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涉及集裝箱碼頭捆扎領域,包括底座、轉動設置于底座的轉軸,轉軸連接有手柄,轉軸還連接有兩根夾桿,兩根夾桿間形成供防風帶進入的夾縫,夾縫向背離手柄的方向貫通至外界。底座頂部設置有提手,底座包括三根支撐桿,支撐桿兩兩之間通過端部固定形成三角形結構。底座包括用于與地面接觸的底桿,底桿上固定有限位桿,限位桿與底桿間設有供防風帶進入的限位間隙。通過使用本防風帶卷取裝置,與人工手動繞卷相比提升了效率;收卷后的防風帶較為整齊,不易散開,收卷后的防風帶與裝置的分離較為方便。收卷后的防風帶與裝置的分離較為方便。收卷后的防風帶與裝置的分離較為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
[0001]本申請涉及集裝箱碼頭捆扎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大風天氣時,碼頭場地的集裝箱需要捆扎,箱區全面捆扎時,需要大量的防風帶。當大風天氣結束后又需要對這些防風帶進行回收。
[0003]每根防風帶長度30
?
50米,防風帶需要人員手動進行收卷收納。
[0004]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專利技術人認為手動收卷的效率較低,且卷后的防風帶不夠整齊,容易散開,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了提高防風帶的收卷效率,并使防風帶能夠收卷整齊,本申請提供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
[0006]本申請提供的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7]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包括底座、轉動設置于底座的轉軸,所述轉軸連接有驅使其轉動的手柄,所述轉軸還連接有兩根夾桿,兩根所述夾桿間形成供防風帶進入的夾縫,所述夾縫向背離手柄的方向貫通至外界。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需要收納防風帶時,將防風帶的端部置入夾縫內,人員轉動手柄帶動轉軸、兩根夾桿轉動,在夾桿的轉動作用下,防風帶在夾桿外繞卷,當防風帶全部完成繞卷后,人員向外拉動防風帶整體,使防風帶端部脫離夾縫,完成繞卷。通過本卷取裝置,人員通過轉動手柄對防風帶進行高效繞卷,與人工手動繞卷相比提升了效率,且卷后的防風帶較為整齊,不易散開。
[0009]可選的,所述底座頂部設置有提手。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需要移動本卷取裝置時,人員通過提手移動本裝置,較為方便。
[0011]可選的,所述夾桿背離手柄的端部直徑漸縮。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將防風帶的端部置入夾縫的過程中,夾桿的端部能對防風帶起到導向作用,便于防風帶進入夾縫。
[0013]可選的,兩根所述夾桿的端部間通過設置連接板固定,所述轉軸的一端與連接板固定,所述轉軸的另一端與手柄固定,所述底座設有供轉軸穿過的穿孔,所述穿孔位于連接板、手柄之間。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板、手柄對轉軸的兩端起到限位作用,限制轉軸沿軸向脫離底座,提高裝置的穩固性。
[0015]可選的,所述底座包括三根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兩兩之間通過端部固定形成三角形結構。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三根支撐桿形成三角形結構后,節約材料的同時使本卷
取裝置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
[0017]可選的,所述底座包括用于與地面接觸的底桿,所述底桿上固定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與底桿間設有供防風帶進入的限位間隙。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動手柄繞卷防風帶時,將防風帶置入限位間隙,能對防風帶進入裝置的位置進行限定,便于繞卷整齊。
[0019]可選的,所述限位桿的一端與底桿固定,所述限位桿的另一端朝向支撐桿,所述限位桿的端部與支撐桿間設有供防風帶進入的通口,所述通口與限位間隙連通。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防風帶能從通口進入限位間隙,通口與限位間隙組合形成彎折的通道,防風帶進入限位間隙后不易自發脫離限位間隙,提高繞卷時防風帶的穩定性。
[0021]可選的,所述底桿固定有供人踩踏的踩踏部。
[00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本裝置收卷防風帶時,可用腳踩住踩踏部,使底座穩固地放置于地面。
[0023]綜上所述,本申請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
[0024]1.通過使用本防風帶卷取裝置,與人工手動繞卷相比提升了效率;
[0025]2.收卷后的防風帶較為整齊,不易散開;
[0026]3.收卷后的防風帶與裝置的分離較為方便。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的立體圖。
[0028]圖2是圖1中沿A
?
