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和控制器,電機本體則包括機殼、轉子、定子和轉軸,控制器包括電源板、驅動板、控制面板和控制器殼,凸臺上通過螺栓固定有驅動板,所述的電源板軸向設置在驅動板的前端,且所述的電源板與驅動板之間支撐固定有隔離柱,所述隔離柱一端與電源板固定,另一端貫穿驅動板與殼體后端部固定;殼體周向部和機殼頂部位置處則對應固定有控制面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緊湊,布局合理,電機頂部僅保留控制面板,便于用戶操作,控制器的電源板和電機驅動設置在電機本體后部,能有效平衡電機整體結構,同時降低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
本技術涉及三相電機
,尤其涉及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
技術介紹
目前,市面上現有的三相電機通常如圖1所示,將控制器設置在電機頂部,控制器作為一個獨立可拆卸的單元與電機本體物理組裝成一體。控制器內包括了電源、電機驅動和控制面板。這一結構的三相電機,生產成本較高,由于在電機本體上方加裝控制器,存在頭重腳輕,整體結構不協調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有必要對三相交流電機進行進一步設計,在保證三相電機性能的同時,合理規劃電機布局,有效協調整體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將控制器的電源板、電機驅動與控制面板拆開,整體結構控制協調,布局合理,結構緊湊,可有效降低成本的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和控制器,所述的電機本體則包括機殼、轉子、定子和轉軸,所述的轉軸前端通過軸承連接有法蘭,所述法蘭固定在機殼前端,所述的轉軸后端伸出機殼,所述的控制器包括電源板、驅動板、控制面板和控制器殼,所述的控制器殼固定在機殼后端,所述的控制器殼包括殼體周向部、殼體后端部和轉軸連接部,所述的殼體周向部環繞轉軸且平行于轉軸軸線方向設置,殼體周向部前端與機殼后端面配合固定、尾端與殼體后端部連接,所述的轉軸連接部呈中間具有通孔的柱形結構設計,所述轉軸軸向貫穿該通孔,且柱形結構后端面與殼體后端部連接,所述的殼體后端部與機殼后端面平行設置,所述的殼體后端部內壁向前環繞轉軸周向凸起具有凸臺,所述的凸臺上通過螺栓固定有驅動板,所述的電源板軸向設置在驅動板的前端,且所述的電源板與驅動板之間支撐固定有隔離柱,所述隔離柱一端與電源板固定,另一端貫穿驅動板與殼體后端部固定;所述的殼體周向部和機殼頂部位置處則對應固定有控制面板,所述的控制面板與電源板、驅動板之間通過電源和通信電纜連接。進一步的,為了在調整三相交流電機結構的同時,保證散熱效果,所述的轉軸軸向穿過控制器殼并連接有冷卻風扇,所述的控制器的殼體后端部外壁上還固定有外罩在冷卻風扇外的風扇罩,所述的冷卻風扇為斜流式風扇,所述的控制面板下端面與殼體周向部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的間隙連通風扇罩內部空間和機殼。優選的,所述的驅動板的后端表面上具有IPM功率模塊,所述的IPM功率模塊后端與凸臺前端面緊貼固定。進一步的,為了提高IPM功率模塊的散熱效果,所述的IPM功率模塊與凸臺前端面之間設有導熱硅脂或導熱膠墊。進一步的,為了便于控制器殼的生產制造,降低生產成本,所述的殼體周向部、殼體后端部和轉軸連接部為一體成型結構。優選的,為了提高轉軸的負載能力,所述的轉軸包括配合固定的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所述的第一轉軸對應機殼設置,第一轉軸前端與機殼通過軸承配合、后端伸出機殼并與第二轉軸固定,所述的第二轉軸后端則伸出轉軸連接部并與冷卻風扇連接。進一步的,所述的機殼包括前端連接部、周向機殼和后端蓋,所述的法蘭固定在前端連接部前端,所述的殼體周向部配合固定在后端蓋的后端面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結構緊湊,布局合理,電機頂部僅保留控制面板,便于用戶操作,控制器的電源板和電機驅動設置在電機本體后部,能有效平衡電機整體結構,同時降低成本。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現有控制器置于頂部的三相交流電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最優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法蘭2、軸承3-1、第一轉軸3-2、第二轉軸4、轉子5、定子6-1、前端連接部6-2、周向機殼6-3、后端蓋7、間隙8、電源板9、驅動板10-1、殼體周向部10-2、殼體后端部10-3、轉軸連接部11、冷卻風扇12、風扇罩13、控制面板14、隔離柱15、IPM功率模塊。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2所示的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是本技術最優實施例,包括電機本體和控制器,所述的電機本體則包括機殼、轉子4、定子5和轉軸,所述的轉軸前端通過軸承2連接有法蘭1,所述法蘭1固定在機殼前端,所述的轉軸后端伸出機殼。所述的控制器包括電源板8、驅動板9、控制面板1和控制器殼。在實際設計中,為了提高轉軸的負載能力,所述的轉軸包括配合固定的第一轉軸3-1和第二轉軸3-2,所述的第一轉軸3-1對應機殼設置,第一轉軸3-1前端與機殼通過軸承配合、后端伸出機殼并與第二轉軸3-2固定,所述的第二轉軸3-2后端則伸出轉軸連接部10-3并與冷卻風扇11連接。