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公務艙座椅生產技術領域,且公開了支板裝配工裝,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直線滑軌,所述底部框架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支板定位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椅管壓緊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該支板裝配工裝,具備設備效率高,自動定位,快捷方便,提高產品質量,設備通過伺服加工裝自動定位、氣缸夾緊,關鍵尺寸精準,單人可完成操作,擴展能力強,新產品只需在觸摸屏上設置參數即可自動定位等優點。只需在觸摸屏上設置參數即可自動定位等優點。只需在觸摸屏上設置參數即可自動定位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支板裝配工裝
[0001]本技術涉及公務艙座椅生產
,具體為支板裝配工裝。
技術介紹
[0002]座椅是一種有靠背、有的還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沒有椅子,“椅”本是木名,公務艙座椅為座椅的一個分支,在公務艙座椅生產過程中,是將一個個生產好的零件拼接而成,其中就有支板裝配。
[0003]傳統的支板裝配為人工裝配,能達到支板的裝配效果,但是在裝配的過程中效率較為低下,需要反復測量后方能定位;準確性差,沒有定位工裝將工件固定,裝配出來的產品經常不合格和需要多人配合,定位、擰緊、鉚接等均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故而提出支板裝配工裝用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支板裝配工裝,具備設備效率高,自動定位,快捷方便,提高產品質量,設備通過伺服加工裝自動定位、氣缸夾緊,關鍵尺寸精準,單人可完成操作,擴展能力強,新產品只需在觸摸屏上設置參數即可自動定位等優點,解決了傳統的支板裝配為人工裝配,能達到支板的裝配效果,但是在裝配的過程中效率較為低下,需要反復測量后方能定位;準確性差,沒有定位工裝將工件固定,裝配出來的產品經常不合格和需要多人配合,定位、擰緊、鉚接等均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問題。
[0006]技術方案
[0007]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支板裝配工裝,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直線滑軌,所述底部框架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支板定位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椅管壓緊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所述直線滑軌的底部固定連接有伺服機構連接板,所述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板定位伺服模組,所述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板定位伺服模組,所述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端部支板定位伺服模組。
[0008]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09]該支板裝配工裝,具備設備效率高,自動定位,快捷方便,提高產品質量,設備通過伺服加工裝自動定位、氣缸夾緊,關鍵尺寸精準,單人可完成操作,擴展能力強,新產品只需在觸摸屏上設置參數即可自動定位等優點。
[0010]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11]進一步,所述底部框架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導料槽,所述底部框架的前部固定連接有襯管定位工裝,所述底部框架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電箱。
[0012]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導料槽可以收集在安裝支板過程中掉落的碎屑,最后統一清理,減少了工作量,所述電箱可以對裝置進行配電操作。
[0013]進一步,所述第一支板定位伺服模組的移動端與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板定位伺服模組的移動端與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固定連接,所述端部支板定位伺服模組的移動端與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固定連接。
[0014]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支板定位伺服模組可以控制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左右移動,所述第二支板定位伺服模組可以控制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左右移動,所述端部支板定位伺服模組可以控制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左右移動,進而可以進行不同間隔的尺寸調整,適配不同支板的裝配。
[0015]進一步,所述椅管壓緊機構的數量為三個,所述電箱設置有復位按鈕、復位鍵、夾緊按鈕和活動支板移動按鈕。
[0016]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椅管壓緊機構可以將椅管固定在裝置上,便于支板安裝在椅板上。
[0017]進一步,所述固定支板定位機構、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和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的頂端均開設有為同一水平面上的椅管槽,所述椅管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底部框架的底端固定連接有腳輪。
[0018]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椅管槽可以用來放置椅管,使得支板安裝更加簡便。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技術結構俯視圖;
[0021]圖3為本技術圖2中A處放大圖;
[0022]圖中:1、底部框架;2、導料槽;3、襯管定位工裝;4、電箱;5、固定支板定位機構;6、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7、椅管壓緊機構;8、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9、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10、直線滑軌;11、第一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2、第二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3、端部支板定位伺服模組。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4]實施例中,由圖1
?
3給出,支板裝配工裝,本技術包括底部框架1,底部框架1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直線滑軌10,底部框架1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支板定位機構5,直線滑軌10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6,直線滑軌10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椅管壓緊機構7,直線滑軌10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8,直線滑軌10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9,直線滑軌1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伺服機構連接板,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1,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支
板定位伺服模組12,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端部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3。
[0025]固定支板定位機構5包括固定連接于底部框架1頂端的固定板,固定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定位板。
[0026]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8包括滑動連接于直線滑軌10的外側的滑動板,滑動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定位板。
[0027]椅管壓緊機構7由移動板,夾緊氣缸,上夾緊板和下夾緊板組成,啟動夾緊氣缸上夾緊板將會上下移動,進而配合下夾緊板將椅管進行固定。
[0028]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6和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9均由滑動板,夾緊氣缸,限位板和夾緊頭組成,啟動夾緊氣缸,夾緊頭將會左右移動,進而將支板通過夾緊頭與限位板進行固定。
[0029]進一步,底部框架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導料槽2,底部框架1的前部固定連接有襯管定位工裝3,底部框架1的左端固定連接有電箱4。
[0030]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導料槽2可以收集在安裝支板過程中掉落的碎屑,最后統一清理,減少了工作量,電箱4可以對裝置進行配電操作。
[0031]進一步,第一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1的移動端與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6固定連接,第二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2的移動端與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8固定連接,端部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3的移動端與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9固定連接。
[0032]第一支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支板裝配工裝,包括底部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1)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直線滑軌(10),所述底部框架(1)的頂端固定連接有固定支板定位機構(5),所述直線滑軌(10)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第一中間支板定位機構(6),所述直線滑軌(10)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椅管壓緊機構(7),所述直線滑軌(10)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第二中間支板定位機構(8),所述直線滑軌(10)的外側滑動連接有端部活動支板定位機構(9),所述直線滑軌(1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伺服機構連接板,所述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一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1),所述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2),所述伺服機構連接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端部支板定位伺服模組(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板裝配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導料槽(2),所述底部框架(1)的前部固定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濤,葉立衛,
申請(專利權)人:湖北匠達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