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型三刀刃鉆頭,主要使用于印刷電路板鉆孔作業,其包含有鉆身部與鉆柄部,其鉆身部用來在印刷電路板上鉆孔,而鉆柄部則用以固定于鉆孔機;其中,鉆身部尖端以同一角度研磨成三個切削面,在兩兩切削面形成一棱線,而三條棱線交會處形成錐形尖點,且棱線的兩側分別形成切刃部及溝槽部,由兩相對面的切刃部與溝槽部形成較大的排屑空間,使之可快速排屑,且因切削力平均分布于三個切刃部,相對提高鉆頭的壽命。(*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有關微型三刀刃鉆頭,尤指一種使用于印刷電路板鉆孔作業,其包含有鉆身部與鉆柄部,其鉆身部用來在印刷電路板上鉆孔,而鉆柄部則用以固定在鉆孔機的鉆頭結構。
技術介紹
印刷電路板制程中的鉆孔作業,由于印刷電路板為玻璃纖維及環氧樹脂積層板兩面或中間壓合銅箔而成,基本上材質的樹脂約占了整體體積70%以上,其熱變形溫度在90℃至150℃,也即鉆孔中溫度如果超過150℃,鉆屑立即成融熔狀態,而黏著在鉆頭及孔壁上,稱做膠渣,而膠渣的多寡會增加后續制程的困難度,目前鉆頭的壽命約為1500至2000次(以2至4片疊起一起鉆孔作為一次),且必須在10分鐘內完成,而鉆頭轉速約為10萬轉,其鉆頭前端溫度更是高達300℃至500℃,因此鉆頭排屑性就更加重要了;為配合電子產品朝微小化,所以鉆頭的尺寸變小,對孔位精度要求更大幅提高,所以鉆頭的定位性及剛性也變得更為重要。習知印刷電路板所使用的鉆頭,請參閱圖1A,多沿用傳統式二刀刃鉆頭a,雖經業者不斷改良,然而其主要缺點仍為孔位易偏、鉆身易斷、孔壁品質不良等等,依然無法有效改善,這是二刀刃鉆頭a受限于其外形而來,分析如下1.剛性與排屑性請參閱圖1A、1B,二刀刃鉆頭a鉆身b剖面略呈二邊大而中間小的長條形,且為了更好的排屑性,芯厚c必須隨之變薄,如此一來,其鉆身b的剛性就變得越差,當鉆尖d旋轉刺入板材后,倘若鉆身b剛性不足,則易因鉆尖d在切削時,遇到材料內部的阻力而折斷,或因鉆身b彎曲而造成孔偏。2.定位請參閱圖2A、2B、2C,二刀刃鉆頭a的中心頂點e,為兩對切刃面a1與排屑面a2交界線的相交點,其于制造時,多數的鉆頭兩邊交界線因鉆身b直徑在公差范圍內的些微差異,而無確實的相交點,形成兩對切刃面a1與排屑面a2重疊、分離的情形,而中心頂點就不會交會于一點,故無法達到正確的定位,由上述可知,習知的二刀刃鉆頭a有以上的缺點,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方便制作的具有三切刃部的微型鉆頭,可達到快速切削并排屑的目的,并能定位確實而穩定孔洞形狀,且提高鉆頭的壽命。一種微型三刀刃鉆頭,其主要結構包含有鉆身部與鉆柄部,其中鉆身部用來在印刷電路板上鉆孔,而鉆柄部則用以固定在鉆孔機,鉆身部尖端以同一角度研磨成三個切削面,于兩兩切削面形成一棱線,而三條棱線交會處形成一錐形尖點,且在棱線的兩側分別形成切刃部及溝槽部,由兩相對面的切刃部與溝槽部形成較大的排屑空間。由上述結構可知,其具有三個切刃部且排屑空間加大,可增加切削及排屑的速度,因三切刃部互成120度,在旋轉切削時互相制衡,不但對鉆身的剛性影響較小,鉆頭不會因切削阻力而震動、偏擺,因此所鉆的孔真圓度及孔壁品質相對變好,且其切削效率大幅度提高,經試驗測試發現斷針及孔偏程度降低80%以上,且鉆頭的壽命相對地提高許多;由鉆身上方剖面觀之,其為一三叉形的結構,切刃部與溝槽部會形成有如補強肋的結構,可增強鉆身部的剛性,且研磨鉆尖三切刃時,均采同一角度研磨,其三條轉折的棱線會恰好在中心形成錐形尖點,且不會因鉆身直徑的差異而有所變化,使得定位更加精準確實,而在進行研磨鉆頭的作業時,因鉆頭切削面相對于鉆身僅需固定同一角度,使得研磨機構可大幅簡化,磨尖作業更為迅速確實,不像二刀刃鉆頭切削面有兩種角度磨尖作業較困難、緩慢。附圖說明圖1A為習知結構的側視圖。圖1B為習知結構的俯視圖。圖2A為習知鉆尖的俯視圖(一)。圖2B為習知鉆尖的俯視圖(二)。圖2C為習知鉆尖的俯視圖(三)。圖3為本技術的立體示意圖。圖4A為本技術鉆尖的俯視圖。圖4B為本技術鉆身的側視圖。圖5A為本技術的排屑空間示意圖(一)。圖5B為本技術的排屑空間示意圖(二)。符號簡單說明1......鉆頭 10......鉆身部20......鉆柄部30......錐部 11......切削面12......錐形尖點13......排屑空間 14......槽背寬15......槽寬11a...