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涉及夾緊技術領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框架,所述底板的頂部一側位置固定安裝有第一電動伸縮桿,所述底板的頂部另一側位置固定安裝有滑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那么在對零部件本體進行夾持作業時,使用者則先將零部件本體給放入到受力板的表面上,放入完畢后,第一電動伸縮桿則開始伸出,伸出時會一并帶動滑桿伸出,那么兩者的伸出則實現受力板可以上升,上升到夾板的位置后,其第二電動伸縮桿則伸出,伸出實現可以推動夾板向零部件本體的表面靠攏,靠攏至與零部件本體的表面相貼合,貼合后則實現對零部件本體進行限位作業。位作業。位作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夾緊
,尤其涉及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工件在定位的基礎上由于加工時工件受外力較大主要是切削力定位一般會被破壞,這時就需要對工件施加夾緊力,以防止工件移動,這個就叫做夾緊。
[0003]現有的,如中國專利號:CN215281024U中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沿豎直方向設有滑動裝置,滑動裝置沿水平方向上設有若干組夾持裝置;夾持裝置包括伸縮缸和夾具;伸縮缸的一端與滑動裝置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移動板固定連接,該裝置的夾緊工序較為復雜,使得會降低適用性,從而不適用于不同的人群。
[0004]在對沖壓夾緊裝置工作時,其大多數則是采用人工手動控制夾緊組件然后對零部件進行夾緊作業,那么此夾緊方式則可能會存在有夾緊不到位或者是力度不夠到位,從而可能會導致零部件在被沖壓作業時會有亂動的情況發生,使得沖壓完畢后的零部件達不到預期值,則需要對零部件再次進行夾緊沖壓作業,從而會增加工作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對沖壓夾緊裝置工作時,其大多數則是采用人工手動控制夾緊組件然后對零部件進行夾緊作業,那么此夾緊方式則可能會存在有夾緊不到位或者是力度不夠到位,從而可能會導致零部件在被沖壓作業時會有亂動的情況發生,使得沖壓完畢后的零部件達不到預期值,則需要對零部件再次進行夾緊沖壓作業,從而會增加工作成本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框架,所述底板的頂部一側位置固定安裝有第一電動伸縮桿,所述底板的頂部另一側位置固定安裝有滑桿,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桿和滑桿的伸出端固定連接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的頂部中心處設置有零部件本體,所述第一框架的兩側內表面中心處開設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內表壁中心處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第一框架的兩側外表面前后位置開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圓孔,所述滑塊的外表面貫穿設置有定位銷,所述滑塊的另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所述受力板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的前后內表面靠近兩側邊緣處開設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內表壁滑動連接有夾板,所述夾板和第二框架的相對一側設置有彈簧,所述第一框架的前表面固定安裝有透明板。
[0007]優選的,所述定位銷的外表面與圓孔的內表壁滑動連接,所述定位銷的表面貫穿第一框架的表面。
[0008]優選的,所述第二電動伸縮桿的伸出端貫穿第二框架的表面,且與夾板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夾板的外表面與零部件本體的外表面滑動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夾板的底部表面與受力板的底部表面滑動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彈簧的一端與夾板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另一端與第二框架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0011]優選的,所述第一框架的內頂部中心處固定安裝有第三電動伸縮桿,所述第三電動伸縮桿的伸出端固定連接有沖壓組件。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0013]1、本技術中,那么在對零部件本體進行夾持作業時,使用者則先將零部件本體給放入到受力板的表面上,放入完畢后,第一電動伸縮桿則開始伸出,伸出時會一并帶動滑桿伸出,那么兩者的伸出則實現受力板可以上升,上升到夾板的位置后,其第二電動伸縮桿則伸出,伸出實現可以推動夾板向零部件本體的表面靠攏,靠攏至與零部件本體的表面相貼合,貼合后則實現對零部件本體進行限位作業,并且在靠攏時,夾板則是通過第二滑槽實現移動,第二滑槽的設置,實現可以對夾板進行限位,使得夾板在將零部件本體限位時不會出現有亂動的情況發生,并且夾板也可以通過彈簧的擴張力,實現可以提高夾板的夾持效果,使得零部件本體后續在被沖壓作業時,不會出現有亂動的情況發生,也使得沖壓完畢后的零部件本體可以達到預期值。
