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涉及無人機的技術領域,包括鏡頭蓋以及固定于航拍設備上且供鏡頭蓋固定的安裝座,所述鏡頭蓋上設置有供鏡頭容納的容納腔,所述安裝座包括一體設置的第一連接片以及共有兩個且設置于第一連接片的兩側的第二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片與航拍設備遠離鏡頭的一側相抵接,所述第二連接片分別與航拍設備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相抵接,所述鏡頭蓋分別與兩側的第二連接片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對旋翼無人機的航拍鏡頭進行保護以避免鏡頭被外界雜物刮花。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
本技術涉及無人機的
,尤其是涉及一種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
技術介紹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英文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或者由車載計算機完全地或間歇地自主地操作,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無人機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在地形測繪、區域安全監控、軍事偵察等方面均有取得良好的收益,但是要實現這些功能無人機必不可少的需要搭載相應的設備,現有最常見的就是在無人機上搭載攝像設備。如圖1所示,現有的旋翼無人機包括無人機1、設置于無人機1下方的云臺2以及固定連接于云臺2上的航拍設備3,航拍設備3通過云臺2的轉動實現全方位拍攝,航拍設備3的一側設置有鏡頭31,定義航拍設備3有鏡頭的一側為前端面32,靠近無人機1的一側為上端面33。上述中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無人機使用完成后重新拆解放入收納盒中并進行運輸,由于無人機通常在野外使用,導致收納盒中經常會進入小石子等灰塵,現有的航拍設備的鏡頭通常暴露在外面,在放入收納盒中時會導致鏡頭與雜物相接觸,致使鏡頭被刮花,影響鏡頭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對旋翼無人機的航拍鏡頭進行保護以避免鏡頭刮花的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包括鏡頭蓋以及固定于航拍設備上且供鏡頭蓋固定的安裝座,所述鏡頭蓋上設置有供鏡頭容納的容納腔,所述安裝座包括一體設置的第一連接片以及共有兩個且設置于第一連接片的兩側的第二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片與航拍設備遠離鏡頭的一側相抵接,所述第二連接片分別與航拍設備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相抵接,所述鏡頭蓋分別與兩側的第二連接片可拆卸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鏡頭蓋的設置有效地對航拍設備的鏡頭進行保護,安裝座的設置對鏡頭蓋起到了固定作用,提高了鏡頭蓋在保護鏡頭時與航拍設備的固定強度,同時安裝座的這種設置方式方便對安裝座進行安裝與拆卸,可以直接在現有的旋翼無人機上進行使用,無需再額外制造新式旋翼無人機,有效的控制了生產成本,并同時可以對航拍設備的其余端面進行保護,同時鏡頭蓋與安裝座可拆卸連接的固定方式方便對鏡頭蓋取下,節約了時間。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鏡頭蓋包括一體連接的保護柱以及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設置有供鏡頭穿設的穿設孔,所述保護柱設置于固定片上且位于穿設孔處,所述保護柱上設置有供鏡頭容納的容納槽,所述穿設孔與容納槽相互連通構成了容納腔。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保護柱的設置對突出于航拍設備的鏡頭進行了全方位的保護,同時固定片的設置有效地對航拍設備的前端面進行了保護,有效避免了航拍設備的前端面被灰塵等雜質所損傷。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鏡頭蓋還包括定位片,所述定位片設置有兩個且一體設置于固定片的兩端,所述定位片與第二連接片遠離航拍設備的一側相抵接,所述定位片遠離固定片的一端且靠近第二連接片的一側一體設置有限位塊,所述第二連接片遠離第一連接片的一端設置有供限位塊穿設的第一限位槽。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這種限位塊與第一限位槽相互卡接而可拆卸連接鏡頭蓋與安裝座的設置,結構簡單,易于生產,合理地控制了生產成本,同時這種卡接方式方便人們進行安裝和拆卸,省時省力。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定位片遠離固定片的一端且位于限位塊的兩側設置有減壓槽。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減壓槽的設置使得人們在掰動限位塊的過程中,定位片且位于相鄰減壓槽之間的部分更容易受外界力而產生變形,導致定位片更加容易被掰動而與第一限位槽向脫離,方便拆裝。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兩個所述第二連接片遠離第一連接片的一端均分別一體設置有第三連接片,兩個第三連接片均與航拍設備的前端面相抵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三連接片的設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在沒有裝配鏡頭蓋的過程中,安裝座也不會與航拍設備發生脫離,可以始終固定在航拍設備上,避免在使用無人機的過程中由于安裝座被拆卸下而導致后續在收納無人機的過程中找不到安裝座,使用起來更加的方便。