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包括底板,箱體外側頂部于防護罩內設有安裝架、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安裝架頂部設有電機,第一支撐架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轉軸,第一轉軸外壁于箱體頂部和第一支撐架之間套設有第一皮帶輪,第二支撐架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二轉軸,第二轉軸外壁于箱體頂部和第二支撐架之間套設有第二皮帶輪,電機的輸出軸于安裝架下方設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外壁套設有第三皮帶輪,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外壁分別設有若干個攪拌葉片,箱體內側底部間隔設有兩個凹形支撐架,兩個凹槽支撐架頂部均開設有通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用方便快捷,可實現防止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和攪拌葉片折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
本技術涉及有機肥
,特別涉及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
技術介紹
主要來源于植物和動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營養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經生物物質、動植物廢棄物、植物殘體加工而來,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富含大量有益物質,包括:多種有機酸、肽類以及包括氮、磷、鉀在內的豐富的營養元素。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而且肥效長,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促進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是綠色食品生產的主要養分。現有的有機肥調質裝置,攪拌時,有機肥濃度大,攪拌葉片承受阻力較大,容易折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設有若干個萬向輪,所述底板頂部設有若干個支腳,若干個所述支腳頂部設有同一個箱體,所述箱體底部設有出料閥,所述箱體外側頂部中心設有防護罩,所述箱體外側頂部于所述防護罩外側設有進料口,所述箱體外側頂部于所述防護罩內設有安裝架、第一支撐架和第二支撐架,所述安裝架設于所述箱體頂部中心,所述第一支撐架和所述第二支撐架分別設于所述安裝架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架和所述第二支撐架對稱設置,所述安裝架頂部設有電機,所述第一支撐架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一端穿過所述箱體頂部,所述第一轉軸外壁于所述箱體頂部和所述第一支撐架之間套設有第一皮帶輪,所述第二支撐架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一端穿過所述箱體頂部,所述第二轉軸外壁于所述箱體頂部和所述第二支撐架之間套設有第二皮帶輪,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于所述安裝架下方設有第三轉軸,所述第三轉軸外壁套設有第三皮帶輪,所述第一皮帶輪和所述第三皮帶輪通過第一皮帶連接,所述第二皮帶輪和所述第三皮帶輪通過第二皮帶連接,所述第一轉軸一端于所述箱體內設有第一連接桿,所述第二轉軸一端于所述箱體設有第二連接桿,所述第一連接桿和所述第二連接桿外壁分別設有若干個攪拌葉片,所述箱體內側底部間隔設有兩個凹形支撐架,兩個所述凹形支撐架頂部均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連接桿穿過一個所述通孔,所述第二連接桿穿過所述通孔。優選的,若干個所述攪拌葉片對稱設置。優選的,所述防護罩和所述箱體螺紋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皮帶輪和所述第二皮帶輪單槽皮帶輪,所述第三皮帶輪為雙槽皮帶輪。優選的,所述第一連接桿和所述第二連接桿平行設置。優選的,若干個所述萬向輪間隔設于所述底板底部,若干個所述萬向輪上均設有固定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通過設置安裝架、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電機、第一轉軸、第一皮帶輪、第二轉軸、第二皮帶輪、第三轉軸、第三皮帶輪、第一皮帶、第二皮帶、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攪拌葉片、凹形支撐架和通孔,可實現防止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和攪拌葉片折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箱體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圖2中A處放大示意圖。圖中:1、底板;2、萬向輪;3、支腳;4、箱體;5、出料閥;6、防護罩;7、進料口;8、安裝架;9、第一支撐架;10、第二支撐架;11、電機;12、第一轉軸;13、第一皮帶輪;14、第二轉軸;15、第二皮帶輪;16、第三轉軸;17、第三皮帶輪;18、第一皮帶;19、第二皮帶;20、第一連接桿;21、第二連接桿;22、攪拌葉片;23、凹形支撐架;24、通孔。