A線的局部剖視圖。
[0029]圖3是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圖。
[0030]附圖標記說明:11、底桿;12、支撐桿;13、頂座;2、提手;3、手柄;4、夾桿;14、限位桿;15、限位間隙;16、通口;111、踩踏部;131、穿孔;5、轉軸;51、連接板;41、夾縫。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結合附圖1
?
3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2]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參照圖1,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包括底座,底座頂部固定有提手2,底座轉動設置有手柄3、由手柄3驅動轉動的兩根夾桿4。
[0033]底座包括兩根底桿11、三根支撐桿12、一個頂座13。兩根底桿11的長度方向相互平行,兩根底桿11用于與地面接觸,以對本卷取裝置進行支撐。三根支撐桿12兩兩之間通過端部固定形成三角形結構,節約材料的同時使本卷取裝置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支撐桿12可為彎管。該三角形結構的兩個角分別與兩根底桿11固定,剩余一個角與頂座13固定,頂座13位于底桿11的上方,并位于支撐桿12的頂部,提手2固定于頂座13。
[0034]支撐桿12固定于底桿11的位置位于底桿11長度方向的中部,底桿11上固定有限位桿14,限位桿14彎折成L形,限位桿14的一端與底桿11的端部固定,限位桿14的另一端朝向支撐桿12。限位桿14的側壁與底桿11的側壁間設有供防風帶進入的限位間隙15,限位間隙15位于夾桿4的徑向側,限位桿14的端部與支撐桿12側壁間設有供防風帶進入的通口16,通
口16與限位間隙15連通。防風帶能從通口16進入限位間隙15,通口16與限位間隙15組合形成彎折的通道,防風帶進入限位間隙15后不易自發脫離限位間隙15。底桿11背離限位桿14的一段為供人踩踏的踩踏部111。
[0035]參照圖2,頂座13設有穿孔131,穿孔131內轉動設置有轉軸5,轉軸5的軸線與底桿11平行。轉軸5的一端與手柄3連接固定,轉軸5的另一端連接固定有連接板51,穿孔131位于連接板51、手柄3之間,連接板51、手柄3的尺寸均無法穿過穿孔131。夾桿4為圓桿,兩根夾桿4固定于連接板51背離手柄3的面上,兩根夾桿4間形成供防風帶進入的夾縫41,夾縫41可設間隙也可不設間隙,夾縫41向背離手柄3的方向貫通至外界,夾桿4背離手柄3的端部直徑漸縮。
[0036]本申請實施例的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的實施原理為:參照圖1和圖3,需要收納防風帶時,將防風帶的端部置入夾縫41內,并將防風帶置入限位間隙15。人員轉動手柄3帶動轉軸5、兩根夾桿4轉動,在夾桿4的轉動作用下,防風帶在夾桿4外繞卷,當防風帶全部完成繞卷后,人員向外拉動防風帶整體,使防風帶端部脫離夾縫41。
[0037]通過本卷取裝置,人員通過轉動手柄3對防風帶進行高效繞卷,與人工手動繞卷相比提升了效率,且卷后的防風帶較為整齊,不易散開,繞卷后的防風帶與裝置的分離較為方便。收卷后的防風帶統一為圓盤形,這樣避免了人工收納后長短不一、防風帶間容易打結的狀況。繞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轉動設置于底座的轉軸(5),所述轉軸(5)連接有驅使其轉動的手柄(3),所述轉軸(5)還連接有兩根夾桿(4),兩根所述夾桿(4)間形成供防風帶進入的夾縫(41),所述夾縫(41)向背離手柄(3)的方向貫通至外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頂部設置有提手(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桿(4)背離手柄(3)的端部直徑漸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裝箱防風帶卷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兩根所述夾桿(4)的端部間通過設置連接板(51)固定,所述轉軸(5)的一端與連接板(51)固定,所述轉軸(5)的另一端與手柄(3)固定,所述底座設有供轉軸(5)穿過的穿孔(131),所述穿孔(131)位于連接板(51)、手柄(3)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方圓,虞卓力,俞越,沈同賀,張亞非,沈路斌,周順,李若誠,鐘超,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北侖涌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