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屬于風電軸承底座技術領域,其包括底座主體,所述底座主體下設有四個固定桿,所述底座主體下設有兩個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個兩放置孔,所述放置孔與固定桿搭接,所述放置孔內設有定位機構,所述安裝板的一側設有轉動機構,所述定位機構與轉動機構連接。該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通過設置安裝板、固定桿、轉動桿、線繩、支撐板、第二彈簧、定位桿和限位孔,在轉動桿、線繩、定位桿和限位孔的相互配合下,轉動桿帶動線繩進行收卷,便可實現定位桿與限位孔的分離,進一步對底座主體進行安裝和拆卸,從而使得安裝拆卸操作方便快捷,同時也方便后續的維修操作。也方便后續的維修操作。也方便后續的維修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
[0001]本技術屬于風電軸承底座
,具體為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
技術介紹
[0002]風電軸承底座是用于固定安裝軸承的一個支座,風電設備在進行搭建時,需要使用到軸承底座進行固定支撐,但現有的風電軸承底座大多數通過多個螺栓將其進行固定,當風電軸承底座出現故障需要維修時,需要工作人員使用工具反復對其進行拆卸,才能對其進行后續維修操作,使得拆卸操作較為繁瑣且方便進行維修,因此,需要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來對上述問題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解決了拆卸操作較為繁瑣且方便進行維修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包括底座主體,所述底座主體下設有四個固定桿,所述底座主體下設有兩個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個兩放置孔,所述放置孔與固定桿搭接,所述放置孔內設有定位機構,所述安裝板的一側設有轉動機構,所述定位機構與轉動機構連接,所述固定桿的側面設有限位孔,所述定位機構與限位孔搭接,所述定位機構與安裝板搭接,所述安裝板上設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與底座主體搭接。
[0005]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防護機構包括放置槽,所述放置槽開設在安裝板上,所述放置槽內設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另一端與底座主體搭接。
[0006]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定位機構包括滑套和滑槽,所述滑套設在放置孔內,所述滑套內設有定位桿,所述定位桿與限位孔搭接。
[0007]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定位桿的另一端設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下設有滑塊,所述滑槽開設在安裝板內。
[000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滑塊滑動連接在滑槽內,所述支撐板的正面設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另一端與安裝板連接。
[000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轉動機構包括定位軸承,所述定位軸承設在安裝板的一側,所述定位軸承內設有轉動桿。
[00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方案:所述轉動桿的側面設有兩個線繩,所述線繩與支撐板連接。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該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通過設置安裝板、固定桿、轉動桿、線繩、支撐板、第二彈簧、定位桿和限位孔,首先控制轉動桿轉動,轉動桿轉動的同時對兩個線繩進行收卷,使得兩個線繩帶動兩個支撐板和兩個定位桿往相互靠近的方向運動,然后控制底座主體帶動固定桿與放置孔接觸,當固定桿與放置孔的底部接觸時,松開轉動桿,使得第二彈簧
帶動兩個支撐板和兩個定位桿往相互遠離的方向運動,使得定位桿與限位孔接觸,進而對底座主體安裝固定,在轉動桿、線繩、定位桿和限位孔的相互配合下,轉動桿帶動線繩進行收卷,便可實現定位桿與限位孔的分離,進一步對底座主體進行安裝和拆卸,從而使得安裝拆卸操作方便快捷,同時也方便后續的維修操作。
[0013]2、該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通過設置放置槽和第一彈簧,放置槽對第一彈簧起到支撐和限位收納作用,同時在第一彈簧的彈性作用下,可以對底座主體在安裝下放的過程中起到較好的緩沖作用。
[0014]3、該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通過設置定位軸承和轉動桿,定位軸承對轉動桿起到支撐和限位作用,從而保證了轉動桿在定位軸承內部轉動的過程中不會出現隨意晃動的現象,同時通過轉動桿則使得工作人員對線繩的拉動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底座主體側視剖面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安裝板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技術安裝板側視剖面立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技術圖4中A部分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底座主體;2、安裝板;3、轉動機構;31、轉動桿;32、定位軸承;33、線繩;4、固定桿;5、限位孔;6、放置孔;7、防護機構;71、放置槽;72、第一彈簧;8、定位機構;81、滑套;82、定位桿;83、支撐板;84、滑槽;85、滑塊;86、第二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22]如圖1
?