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兩個所述第二連接片沿第一連接片至第三連接片的方向漸漸靠近。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連接片漸漸靠近的方式使安裝座在裝配至航拍設備上時,第二連接片靠近第三連接片的部分對航拍設備的壓力會增大,從而增大兩者之間接觸的摩擦力,提高安裝座與航拍設備的連接強度,避免安裝座與航拍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竄動。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第二連接片靠近第一連接片的一端設置有供限位塊穿設的第二限位槽。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限位槽的設置使無人機在使用過程中,鏡頭不用拆下額外進行收納整理,而是直接通過第二限位槽卡在航拍設備的后部即可,方便使用者在后續的收納整理,避免發生鏡頭蓋遺失的情況。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第一連接片遠離航拍設備的一端設置有用于穿設于容納腔中的限位柱。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限位柱穿設于容納腔中的方式,使得在無人機使用過程中,鏡頭蓋與安裝座可以固定地更牢固,通過提高二者之間接觸面的方式來提高鏡頭蓋與安裝座之間的穩定性,避免鏡頭蓋發生竄動而影響航拍質量。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限位柱上嵌設有若干橡膠圈。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橡膠圈的設置進一步提高了安裝座與鏡頭蓋之間的穩定性,避免鏡頭蓋發生竄動。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保護柱遠離固定片的一端設置有與容納腔相連通的出氣孔,所述出氣孔中嵌設有橡膠堵頭。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出氣孔的設置使保護蓋在安裝過程中將容納腔中的空氣排出,方便進行裝配,同時橡膠堵頭的設置在無需排氣的過程中將容納腔與外界進行截斷,避免灰塵等雜質從出氣孔排出,方便了使用者進行使用。綜上所述,本技術包括以下至少一種有益技術效果:1.鏡頭蓋的設置有效地對航拍設備的鏡頭進行保護,安裝座的設置對鏡頭蓋起到了固定作用,提高了鏡頭蓋在保護鏡頭時與航拍設備的固定強度,同時安裝座的這種設置方式方便對安裝座進行安裝與拆卸,可以直接在現有的旋翼無人機上進行使用,無需再額外制造新式旋翼無人機,有效的控制了生產成本;2.第二限位槽的設置使無人機在使用過程中,鏡頭不用拆下額外進行收納整理,而是直接通過第二限位槽卡在航拍設備的后部即可,方便使用者在后續的收納整理,避免發生鏡頭蓋遺失的情況。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保護裝置裝配后的無人機結構示意圖。圖3是航拍設備以及云臺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保護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圖5是安裝座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鏡頭蓋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鏡頭蓋從安裝座的后側裝入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鏡頭蓋(4)以及固定于航拍設備(3)上且供鏡頭蓋(4)固定的安裝座(5),所述鏡頭蓋(4)上設置有供鏡頭(31)容納的容納腔(43),所述安裝座(5)包括一體設置的第一連接片(51)以及共有兩個且設置于第一連接片(51)的兩側的第二連接片(52),所述第一連接片(51)與航拍設備(3)遠離鏡頭(31)的一側相抵接,所述第二連接片(52)分別與航拍設備(3)的上端面(33)以及下端面(36)相抵接,所述鏡頭蓋(4)分別與兩側的第二連接片(52)可拆卸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鏡頭蓋(4)以及固定于航拍設備(3)上且供鏡頭蓋(4)固定的安裝座(5),所述鏡頭蓋(4)上設置有供鏡頭(31)容納的容納腔(43),所述安裝座(5)包括一體設置的第一連接片(51)以及共有兩個且設置于第一連接片(51)的兩側的第二連接片(52),所述第一連接片(51)與航拍設備(3)遠離鏡頭(31)的一側相抵接,所述第二連接片(52)分別與航拍設備(3)的上端面(33)以及下端面(36)相抵接,所述鏡頭蓋(4)分別與兩側的第二連接片(52)可拆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蓋(4)包括一體連接的保護柱(41)以及固定片(42),所述固定片(42)上設置有供鏡頭(31)穿設的穿設孔(421),所述保護柱(41)設置于固定片(42)上且位于穿設孔(421)處,所述保護柱(41)上設置有供鏡頭(31)容納的容納槽(411),所述穿設孔(421)與容納槽(411)相互連通構成了容納腔(4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翼無人機航拍鏡頭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蓋(4)還包括定位片(44),所述定位片(44)設置有兩個且一體設置于固定片(42)的兩端,所述定位片(44)與第二連接片(52)遠離航拍設備(3)的一側相抵接,所述定位片(44)遠離固定片(42)的一端且靠近第二連接片(52)的一側一體設置有限位塊(45),所述第二連接片(52)遠離第一連接片(51)的一端設置有供限位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葛繼空,李衛軍,劉俞坤,蔣鋒,方一擲,
申請(專利權)人:誠邦測繪信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