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旋翼風扇(1)在以旋翼風扇(1)的旋轉軸為z軸的圓柱坐標系的坐標設為(r、θ、z)時,以由既定的r坐標值、θ坐標值及z坐標值所決定的曲面形狀作為旋翼風扇(1)的葉片(3)表面的基本形狀,以將該基本形狀在r、θ及z方向的至少一個方向上擴大或縮小而得到的曲面構成旋翼風扇(1)的葉片(3)的表面。(*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與驅動馬達共同構成送風機的旋翼風扇、該旋翼風扇的成型用模具、以及具有所說送風機的空調機室外機、空氣清潔機、加濕器、除濕器、電扇、風扇式加熱器、冷卻裝置、換氣裝置之類流體送進裝置。
技術介紹
以往,在送風機和冷卻機中使用著旋翼風扇。例如,在空調機的室外機中裝有冷卻用旋翼風扇。現有的上述冷卻用旋翼風扇存在著旋轉時噪音大、效率差等問題。為此,要減小噪音,只需減小風量即可,但這樣做,將無法充分發揮冷卻作用。此外,由于重量大,因此不僅制造成本高,而且送風機啟動時驅動馬達要承受較大負荷。為此,要減輕旋翼風扇的重量,只需減小葉片的厚度即可。然而,單純減小葉片厚度,不僅容易引起流體在翼面上產生剝離、噪音增大,而且葉片的剛性降低,在送風機工作時的離心力的作用下,葉片容易變形致使風扇的軸向高度減小,從而導致風量減小。此外,由于葉片根部附近的強度低,當送風機受到強風的突襲而風扇高速旋轉時,該高速旋轉時的離心力有可能導致風扇損壞。為此,要增加旋翼風扇的強度,只需局部增加葉片根部的厚度即可。但是,局部增加葉片根部的厚度后,進行制造的過程中冷卻時間將大幅度延長,導致成本增加。專利技術的公開本專利技術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出的,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可實現大風量、高效率、低噪音的旋翼風扇、其成型用模具以及可實現大風量、高效率、低噪音的流體送進裝置。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可實現大風量、高效率、低噪音、重量輕成本低的旋翼風扇、其成型用模具以及可實現大風量、高效率、低噪音、重量輕成本低的流體送進裝置。本專利技術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可實現大風量、高效率、低噪音、重量輕成本低、強度提高的旋翼風扇、其成型用模具以及可實現大風量、高效率、低噪音、重量輕成本低、強度提高的流體送進裝置。本專利技術的旋翼風扇,在以旋翼風扇的旋轉軸為z軸的圓柱坐標系的坐標設為(r、θ、z)時,以由下述表3及表4所示r坐標值、θ坐標值和z坐標值所決定的曲面形狀作為旋翼風扇的葉片表面的基本形狀, 表3 輪轂比ν=0.35 表4 以將上述基本形狀向r、θ、z方向的至少一個方向擴大或縮小而得到的曲面構成旋翼風扇的葉片的表面。在表3和表4中,r表示以旋翼風扇的旋轉軸為z軸的圓柱坐標系的徑向上的無量綱r坐標,θ表示以旋翼風扇的旋轉軸為z軸的圓柱坐標系的周向上的無量綱θ坐標,z表示以旋翼風扇的旋轉軸為z軸的圓柱坐標系的軸向(高度方向)上的無量綱z坐標。此外,各列中的上格(zu)為旋翼風扇的負壓面(吸入側)的坐標值,下格(zd)為正壓面(吹出側)的坐標值。表3列出r在0.4~0.95的范圍且θ在0.042~1的范圍時的z的無量綱坐標值,表4列出葉片外緣部的r、θ、z的無量綱坐標值。表1的內容與表3相同,表2的內容與表4相同。另外,對于以本專利技術的變換公式算出的坐標值的±5%范圍內的值,應將其解釋為作為誤差允許范圍內的值而與本專利技術的坐標值等價的值。即,對于由以本專利技術的變換公式算出的坐標值的±5%范圍內的坐標值所決定的形狀,應將其解釋為屬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內的形狀。此外,由將表1~表4所示各坐標值進行一致性變換而得到的坐標值所決定的形狀,也應將其解釋為是在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形狀均等變化的范圍內的形狀。本專利技術的涉及一種局部表面的旋翼風扇成型用模具上,其形成旋翼風扇葉片表面的那一部分表面以將上述基本形狀在r、θ及z方向的至少一個方向上擴大或縮小而得到的曲面形成。在設本專利技術的旋翼風扇的直徑為D、軸向之z方向的高度為h、所說葉片的展開角為λ時,決定葉片的吸入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u)以及決定葉片的吹出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d)可利用表3和表4所示3維坐標值從下述變換公式(7)獲得。