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垃圾清理機屬環境保護機械領域,目的是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低、水面垃圾清理效果好的機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組成,其機架為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所共有,作業機構置機架前部,并通過滑道和轉軸固定在機架上,行走機構固定于機架后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清理水上垃圾效率高,凈化水源效果顯著,有利于環境保護;動力來自人力,勞動強度低,且對水沒有二次污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利于實現和推廣應用;亦可作為水陸兩用的娛樂和健身設施。(*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環境保護機械領域。
技術介紹
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而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 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幾乎有一半 的城市缺水,而水資源的污染使形勢更加嚴峻,保護水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國內大小湖泊.江河等水面垃圾污染愈發嚴重,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受到的威 脅越來越大,2005年冬天,松花江大片的水資源受到污染,使下游的哈爾濱停水四天;2007 年的5月29日太湖藍藻全面爆發,太湖水美的歌謠一去不返,無錫城中家家水臭;同年7月 2日至4日,江蘇省沭陽縣自來水停水44小時,而原因是來自上游的不明污染團。三峽蓄 水以來,庫區各區縣打撈點從江面上撈出的垃圾數量驚人,4天時間撈起的漂浮物裝了 3000 多條編織袋,每袋有30 40公斤。長江上的漂浮物屢撈不絕.令人頭疼。相關部門大多采取的是不定期人工打撈的辦法,然而這種方法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 周期長,往往是動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效果卻不明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低、水面垃圾清理效果好的水面垃 圾清理機。本技術由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組成,其機架17為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所共有,作 業機構置機架17前部,并通過滑道3和轉軸6固定在機架17上,行走機構固定于機架17后 部。行走機構由車架16、浮筒IO、前輪(轉向舵)12、后輪(螺旋槳)15和遮陽蓬8組成, 車架16由自行車架改裝而成,用螺栓鉸接三點在機架17上;浮筒10固定于機架17兩側且 對稱分布;前輪12兩側由圓環形鐵片封閉,并固定于車架16前部;后輪15輻條由葉片鑲嵌 其中,后輪15經軸承與車架16連接,并置于車架16后部;遮陽蓬8置于機架17上。作業機構由曲柄滑塊機構和杠桿增力機構組成,而曲柄滑塊機構由曲柄4、滑塊ll、滑 道3和衍生連桿2組成,曲柄4的一端通過鍵在連接點B與轉軸6相連,與轉軸6 —起旋轉; 衍生連桿2由兩根桿固接,夾角為150° ;衍生連桿2的一端與滑塊11鉸接,滑塊11可沿 滑道3往復移動;衍生連桿2的前端由鉸接副與斗1上的連接點A連接,翻斗銷9固定于斗 1后端,衍生連桿2的前端有限位裝置。杠桿增力機構由杠桿14.連接桿13.桿件7組成,桿件7上裝有棘輪D,并與轉軸6螺紋 連接;杠桿14的中點通過鉸接副與機架17連接,彈簧C與杠桿14中點鉸接;杠桿14 一端由 鉸接副與連接桿13鉸接,另一端裝有腳蹬踏板E;收集箱5固定于機架17上。本技術的工作過程如下人腳的蹬踏力作用在杠桿14上的腳蹬踏板E處,使杠桿14擺動一定的角度,杠桿14 的轉動帶動連接桿13運動,從而使桿件7旋轉一定的角度;由于桿件7上的棘輪D與轉軸6 相連,當桿件7逆時針旋轉時,帶動轉軸6旋轉,所以當杠桿14往復擺動時,桿件7也往復 運動,當桿件7逆時針轉動時,帶動轉軸6—起轉動,順時針轉動時轉軸6不動,通過桿件 7多次轉動,帶動轉軸6間歇整軸旋轉;轉軸6與曲柄4通過鍵連接,從而帶動了曲柄4的 旋轉;當曲柄4轉動,帶動衍生連桿2,其上滑塊11再沿滑道3直線往復運動,使得衍生連 桿2上的連接點A實現特定的軌跡。