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1-3所示,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設有若干個萬向輪2,底板1頂部設有若干個支腳3,若干個支腳3頂部設有同一個箱體4,箱體4底部設有出料閥5,箱體4外側頂部中心設有防護罩6,箱體4外側頂部于防護罩6外側設有進料口7,箱體4外側頂部于防護罩6內設有安裝架8、第一支撐架9和第二支撐架10,安裝架8設于箱體4頂部中心,第一支撐架9和第二支撐架10分別設于安裝架8兩側,第一支撐架9和第二支撐架10對稱設置,安裝架8頂部設有電機11,第一支撐架9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轉軸12,第一轉軸12一端穿過箱體4頂部,第一轉軸12外壁于箱體4頂部和第一支撐架9之間套設有第一皮帶輪13,第二支撐架10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二轉軸14,第二轉軸14一端穿過箱體4頂部,第二轉軸14外壁于箱體4頂部和第二支撐架10之間套設有第二皮帶輪15,電機11的輸出軸于安裝架8下方設有第三轉軸16,第三轉軸16外壁套設有第三皮帶輪17,第一皮帶輪13和第三皮帶輪17通過第一皮帶18連接,第二皮帶輪15和第三皮帶輪17通過第二皮帶19連接,第一轉軸12一端于箱體4內設有第一連接桿20,第二轉軸14一端于箱體4設有第二連接桿21,第一連接桿20和第二連接桿21外壁分別設有若干個攪拌葉片22,箱體4內側底部間隔設有兩個凹形支撐架23,兩個凹形支撐架23頂部均開設有通孔24,第一連接桿20穿過一個通孔24,第二連接桿21穿過通孔24。若干個攪拌葉片22對稱設置;防護罩6和箱體4螺紋連接;第一皮帶輪13和第二皮帶輪15單槽皮帶輪,第三皮帶輪17為雙槽皮帶輪;第一連接桿20和第二連接桿21平行設置;若干個萬向輪2間隔設于底板1底部,若干個萬向輪2上均設有固定機構。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為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使用時,把原料從進料口7加入攪拌箱4內,打開電機11電源,電機11的輸出軸帶動第三轉軸16轉動,第三轉軸16通過第三皮帶輪17、第一皮帶18、第一皮帶輪13、第一轉軸12和第一連接桿20帶動攪拌葉片22轉動,第三轉軸16通過第三皮帶輪17、第二皮帶19、第二皮帶輪15、第二轉軸14和第二連接桿21帶動攪拌葉片22轉軸,減少攪拌葉片22的長度,進而減少攪拌葉片22承受的壓力,便于保護攪拌葉片22,凹形支撐架23和凹槽24可以防止第一連接桿20和第二連接桿21折斷。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設有若干個萬向輪(2),所述底板(1)頂部設有若干個支腳(3),若干個所述支腳(3)頂部設有同一個箱體(4),所述箱體(4)底部設有出料閥(5),所述箱體(4)外側頂部中心設有防護罩(6),所述箱體(4)外側頂部于所述防護罩(6)外側設有進料口(7),所述箱體(4)外側頂部于所述防護罩(6)內設有安裝架(8)、第一支撐架(9)和第二支撐架(10),所述安裝架(8)設于所述箱體(4)頂部中心,所述第一支撐架(9)和所述第二支撐架(10)分別設于所述安裝架(8)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架(9)和所述第二支撐架(10)對稱設置,所述安裝架(8)頂部設有電機(11),所述第一支撐架(9)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轉軸(12),所述第一轉軸(12)一端穿過所述箱體(4)頂部,所述第一轉軸(12)外壁于所述箱體(4)頂部和所述第一支撐架(9)之間套設有第一皮帶輪(13),所述第二支撐架(10)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二轉軸(14),所述第二轉軸(14)一端穿過所述箱體(4)頂部,所述第二轉軸(14)外壁于所述箱體(4)頂部和所述第二支撐架(10)之間套設有第二皮帶輪(15),所述電機(11)的輸出軸于所述安裝架(8)下方設有第三轉軸(16),所述第三轉軸(16)外壁套設有第三皮帶輪(17),所述第一皮帶輪(13)和所述第三皮帶輪(17)通過第一皮帶(18)連接,所述第二皮帶輪(15)和所述第三皮帶輪(17)通過第二皮帶(19)連接,所述第一轉軸(12)一端于所述箱體(4)內設有第一連接桿(20),所述第二轉軸(14)一端于所述箱體(4)設有第二連接桿(21),所述第一連接桿(20)和所述第二連接桿(21)外壁分別設有若干個攪拌葉片(22),所述箱體(4)內側底部間隔設有兩個凹形支撐架(23),兩個所述凹形支撐架(23)頂部均開設有通孔(24),所述第一連接桿(20)穿過一個所述通孔(24),所述第二連接桿(21)穿過所述通孔(24)。/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有機肥調質裝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底部設有若干個萬向輪(2),所述底板(1)頂部設有若干個支腳(3),若干個所述支腳(3)頂部設有同一個箱體(4),所述箱體(4)底部設有出料閥(5),所述箱體(4)外側頂部中心設有防護罩(6),所述箱體(4)外側頂部于所述防護罩(6)外側設有進料口(7),所述箱體(4)外側頂部于所述防護罩(6)內設有安裝架(8)、第一支撐架(9)和第二支撐架(10),所述安裝架(8)設于所述箱體(4)頂部中心,所述第一支撐架(9)和所述第二支撐架(10)分別設于所述安裝架(8)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架(9)和所述第二支撐架(10)對稱設置,所述安裝架(8)頂部設有電機(11),所述第一支撐架(9)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轉軸(12),所述第一轉軸(12)一端穿過所述箱體(4)頂部,所述第一轉軸(12)外壁于所述箱體(4)頂部和所述第一支撐架(9)之間套設有第一皮帶輪(13),所述第二支撐架(10)頂部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二轉軸(14),所述第二轉軸(14)一端穿過所述箱體(4)頂部,所述第二轉軸(14)外壁于所述箱體(4)頂部和所述第二支撐架(10)之間套設有第二皮帶輪(15),所述電機(11)的輸出軸于所述安裝架(8)下方設有第三轉軸(16),所述第三轉軸(16)外壁套設有第三皮帶輪(17),所述第一皮帶輪(13)和所述第三皮帶輪(17)通過第一皮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溪,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省通海縣萬豐農塑經貿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