并且,旋翼風扇的葉片的表面以由坐標(r1,θ1,z1u)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在如上所述利用變換公式改變基本形狀的形態的場合,若利用由表3和表4所示3維坐標值經一致性變換而得到的坐標值,也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因此,即使是利用經該變換所得坐標值而算出的坐標值,只要能夠從下述各變換公式算出,也應將其解釋為屬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內。 本專利技術的涉及另一種局部表面的旋翼風扇成型用模具上,其形成旋翼風扇葉片表面的那一部分表面以從上述變換公式(7)得到的坐標(r1,θ1,z1u)以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當設旋翼風扇的直徑為D、軸向之z方向的高度為h、葉片片數為n時,決定葉片的吸入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u)以及決定葉片的吹出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d)可利用表3和表4所示3維坐標值從下述變換公式(8)獲得。并且,旋翼風扇的葉片的表面以由坐標(r1,θ1,z1u)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 本專利技術的涉及又一種局部表面的旋翼風扇成型用模具上,其形成旋翼風扇葉片表面的那一部分表面以從上述變換公式(8)得到的坐標(r1,θ1,z1u)以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當設旋翼風扇的直徑為D、軸向之z方向的高度為h時,決定葉片的吸入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u)以及決定葉片的吹出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d)可利用表3和表4所示3維坐標值從下述變換公式(9)獲得。并且,旋翼風扇的葉片的表面以由坐標(r1,θ1,z1u)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 本專利技術的涉及又一種局部表面的旋翼風扇成型用模具上,其形成旋翼風扇葉片表面的那一部分表面以從上述變換公式(9)得到的坐標(r1,θ1,z1u)以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當設旋翼風扇的直徑為D、旋翼風扇直徑與輪轂部直徑之比的輪轂比為ν、軸向之z方向的高度為h、葉片的展開角為λ時,決定葉片的吸入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u)以及決定葉片的吹出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d)可利用表3和表4所示3維坐標值從下述變換公式(10)獲得。并且,旋翼風扇的葉片的表面以由坐標(r1,θ1,z1u)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 本專利技術的涉及又一種局部表面的旋翼風扇成型用模具上,其形成旋翼風扇葉片表面的那一部分表面以從上述變換公式(10)得到的坐標(r1,θ1,z1u)以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當設旋翼風扇的直徑為D、旋翼風扇直徑與輪轂部直徑之比的輪轂比為ν、軸向之z方向的高度為h、葉片片數為n時,決定葉片的吸入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u)以及決定葉片的吹出側表面的r、θ、z坐標(r1,θ1,z1d)可利用表3和表4所示3維坐標值從下述變換公式(11)獲得。并且,旋翼風扇的葉片的表面以由坐標(r1,θ1,z1u)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 本專利技術的涉及另一種局部表面的旋翼風扇成型用模具上,其形成旋翼風扇葉片表面的那一部分表面以從上述變換公式(11)得到的坐標(r1,θ1,z1u)以及坐標(r1,θ1,z1d)所決定的曲面構成。當設旋翼風扇的直徑為D、旋翼風扇直徑與輪轂部直徑之比的輪轂比為ν、軸向之z方向的高度為h時,決定葉片的吸入側表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翼風扇,其特征是,當以旋翼風扇的旋轉軸為z軸的圓柱坐標系的坐標設為(r、θ、z)時,以由下述表201所示r坐標值、θ坐標值和z坐標值所決定的曲面形狀作為所說旋翼風扇的葉片表面的基本形狀,***以將所說基 本形狀向r、θ、z方向的至少一個方向擴大或縮小而得到的曲面構成所說旋翼風扇的葉片的表面。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大塚雅生,
申請(專利權)人:夏普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