切刃部 11b...溝槽部 11c...棱線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3、4A、4B,一種微型三刀刃鉆頭,鉆頭1的主要結構包含有鉆身部10與鉆柄部20,其中鉆身部10由鉆柄部20向前延伸一段距離,因鉆身部與鉆柄部的圓徑相差甚多,且為同心圓的型態,故在鉆身部10與鉆柄部20的交會處,有一明顯的兩段式的錐部30,作為吸收其圓徑落差的緩沖,而在鉆身部10尖端以同一角度研磨成三個切削面11,兩兩切削面11會形成一棱線11c,而三條棱線11c交會處形成一錐形尖點12,且在棱線11c的兩側分別形成切刃部11a及溝槽部11b,由兩相對面的切刃部11a與溝槽部11b形成較大的排屑空間13。請參閱圖5A、5B,為本技術的排屑空間示意圖,如果槽背寬14越小的話,槽寬15就變大,所以排屑空間13就變大,但是相對地切刃部11a就會變薄,切削性就會變差,甚至容易造成鉆頭1的損耗;而錐形尖點12越靠近整個鉆身部10的圓心時,其定位效果就會更好,而錐形尖點12取決于三個切削面11所形成的棱線11c,且切削面11因互成120度而在旋轉切削時可互相制衡,鉆頭1不會因切削阻力而震動、偏擺,因此所鉆的孔真圓度及孔壁品質相對變好,而在進行磨鉆尖的作業時,因鉆頭1切削面11相對于鉆身部10僅有一個角度,使得研磨機構可大幅簡化,磨尖作業更為迅速確實。經試驗制作,依照下列方式所制作出來的鉆頭1最能達到加快切削排屑的速度,其中鉆頭1的鉆身部10螺旋角為20度至45度,切刃部11a長為鉆身部10直徑的0.15至0.4倍,鉆尖棱線11c長為鉆身部10直徑的0.1至0.3倍,鉆身部10槽寬15為鉆身部10直徑的0.5至0.8倍,鉆身部10槽背寬14為鉆身部10直徑的0.1至0.3倍。綜上所述,本技術的微型三刀刃鉆頭,藉由具有三片式的切刃部并有更大的排屑空間,確實可以達到快速切削、排屑的目的,且因三切刃部互成120度在旋轉切削時互相制衡,增加了鉆頭的壽命,也可達到定位確實、穩定孔洞形狀的功效。權利要求1.一種微型三刀刃鉆頭,其主要結構包含有鉆身部與鉆柄部,其中鉆身部用來在印刷電路板上鉆孔,而鉆柄部則用以固定在鉆孔機;其特征在于鉆身部是由鉆柄部向前延伸一段距離,且在鉆身部與鉆柄部的交會處,有一明顯的兩段式的錐部,而在鉆身部尖端以同一角度研磨成三個切削面,兩兩切削面形成一棱線,而三條棱線交會處形成一錐形尖點,且在棱線的兩側分別形成切刃部及溝槽部,由兩相對面的切刃部與溝槽部形成較大的排屑空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三刀刃鉆頭,其特征在于鉆頭的鉆身部螺旋角為20度至45度。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三刀刃鉆頭,其特征在于切刃部長為鉆身部直徑的0.15至0.4倍。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三刀刃鉆頭,其特征在于鉆尖棱線長為鉆身部直徑的0.1至0.3倍。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三刀刃鉆頭,其特征在于鉆身部槽寬為鉆身部直徑的0.5至0.8倍。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三刀刃鉆頭,其特征在于鉆身部槽背寬為鉆身部直徑的0.1至0.3倍。專利摘要一種微型三刀刃鉆頭,主要使用于印刷電路板鉆孔作業,其包含有鉆身部與鉆柄部,其鉆身部用來在印刷電路板上鉆孔,而鉆柄部則用以固定于鉆孔機;其中,鉆身部尖端以同一角度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型三刀刃鉆頭,其主要結構包含有鉆身部與鉆柄部,其中鉆身部用來在印刷電路板上鉆孔,而鉆柄部則用以固定在鉆孔機;其特征在于:鉆身部是由鉆柄部向前延伸一段距離,且在鉆身部與鉆柄部的交會處,有一明顯的兩段式的錐部,而在鉆身部尖端以同一角度研磨成三個切削面,兩兩切削面形成一棱線,而三條棱線交會處形成一錐形尖點,且在棱線的兩側分別形成切刃部及溝槽部,由兩相對面的切刃部與溝槽部形成較大的排屑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顏燦然,
申請(專利權)人:顏燦然,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