5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包括底座主體1,底座主體1下設有四個固定桿4,底座主體1下設有兩個安裝板2,安裝板2上開設有個兩放置孔6,放置孔6與固定桿4搭接,通過設置放置孔6和固定桿4,放置孔6對固定桿4起到支撐和前后左右進行限位作用;
[0023]放置孔6內設有定位機構8,定位機構8包括滑套81和滑槽84,滑套81設在放置孔6內,滑套81內設有定位桿82,定位桿82與限位孔5搭接,定位桿82的另一端設有支撐板83,支撐板83下設有滑塊85,滑槽84開設在安裝板2內,滑塊85滑動連接在滑槽84內,支撐板83的正面設有第二彈簧86,第二彈簧86的另一端與安裝板2連接,通過設置滑套81,滑套81對定位桿82起到支撐和限位作用,使得定位桿82在滑套81內平穩的滑動;通過定位桿82和限位孔5,限位孔5對定位桿82起到支撐和限位作用,從而保證了定位桿82在限位孔5內不會出現隨意晃動的現象;通過設置滑塊85和滑槽84,滑槽84對滑塊85起到支撐和限位作用,使得滑塊85在滑槽84內平穩的前后滑動;通過設置支撐板83和第二彈簧86,支撐板83對第二彈簧86起到支撐和限位作用,同時根據第二彈簧86的作用下,進而使得第二彈簧86帶動支撐板83復位,從而便可實現定位桿82與限位孔5進行限位作用;
[0024]安裝板2的一側設有轉動機構3,轉動機構3包括定位軸承32,定位軸承32設在安裝板2的一側,定位軸承32內設有轉動桿31,轉動桿31的側面設有兩個線繩33,線繩33與支撐
板83連接,通過設置定位軸承32、轉動桿31和線繩33,定位軸承32對轉動桿31起到支撐和限位作用,使得轉動桿31在定位軸承32內平穩的轉動,同時兩個線繩33與轉動桿31的接觸位置設置成上下錯位方式,轉動桿31則方便工作人員對線繩33的拉動,進而方便對底座主體1的安裝和拆卸;
[0025]定位機構8與轉動機構3連接,固定桿4的側面設有限位孔5,定位機構8與限位孔5搭接,定位機構8與安裝板2搭接,安裝板2上設有防護機構7,防護機構7包括放置槽71,放置槽71開設在安裝板2上,放置槽71內設有第一彈簧72,第一彈簧72的另一端與底座主體1搭接,防護機構7與底座主體1搭接,通過設置放置槽71和第一彈簧72,放置槽71對第一彈簧72起到支撐和限位作用,同時第一彈簧72可以對下放的底座主體1進行緩沖,從而保證了底座主體1與安裝板2在安裝下放的過程中不會發生碰撞的情況。
[0026]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為:
[0027]安裝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包括底座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主體(1)下設有四個固定桿(4),所述底座主體(1)下設有兩個安裝板(2),所述安裝板(2)上開設有個兩放置孔(6),所述放置孔(6)與固定桿(4)搭接,所述放置孔(6)內設有定位機構(8),所述安裝板(2)的一側設有轉動機構(3),所述定位機構(8)與轉動機構(3)連接,所述固定桿(4)的側面設有限位孔(5),所述定位機構(8)與限位孔(5)搭接,所述定位機構(8)與安裝板(2)搭接,所述安裝板(2)上設有防護機構(7),所述防護機構(7)與底座主體(1)搭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機構(7)包括放置槽(71),所述放置槽(71)開設在安裝板(2)上,所述放置槽(71)內設有第一彈簧(72),所述第一彈簧(72)的另一端與底座主體(1)搭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方便維修的風電軸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8)包括滑套(8...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殷洪榮,王衛,孫洋,李喜明,赫全富,
申請(專利權)人:銳特爾克大連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