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包括反應釜主體和底座,反應釜主體的頂部設置有投料口,反應釜主體的底部設置有排料口,反應釜的頂部中心設置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下端鍵接有攪拌軸,攪拌軸的側端面設置有攪拌葉,反應釜主體插入底座中與其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底座的上端面設置有第二電機,第二電機的上端鍵接傳動輪,反應釜主體的內端面設置有凸條,底座的側端面設置有排料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轉動連接的反應釜主體與底座結構,配合內端面的凸條結構,使反應釜主體與攪拌軸反向轉動,從而提升了反應釜主體內的亂流效果,使攪拌更充分,通過對凸條的邊緣進行倒圓角處理,避免凸條邊緣形成清潔死角。避免凸條邊緣形成清潔死角。避免凸條邊緣形成清潔死角。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
[0001]本技術涉及攪拌反應釜
,具體為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
技術介紹
[0002]攪拌釜是一種常見的用于物理或化學反應的容器,其內設置有用于攪拌,加速反應進行的攪拌漿,反應溶液及固體反應物在攪拌漿的作用下,在一種反應釜內混合、反應,為了攪拌充分,必須在一種反應釜內制造更多的紊流和亂流。常見的做法是將電機定期正反轉,從而攪拌充分。
[0003]授權公告號CN213590227U中公開了一種攪拌反應釜,包括釜體,所述中心垂直向下可轉動固定有中心軸,中心軸上固定有相互平行的上攪拌葉和下攪拌葉,上攪拌葉和下攪拌葉旋向相對,在中心軸上高于上攪拌葉的位置固定有頂槳葉、低于下攪拌葉的位置固定有底槳葉,在相對于上攪拌葉和下攪拌葉外端外側的位置有側槳葉固定于側槳葉或底槳葉。
[0004]上述公開的一種攪拌反應釜其通過攪拌軸帶動槳葉進行旋轉,從而帶動物料進行混合,現有技術的反應釜通常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形成勻速旋轉的漩渦,從而影響影響混料效果,導致產品混合不均勻,因此需要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攪拌反應釜內攪拌亂流不夠混亂從而影響產品的最終混合均勻性的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包括反應釜主體和底座,所述反應釜主體的頂部設置有投料口,所述反應釜主體的底部設置有排料口,所述反應釜的頂部中心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下端鍵接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的側端面設置有攪拌葉,所述反應釜主體插入底座中與其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設置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上端鍵接傳動輪,所述反應釜主體的內端面設置有凸條,所述底座的側端面設置有排料管。
[0007]優選的,所述傳動輪與反應釜主體通過摩擦力傳動連接,通過第二電機帶動傳動輪轉動,從而帶動反應釜主體轉動,使反應釜主體與內部轉軸反向轉動。
[0008]優選的,所述凸條為空心結構,所述凸條沿反應釜的俯視中心圓周陣列,使第二電機帶動反應釜主體轉動時,凸條能夠帶動反應釜主體內壁邊緣的物料進行旋轉,空心結構降低了成本和設備重量。
[0009]優選的,所述凸條的邊緣倒圓角處理,避免凸條邊緣堆積物料難以清洗。
[0010]優選的,所述攪拌葉為矩形狀不銹鋼板片,所述攪拌葉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四十五度,從而使攪拌葉沿轉軸轉動過程中能夠帶動底部物料向上流動,提升物料混合效果。
[0011]優選的,所述排料管與排料口轉動密封連接,使反應釜轉動過程中也能穩定出料。
[0012]優選的,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栓,由于圓環狀的底座結構對地面
平整度要求較高,當地面不太平整時,可以通過轉動調節螺栓進行調平,以提升設備的穩定性。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術通過轉動連接的反應釜主體與底座結構,配合內端面的凸條結構,使反應釜主體與攪拌軸反向轉動,從而提升了反應釜主體內的亂流效果,使攪拌更充分。
[0015]2.本技術通過在底座的上端面設置有調節螺栓,使設備能夠適應稍有不平的底面,從而提升了設備的適用范圍。
[0016]3.本技術通過對凸條的邊緣進行倒圓角處理,避免凸條邊緣形成清潔死角,造成物料殘留,方便設備進行清潔。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的正視圖;
[0019]圖3為本技術的圖2中A
?
A剖面圖;
[0020]圖4為本技術的圖3中B
?
B剖面圖。
[0021]圖中:1反應釜主體、11投料口、12排料口、13第一電機、14攪拌軸、15攪拌葉、16凸條、2底座、21排料管、22第二電機、221傳動輪、23調節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3]實施例1
[0024]請參閱圖1至圖4,圖示中的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包括反應釜主體1和底座2,反應釜主體1的頂部設置有投料口11,反應釜主體1的底部設置有排料口12,反應釜的頂部中心設置有第一電機13,第一電機13的下端鍵接有攪拌軸14,攪拌軸14的側端面設置有攪拌葉15,反應釜主體1插入底座2中與其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底座2的上端面設置有第二電機22,第二電機22的上端鍵接傳動輪221,反應釜主體1的內端面設置有凸條16,底座2的側端面設置有排料管21。
[0025]傳動輪221與反應釜主體1通過摩擦力傳動連接,通過第二電機22帶動傳動輪221轉動,從而帶動反應釜主體1轉動,使反應釜主體1與內部轉軸反向轉動。
[0026]凸條16為空心結構,凸條16沿反應釜的俯視中心圓周陣列,使第二電機22帶動反應釜主體1轉動時,凸條16能夠帶動反應釜主體1內壁邊緣的物料進行旋轉,空心結構降低了成本和設備重量。
[0027]凸條16的邊緣倒圓角處理,避免凸條16邊緣堆積物料難以清洗。
[0028]攪拌葉15為矩形狀不銹鋼板片,攪拌葉15與水平面的夾角為四十五度,從而使攪拌葉15沿轉軸轉動過程中能夠帶動底部物料向上流動,提升物料混合效果。
[0029]排料管21與排料口12轉動密封連接,使反應釜轉動過程中也能穩定出料。
[0030]底座2的上端面螺紋連接有調節螺栓23,由于圓環狀的底座2結構對地面平整度要求較高,當地面不太平整時,可以通過轉動調節螺栓23進行調平,以提升設備的穩定性。
[0031]本反應釜在使用時:首先轉動調節螺栓23將底座2調平,使其保持穩定,將原料由投料口11投入反應釜主體1內,然后啟動第一電機13和第二電機,使第一電機13帶動攪拌軸14順時針轉動,使第二電機22帶動傳動輪221轉動從而帶動反應釜主體1逆時針轉動,使攪拌葉15順時針攪動中心物料,反應釜主體1逆時針攪動邊緣物料,從而在反應釜主體1內形成亂流,從而提升物料的混合效果。
[0032]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0033]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釜主體(1)和底座(2),所述反應釜主體(1)的頂部設置有投料口(11),所述反應釜主體(1)的底部設置有排料口(12),所述反應釜的頂部中心設置有第一電機(13),所述第一電機(13)的下端鍵接有攪拌軸(14),所述攪拌軸(14)的側端面設置有攪拌葉(15),所述反應釜主體(1)插入底座(2)中與其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底座(2)的上端面設置有第二電機(22),所述第二電機(22)的上端鍵接傳動輪(221),所述反應釜主體(1)的內端面設置有凸條(16),所述底座(2)的側端面設置有排料管(2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均一穩定型攪拌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輪(221)與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方方,吳濤英,陳麗慶,
申請(專利權)人:丹陽恒安化學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