線的剖視圖。圖3是表示渦輪葉輪的一部分和固定于此的第2傳動爪的立體圖。圖4是沿圖3的箭頭4方向的視圖(俯視圖)。圖5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2實施方式的、與圖4對應的圖。圖6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3實施方式的、與圖4對應的圖。圖7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第4實施方式的、與圖4對應的圖。標號說明C......渦輪葉輪的周方向D......扭矩減震器L......鎖止離合器S......渦輪葉輪的軸方向T……流體傳動裝置(液力變矩器)W......焊接3......渦輪葉輪25......離合器分離活塞31......彈簧收納槽 32......減震彈簧33......第I傳動爪34......第2傳動爪34a…基座部34al…長邊部(第I長邊部)34a3…短邊部45......缺口45a____角部具體實施例方式首先,從圖I 圖4所示的本專利技術的第I實施方式的說明開始。圖I中,作為流體傳動裝置的液力變矩器T具備泵葉輪2、與該泵葉輪2對置的渦輪葉輪3、以及在泵葉輪2和渦輪葉輪3的內周部之間配置的定子葉輪4,在這三個葉輪2、3、4之間劃分形成用于利用工作油進行動力傳遞的循環回路6。在泵葉輪2,通過焊接一體地連結有覆蓋渦輪葉輪3的外側面的側部罩5。在側部罩5的外周面焊接有起動用的環形齒輪7,與發動機的曲軸I結合的驅動板8利用螺栓9固定于該環形齒輪7。在渦輪葉輪3的輪轂3h和側部罩5之間夾裝有推力滾針軸承36。在液力變矩器T的中心部,配置有與曲軸I在同軸上排列的輸出軸10,該輸出軸10與渦輪葉輪3的輪轂3h進行花鍵配合,并且該輸出軸10經由軸承襯18旋轉自如地支承于側部罩5中心部的支承筒5a。輸出軸10成為未圖示的多級變速器的主軸。在輸出軸10的外周配置有圓筒狀的定子軸12,該定子軸12經由自由輪11支承定子葉輪4的輪轂4h,在所述輸出軸10和定子軸12之間夾裝有允許輸出軸10和定子軸12相對旋轉的軸承襯13。定子軸12的外端部以不能旋轉的方式支承于變速箱體14。在定子葉輪4的輪轂4h與和該輪轂4h相面對的泵葉輪2及渦輪葉輪3的各輪轂2h、3h之間夾裝有推力滾針軸承37、37’。在定子軸12的外周,以能夠相對旋轉的方式配置有與泵葉輪2結合的輔機驅動軸20,通過該輔機驅動軸20,驅動向液力變矩器T供給工作油的油泵21。對于渦輪葉輪3及側部罩5,在它們之間劃分形成離合器室22,以收納能夠將渦輪葉輪3及側部罩5之間直接連結的鎖止離合器L。構成鎖止離合器L的主體的離合器分離活塞25以將離合器室22劃分成渦輪葉輪3側的內側室22a和側部罩5側的外側室22b的方式配置于離合器室22。該離合器分離活塞25具備向側部罩5側鼓出的環狀的平坦部25a和從該平坦部25a的外周緣向渦輪葉輪3側彎曲的凸緣25b,在平坦部25a附設有與側部罩5的內側面相面對的摩擦墊28。離合器分離活塞25以能夠沿軸方向在使該摩擦墊28壓接于側部罩5的內側面的連接位置和從其內壁離開的非連接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能夠滑動地支承于渦輪葉輪3的輪轂3h的外周面。如圖I及圖2所示,在離合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在形成于鎖止離合器(L)的離合器分離活塞(25)的、環狀的彈簧收納槽(31)中,以呈環狀排列的方式收納多個減震彈簧(32),并且,將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32)之間的多個第1傳動爪(33)設于離合器分離活塞(25),且將與第1傳動爪(33)相面對并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32)之間的鋼板制的多個第2傳動爪(34)分別分離獨立地固定于渦輪葉輪(3),其中,利用基座部(34a)和爪部(34b)構成所述各第2傳動爪(34),所述基座部(34a)的長邊朝向渦輪葉輪(3)的周方向(C)并且短邊朝向渦輪葉輪(3)的軸方向(S),所述爪部(34b)從該基座部(34a)的一個長邊部(34a1)的中間部突出并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32)之間,通過焊接(W)將所述基座部(34a)的兩短邊部(34a3,34a3)固定于渦輪葉輪(3),所述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部(34a)的、位于所述爪部(34b)的兩側的未焊接于渦輪葉輪(3)的所述長邊部(34a1)設有缺口(45),該缺口(45)在第2傳動爪(34)傳遞轉矩時使該長邊部(34a1)容易撓曲。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5.13 JP 2011-1079241.一種帶鎖止離合器的流體傳動裝置,在形成于鎖止離合器(L)的離合器分離活塞(25)的、環狀的彈簧收納槽(31)中,以呈環狀排列的方式收納多個減震彈簧(32),并且,將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32)之間的多個第I傳動爪(33)設于離合器分離活塞(25),且將與第I傳動爪(33)相面對并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32)之間的鋼板制的多個第2傳動爪(34)分別分離獨立地固定于渦輪葉輪(3),其中,利用基座部(34a)和爪部(34b)構成所述各第2傳動爪(34),所述基座部(34a)的長邊朝向渦輪葉輪(3)的周方向(C)并且短邊朝向渦輪葉輪(3)的軸方向(S),所述爪部(34b)從該基座部(34a)的一個長邊部(34al)的中間部突出并插入到相鄰的減震彈簧(32)之間,通過焊接(W)將所述基座部(34a)的兩短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內直斗,杉本義憲,鈴木健吾,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豊技研,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