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松緊帶的一端依次固定連接有創口擋片和連接片A,所述松緊帶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連接片A匹配的連接片B,所述創口擋片的頂面設有通孔,所述創口擋片的底面、對應于通孔的位置處同軸心設有與通孔連通的擴孔,所述創口擋片對應于擴孔與通孔的連接處還同軸心設有用于卡設固定吸液棉片的環形槽,所述引流創口處用于固定引流管的膠布位于擴孔范圍內。從上述結構可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能夠將吸液棉片固定于腹腔引流創口處,并對從創口處逸出的引流液或血液吸干,保證創口處的干燥,避免創口處引起炎癥。避免創口處引起炎癥。避免創口處引起炎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腹腔引流的醫療裝置的
,具體涉及一種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
技術介紹
[0002]腹部外科手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是防治術后并發癥和治療部分外科疾患的重要手段。放置腹腔引流管有利于引離或排出積存于腹腔內的液體(包括血液、膿液、炎性滲液、膽汁、分泌液等)。腹腔引流管引流的作用機制腹腔內積液主要依靠虹吸作用經腹腔引流管被動引流至引流袋中,其作用機制是:體內位置較高的腔內液體通過引流管流入位置較低的引流袋中;條件是:體腔中壓強與引流袋中壓強相等,引流管內管口不能露出液面。在實施腹腔引流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有引流液或血液從腹腔引流的創口處逸出,不僅會將病人衣物床褥弄臟,而且創口處長時間處于潮濕狀態的話,會導致創口處引發炎癥。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能夠將吸液棉片固定于腹腔引流創口處,并對從創口處逸出的引流液或血液吸干,保證創口處的干燥,避免創口處引起炎癥;通過通孔、擴孔和環形槽的設置,便于吸液棉片的取放更換,也便于觀察擦洗創口;通過通孔和擴孔的作用,使得棉片不會對創口處產生壓迫感,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和疼痛感;通過松緊帶的作用,便于調節大小,從而提高了適用性;通過環形凸臺的作用,將吸液棉片壓向引流創口處,從而使得棉片能夠更有效地將創口位置處引流液或血液進行吸收,保持創口位置處的干燥;通過環形壓條的作用,從而提高了吸液棉片與環形槽的固定效果,避免吸液棉片在使用中產生移動或從通孔處掉出;對應于通孔范圍的吸液棉片背向擴孔的端面位于通孔內,避免病人表面的衣物與吸液棉片接觸,從而防止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由于身體動作而使衣物將吸液棉片從通孔帶出。
[0004]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包括松緊帶,所述松緊帶的一端依次固定連接有創口擋片和連接片A,所述松緊帶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連接片A匹配的連接片B,所述創口擋片的頂面設有通孔,所述創口擋片的底面、對應于通孔的位置處同軸心設有與通孔連通的擴孔,所述創口擋片對應于擴孔與通孔的連接處還同軸心設有用于卡設固定吸液棉片的環形槽,所述引流創口處用于固定引流管的膠布位于擴孔范圍內。
[0006]本技術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環形槽面向通孔一側的槽壁和面向擴孔一側的槽壁均同軸心設有環形壓條。
[0007]本技術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環形槽面向通孔一側的槽壁、對應于擴孔范圍內的位置處向下設有環形凸臺。
[0008]本技術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環形凸臺的底面同軸心設有環形壓條。
[0009]本技術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吸液棉片通過環形槽固定的時候,對應于
通孔區域內的吸液棉片背向擴孔的端面位于通孔內。
[0010]本技術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連接片A的頂面固定設有魔術貼的圓毛層,所述連接片B的底面固定設有魔術貼的刺毛層。
[0011]本技術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圓毛層沿著松緊帶長度方向的長度尺寸大于所述刺毛層沿著松緊帶長度方向的長度尺寸。
[0012]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第一、本技術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能夠將吸液棉片固定于腹腔引流創口處,并對從創口處逸出的引流液或血液吸干,保證創口處的干燥,避免創口處引起炎癥。