[0014]2、本技術中,那么在遇到比較高的零部件本體時,使用者則可以將定位銷拽出,使得定位銷不再對滑塊進行限位,然后手動將滑塊上升到與零部件本體相對應的位置,當滑塊在上升的同時第二電動伸縮桿和第二框架上升,那么自此也實現了夾板可以上升,從而使得本夾緊裝置可以適用于高度不同的零部件本體,進一步提高了本裝置的適用性,那么滑塊與零部件本體相對應后,使用者則可以重新將定位銷插入,實現對滑塊的限位,防止滑塊會有滑動的情況發生,也實現了后續夾緊作業可以正常地進行。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提出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圖1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
[0018]圖4為圖2中B處的放大圖。
[0019]圖例說明:1、底板;2、第一框架;3、透明板; 4、滑桿; 5、第一電動伸縮桿; 6、第一滑槽; 7、圓孔; 8、定位銷; 9、滑塊;10、第三電動伸縮桿;11、沖壓組件;12、受力板;13、第二電動伸縮桿;14、零部件本體;15、第二框架;16、夾板;17、第二滑槽;18、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還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技術并不限于下面公開說明書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22]實施例1,如圖1
?
圖4所示,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包括底板1,底板
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框架2,底板1的頂部一側位置固定安裝有第一電動伸縮桿5,底板1的頂部另一側位置固定安裝有滑桿4,第一電動伸縮桿5和滑桿4的伸出端固定連接有受力板12,受力板12的頂部中心處設置有零部件本體14,第一框架2的兩側內表面中心處開設有第一滑槽6,第一滑槽6的內表壁中心處滑動連接有滑塊9,第一框架2的兩側外表面前后位置開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圓孔7,滑塊9的外表面貫穿設置有定位銷8,滑塊9的另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13,受力板12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框架15,第二框架15的前后內表面靠近兩側邊緣處開設有第二滑槽17,第二滑槽17的內表壁滑動連接有夾板16,夾板16和第二框架15的相對一側設置有彈簧18,第一框架2的前表面固定安裝有透明板3。
[0023]其整個實施例1達到的效果為,第一電動伸縮桿5與滑桿4的相互配合,實現受力板12可以上升或者下降,滑桿4的設置,實現防止受力板12的另一側位置會有傾斜的情況發生,使得可以給受力板12提供支撐力,第一滑槽6和滑塊9的設置,實現第二電動伸縮桿13和第二框架15上升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沖壓汽車零部件的快速夾緊裝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框架(2),所述底板(1)的頂部一側位置固定安裝有第一電動伸縮桿(5),所述底板(1)的頂部另一側位置固定安裝有滑桿(4),所述第一電動伸縮桿(5)和滑桿(4)的伸出端固定連接有受力板(12),所述受力板(12)的頂部中心處設置有零部件本體(14),所述第一框架(2)的兩側內表面中心處開設有第一滑槽(6),所述第一滑槽(6)的內表壁中心處滑動連接有滑塊(9),所述第一框架(2)的兩側外表面前后位置開設有若干個均勻分布的圓孔(7),所述滑塊(9)的外表面貫穿設置有定位銷(8),所述滑塊(9)的另一側外表面固定連接有第二電動伸縮桿(13),所述受力板(12)的頂部設置有第二框架(15),所述第二框架(15)的前后內表面靠近兩側邊緣處開設有第二滑槽(17),所述第二滑槽(17)的內表壁滑動連接有夾板(16),所述夾板(16)和第二框架(15)的相對一側設置有彈簧(18),所述第一框架(2)的前表面固定安裝有透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木森,黃云,吳應舉,
申請(專利權)人:阜陽常陽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