所述的控制器殼固定在機殼后端。所述的控制器殼包括殼體周向部10-1、殼體后端部10-2和轉軸連接部10-3。相應的,機殼也可設計為三部分,包括前端連接部6-1、周向機殼6-2和后端蓋6-3,這三部分可以是一體成型結構也可以是分體式的組裝結構。所述的法蘭1固定在前端連接部6-1前端,所述的殼體周向部10-1配合固定在后端蓋6-3的后端面上。為了便于控制器殼的生產制造,降低生產成本,所述的殼體周向部10-1、殼體后端部10-2和轉軸連接部10-3為一體成型結構。所述的殼體周向部10-1環繞轉軸且平行于轉軸軸線方向設置,殼體周向部10-1前端與機殼后端面配合固定、尾端與殼體后端部10-2連接。所述的轉軸連接部10-呈中間具有通孔的柱形結構設計,所述轉軸軸向貫穿該通孔,且柱形結構后端面與殼體后端部10-2連接,所述的殼體后端部10-2與機殼后端面平行設置,所述的殼體后端部10-2內壁向前環繞轉軸周向凸起具有凸臺,所述的凸臺上通過螺栓固定有驅動板9。所述的驅動板9的后端表面上具有IPM功率模塊15,所述的IPM功率模塊15后端與凸臺前端面緊貼固定,為了提高IPM功率模塊15的散熱效果,便于熱量能有效傳導到控制器殼外部,所述的IPM功率模塊15與凸臺前端面之間設有導熱硅脂或導熱膠墊。所述的電源板8軸向設置在驅動板9的前端,且所述的電源板8與驅動板9之間支撐固定有隔離柱14,所述隔離柱14一端與電源板8固定,另一端貫穿驅動板9與殼體后端部10-2固定。所述的殼體周向部10-1和機殼頂部位置處則對應固定有控制面板1,所述的控制面板1與電源板8、驅動板9之間通過電源和通信電纜連接。為了在調整三相交流電機結構的同時,保證散熱效果,所述的轉軸軸向穿過控制器殼并連接有冷卻風扇11,所述的控制器的殼體后端部10-2外壁上還固定有外罩在冷卻風扇11外的風扇罩12,所述的冷卻風扇11為斜流式風扇,所述的控制面板1下端面與殼體周向部10-1之間具有間隙7,所述的間隙7連通風扇罩12內部空間和機殼。在冷卻風扇11工作時,可為控制器殼的殼體后端部10-2提供散熱,同時間隙7與風扇罩12配合形成了軸流風道,同時為遠端的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和控制器,所述的電機本體則包括機殼、轉子(4)、定子(5)和轉軸,所述的轉軸前端通過軸承(2)連接有法蘭(1),所述法蘭(1)固定在機殼前端,所述的轉軸后端伸出機殼,所述的控制器包括電源板(8)、驅動板(9)、控制面板(13)和控制器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殼固定在機殼后端,所述的控制器殼包括殼體周向部(10-1)、殼體后端部(10-2)和轉軸連接部(10-3),所述的殼體周向部(10-1)環繞轉軸且平行于轉軸軸線方向設置,殼體周向部(10-1)前端與機殼后端面配合固定、尾端與殼體后端部(10-2)連接,所述的轉軸連接部(10-3)呈中間具有通孔的柱形結構設計,所述轉軸軸向貫穿該通孔,且柱形結構后端面與殼體后端部(10-2)連接,所述的殼體后端部(10-2)與機殼后端面平行設置,所述的殼體后端部(10-2)內壁向前環繞轉軸周向凸起具有凸臺,所述的凸臺上通過螺栓固定有驅動板(9),所述的電源板(8)軸向設置在驅動板(9)的前端,且所述的電源板(8)與驅動板(9)之間支撐固定有隔離柱(14),所述隔離柱(14)一端與電源板(8)固定,另一端貫穿驅動板(9)與殼體后端部(10-2)固定;所述的殼體周向部(10-1)和機殼頂部位置處則對應固定有控制面板(13),所述的控制面板(13)與電源板(8)、驅動板(9)之間通過電源和通信電纜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包括電機本體和控制器,所述的電機本體則包括機殼、轉子(4)、定子(5)和轉軸,所述的轉軸前端通過軸承(2)連接有法蘭(1),所述法蘭(1)固定在機殼前端,所述的轉軸后端伸出機殼,所述的控制器包括電源板(8)、驅動板(9)、控制面板(13)和控制器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殼固定在機殼后端,所述的控制器殼包括殼體周向部(10-1)、殼體后端部(10-2)和轉軸連接部(10-3),所述的殼體周向部(10-1)環繞轉軸且平行于轉軸軸線方向設置,殼體周向部(10-1)前端與機殼后端面配合固定、尾端與殼體后端部(10-2)連接,所述的轉軸連接部(10-3)呈中間具有通孔的柱形結構設計,所述轉軸軸向貫穿該通孔,且柱形結構后端面與殼體后端部(10-2)連接,所述的殼體后端部(10-2)與機殼后端面平行設置,所述的殼體后端部(10-2)內壁向前環繞轉軸周向凸起具有凸臺,所述的凸臺上通過螺栓固定有驅動板(9),所述的電源板(8)軸向設置在驅動板(9)的前端,且所述的電源板(8)與驅動板(9)之間支撐固定有隔離柱(14),所述隔離柱(14)一端與電源板(8)固定,另一端貫穿驅動板(9)與殼體后端部(10-2)固定;所述的殼體周向部(10-1)和機殼頂部位置處則對應固定有控制面板(13),所述的控制面板(13)與電源板(8)、驅動板(9)之間通過電源和通信電纜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集成控制器的三相交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軸向穿過控制器殼并連接有冷卻風扇(11),所述的控制器的殼體后端部(10-2)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仲建華,徐晶晶,徐峰,王武斌,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市康迪克至精電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