在連接點A鉸接斗1,衍生連桿2前端有限位機構,使斗1可在一定范圍內轉動;斗1 通過A點運動完成前推、上升、翻轉和回程四個過程,其中翻斗過程由翻斗銷9撞擊收集箱 5的前沿實現,當斗l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斗1上的翻斗銷9碰到收集箱5的前沿,從而實 現斗1的翻轉,將垃圾倒入收集箱5,隨著斗l繼續運動,由于自重而回位。本技術的積極效果在于1. 清理水上垃圾效率高,;凈化水源效果顯著,有利于環境保護;2. 動力來自人力,勞動強度低對水沒有二次污染;3. 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利于實現和推廣應用;4. 亦可作為水陸兩用的娛樂、健身設施。附圖說明圖1為水面垃圾清理機的左視圖 圖2為水面垃圾清理機的俯視圖 圖3為水面垃圾清理機的三維圖 圖4為曲柄滑塊六連桿機構的原理圖其中1.斗2.衍生連桿3.滑道4.曲柄5.收集箱6.轉軸7.桿件8.遮 陽蓬9.翻斗銷10.浮筒11.滑塊12.前輪(轉向舵)13.連接桿14.杠桿15.后 輪(螺旋漿)16.車架17.機架A.連接點B。連接點C.彈簧D.棘輪 E.腳蹬踏板具體實施方案本技術由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組成,其機架17為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所共有.,作 業機構用螺栓固定在機架17龍部5并-通過滑道3和轉軸6固定在機架17上,行走機構用螺栓固定于機架17后部,機架17連接處均由螺栓連接,便于拆裝;遮陽蓬8用螺栓固連在機 架17上。行走機構由車架16、浮筒IO、前輪(轉向舵)12、后輪(螺旋槳)15和遮陽蓬8組成, 車架16由自行車架改裝而成,用螺栓鉸接三點在機架17上;浮筒10用三個U形卡固定在機 架17兩側,且對稱分布;前輪12兩側由圓環形鐵片封閉,并固定于車架16前部;后輪15 輻條由葉片鑲嵌其中,后輪15經軸承與車架16連接,并置于其后部;遮陽蓬8用螺栓固連 在機架17上。作業機構由曲柄滑塊機構和杠桿增力機構組成,而曲柄滑塊機構由曲柄4、滑塊ll、滑 道3和衍生連桿2組成,曲柄4的一端通過鍵在連接點B與轉軸6相連,與轉軸6 —起旋轉; 衍生連桿2由兩根桿固接,夾角為150° ;衍生連桿2的一端與滑塊11鉸接,滑塊11可沿 滑道3往復移動;衍生連桿2的前端由鉸接副與斗1上的連接點A連接,翻斗銷9固定于斗 l后端,衍生連桿2的前端有限位裝置,將斗1限定在一定的角度內翻轉。杠桿增力機構由杠桿14、連接桿13和桿件7組成,桿件7上裝有棘輪D,并與轉軸6 螺紋連接,可帶動轉軸6單方向旋轉;杠桿14的中點通過鉸接副與機架17連接,杠桿14 可繞鉸接點轉動;彈簧C與杠桿14中點鉸接,可以起到幫助復位的作用;杠桿14一端由鉸 接副與連接桿13鉸接,另一端裝有腳蹬踏板E;收集箱5固定于機架17上。權利要求1.一種水面垃圾清理機,由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機架(17)為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所共有,作業機構置機架(17)前部,并通過滑道(4)和轉軸(6)固定在機架(17)上,行走機構固定于機架(17)后部。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垃圾清理機,其中所述的行走機構由車架(16)、浮筒(10)、前輪(12)、后輪(15)和遮陽蓬(8)組成,其特征在于車架(16)由自行車架改裝而成,用螺栓鉸接三點在機架(17)上;浮筒(10)固定于機架兩側且對稱分布;前輪(12)兩側由圓環形鐵片封閉,并固定于車架(16)前部;后輪(15)輻條由葉片鑲嵌其中,后輪(15)經軸承與車架(16)連接,并置于車架(16)后部;遮陽蓬(8)置于機架(17)上。3.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垃圾清理機,其中所述的作業機構由曲柄滑塊機構和杠桿增力機構組成,而曲柄滑塊機構由曲柄(4)、滑塊(11)、滑道(3)和衍生連桿(2)組成,其特征在于曲柄(4)的一端通過鍵在連接點(B)與轉軸(6)相連;衍生連桿(2)由兩根桿固接,夾角為150° ;衍生連桿(2)的一端與滑塊(11)鉸接,滑塊(li)可沿滑道(3)往復移動;衍生連桿(2)的前端由鉸接副與斗(1)上的連接點(A)連接,翻斗銷(9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面垃圾清理機,由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組成,其特征在于機架(17)為行走機構和作業機構所共有,作業機構置機架(17)前部,并通過滑道(4)和轉軸(6)固定在機架(17)上,行走機構固定于機架(17)后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晟,韓東,孟坤,樊成,吳桐,張玉新,
申請(專利權)人:陳曉華,張玉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2[中國|長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