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太陽能板檢測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太陽能板崩邊檢測裝置,包括底板、支撐座和限位桿,所述底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座,所述底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桿,所述支撐座的外側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且位于所述支撐座的內側固定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該太陽能板崩邊檢測裝置,在工作中,通過設置的伺服電機,以及配合設置的絲桿,使用時通過伺服電機帶動絲桿的轉動,進而帶動擠壓板的移動,從而將太陽能板沿著通槽推送出底板,不需要工作人員手動將太陽能板從檢測裝置內取出,省時省力,提高了檢測裝置對太陽能板的檢測效率,有利于檢測裝置的長期運作。有利于檢測裝置的長期運作。有利于檢測裝置的長期運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太陽能板崩邊檢測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太陽能板檢測
,具體為一種太陽能板崩邊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太陽能電池又稱為“太陽能芯片”或“光電池”,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太陽能板也叫太陽能電池組件,是多個太陽能電池片按組裝的組裝件,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
[0003]但現有的太陽能板在完成組裝之后,需要對太陽能板的邊緣部分進行檢測,進而觀察太陽能板是否出現崩邊的情況,現有的檢測裝置在使用時,通過工作人員將太陽能板放入到檢測裝置的地板內,進行檢測,完成檢測之后需要工作人員將太陽能板從檢測裝置內取出,費時費力,降低了檢測裝置對太陽能板的檢測效率,不利于檢測裝置的長期運作。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板崩邊檢測裝置,包括底板、支撐座和限位桿,所述底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座,所述底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桿,所述支撐座的外側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端且位于所述支撐座的內側固定連接有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所述支撐座的內側轉動連接有第二齒輪,所述限位桿的內側開設有連接槽,所述連接槽的內側轉動連接有絲桿,所述絲桿的外側螺紋連接有螺紋套,所述螺紋套的外側且穿過所述連接槽的內側固定連接有擠壓板,所述支撐座的內壁開設有通槽。
[0005]進一步的,所述限位桿對稱分布在所述底板的外側,所述限位桿用于限制太陽能板的移動。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齒輪的尺寸與所述第二齒輪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所述第一齒輪用于帶動所述第二齒輪的轉動。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絲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齒輪的轉動用于帶動所述絲桿的轉動。
[0008]進一步的,所述通槽的長度與兩個所述限位桿之間的間距相同,所述通槽的尺寸大于太陽能板的尺寸。
[0009]進一步的,所述擠壓板與所述底板的表面貼合,所述擠壓板用于推動太陽能板的移動,所述擠壓板與連接槽的內壁貼合。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1]在工作中,通過設置的伺服電機,以及配合設置的絲桿,使用時通過伺服電機帶動絲桿的轉動,進而帶動擠壓板的移動,從而將太陽能板沿著通槽推送出底板,不需要工作人員手動將太陽能板從檢測裝置內取出,省時省力,提高了檢測裝置對太陽能板的檢測效率,有利于檢測裝置的長期運作。
附圖說明
[0012]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3]圖1為本技術整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技術整體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技術圖1中的A處結構放大圖;
[0016]圖中:1、底板;2、支撐座;3、限位桿;4、伺服電機;5、驅動軸;6、第一齒輪;7、第二齒輪;8、絲桿;9、連接槽;10、通槽;11、擠壓板;12、螺紋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8]實施例,由圖1
?
3給出,本技術包括一種太陽能板崩邊檢測裝置,包括底板1、支撐座2和限位桿3,底板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座2,底板1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桿3,限位桿3對稱分布在底板1的外側,限位桿3用于限制太陽能板的移動,支撐座2的外側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4,伺服電機4的輸出端且位于支撐座2的內側固定連接有驅動軸5,驅動軸5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6,第一齒輪6的尺寸與第二齒輪7的尺寸相同,第一齒輪6與第二齒輪7嚙合,第一齒輪6用于帶動第二齒輪7的轉動,支撐座2的內側轉動連接有第二齒輪7,第二齒輪7與絲桿8固定連接,第二齒輪7的轉動用于帶動絲桿8的轉動,限位桿3的內側開設有連接槽9,連接槽9的內側轉動連接有絲桿8,絲桿8的外側螺紋連接有螺紋套12,螺紋套12的外側且穿過連接槽9的內側固定連接有擠壓板11,擠壓板11與底板1的表面貼合,擠壓板11用于推動太陽能板的移動,擠壓板11與連接槽9的內壁貼合,支撐座2的內壁開設有通槽10,通槽10的長度與兩個限位桿3之間的間距相同,通槽10的尺寸大于太陽能板的尺寸。
[0019]工作原理:工作時,通過工作人員將太陽能板放入到兩個限位桿3之間,直到太陽能板與底板1的表明貼合,完成太陽能板的放置后,對太陽能板進行崩邊檢測,完成檢測之后嗎,啟動伺服電機4,帶動驅動軸5的順時針轉動,此刻驅動軸5外側的第一齒輪6會隨之轉動,由于第一齒輪6與第二齒輪7嚙合,第二齒輪7與絲桿8固定連接,此刻絲桿8會在連接槽9內轉動,由于擠壓板11穿過連接槽9,且擠壓板11與連接槽9的內壁貼合,此時絲桿8的轉動會帶動螺紋套12的移動,進而帶動擠壓板11的移動,從而將太陽能板沿著通槽10推送出底板1,不需要工作人員手動將太陽能板從檢測裝置內取出,省時省力,提高了檢測裝置對太陽能板的檢測效率,有利于檢測裝置的長期運作;
[0020]同理控制伺服電機4,使得驅動軸5逆時針轉動,進而使得擠壓板11沿著底板1的外側移動到初始位置,方便檢測裝置的再次使用。
[0021]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0022]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板崩邊檢測裝置,包括底板(1)、支撐座(2)和限位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撐座(2),所述底板(1)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限位桿(3),所述支撐座(2)的外側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4),所述伺服電機(4)的輸出端且位于所述支撐座(2)的內側固定連接有驅動軸(5),所述驅動軸(5)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第一齒輪(6),所述支撐座(2)的內側轉動連接有第二齒輪(7),所述限位桿(3)的內側開設有連接槽(9),所述連接槽(9)的內側轉動連接有絲桿(8),所述絲桿(8)的外側螺紋連接有螺紋套(12),所述螺紋套(12)的外側且穿過所述連接槽(9)的內側固定連接有擠壓板(11),所述支撐座(2)的內壁開設有通槽(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板崩邊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桿(3)對稱分布在所述底板(1)的外側,所述限位桿(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永召,劉超,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捷視源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