[0014]第二、本技術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通過通孔、擴孔和環形槽的設置,便于吸液棉片的取放更換,也便于觀察擦洗創口。
[0015]第三、本技術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通過通孔和擴孔的作用,使得棉片不會對創口處產生壓迫感,減少患者的不適感和疼痛感。
[0016]第四、本技術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通過松緊帶的作用,便于調節大小,從而提高了適用性。
[0017]第五、本技術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通過環形凸臺的作用,將吸液棉片壓向引流創口處,從而使得棉片能夠更有效地將創口位置處引流液或血液進行吸收,保持創口位置處的干燥。
[0018]第六、本技術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通過環形壓條的作用,從而提高了吸液棉片與環形槽的固定效果,避免吸液棉片在使用中產生移動或從通孔處掉出。
[0019]第七、本技術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對應于通孔范圍的吸液棉片背向擴孔的端面位于通孔內,避免病人表面的衣物與吸液棉片接觸,從而防止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由于身體動作而使衣物將吸液棉片從通孔帶出。
[0020]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技術的俯視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的仰視示意圖。
[0023]圖3為創口擋片位置處的側視剖視放大示意圖。
[0024]圖4為使用時的創口擋片位置處的側視剖視放大示意圖。
[0025]具體實施方式:
[0026]結合圖1~圖4可知,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包括松緊帶1,所述松緊帶1的一端依次固定連接有創口擋片2和連接片A4,所述松緊帶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連接片A4匹配的連接片B5,所述創口擋片2的頂面設有通孔3,所述創口擋片2的底面、對應于通孔3的位置處同軸心設有與通孔3連通的擴孔8,所述創口擋片2對應于擴孔8與通孔3的連接處還同軸心設有用于卡設固定吸液棉片12的環形槽9,所述引流創口處用于固定引流管的膠布位于擴孔8范圍內;所述環形槽9面向通孔3一側的槽壁和面向擴孔8一側的槽壁均同軸心設有環形壓條10;所述環形槽9面向通孔3一側的槽壁、對應于擴孔8范圍內的位置處向下設有環形凸臺11;所述環形凸臺11的底面同軸心設有環形壓條10;所述吸液棉片12通過環形槽9固定的時候,對應于通孔3區域內的吸液棉片12背向擴孔8的端面位于通孔3內;所述連接片A4的頂面固定設有魔術貼的圓毛層6,所述連接片B5的底面固定設有魔術貼的刺毛層7;所述圓
毛層6沿著松緊帶1長度方向的長度尺寸大于所述刺毛層7沿著松緊帶1長度方向的長度尺寸。
[0027]本技術使用的時候,將擴孔8所在一側面向患者,然后將松緊帶1繞至于病人腹部,再將松緊帶1張緊后、使連接片B5的刺毛層7與連接片A4的圓毛層6固定,并確保腹腔引流的創口位于擴孔8的中心位置處、且引流創口處用于固定引流管的膠布位于擴孔8范圍內;然后再將吸液棉片12寸通孔3內塞入固定于環形槽9內。吸液棉片12可以將腹腔引流的創口處所逸出的引流液或血液及時吸附掉,避免創口位置長期處于潮濕環境而導致創口位置的皮膚產生炎癥;當吸液棉片12使用一段時間而需要更換的時候,直接通過鑷子將吸液棉片12從通孔3位置處取出,然后再對引流創口進行觀察,如果有殘留的血跡或干結的引流液的話就需要通過酒精棉或碘伏棉進行擦拭,然后再將新的吸液棉片12從通孔3塞入固定于環形槽9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其特征在于:包括松緊帶(1),所述松緊帶(1)的一端依次固定連接有創口擋片(2)和連接片A(4),所述松緊帶(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連接片A(4)匹配的連接片B(5),所述創口擋片(2)的頂面設有通孔(3),所述創口擋片(2)的底面、對應于通孔(3)的位置處同軸心設有與通孔(3)連通的擴孔(8),所述創口擋片(2)對應于擴孔(8)與通孔(3)的連接處還同軸心設有用于卡設固定吸液棉片(12)的環形槽(9),所述引流創口處用于固定引流管的膠布位于擴孔(8)范圍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9)面向通孔(3)一側的槽壁和面向擴孔(8)一側的槽壁均同軸心設有環形壓條(10)。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的引流創口護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9)...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成鳳,史俊,
申請(專利權)人:淮安市婦幼保健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