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包含動力裝置和至少一個飛行機構;飛行機構包含旋翼、涵道和康達效應體;旋翼設置在涵道內;康達效應體設置在旋翼的正下方,用于產生附加的升力;動力裝置用于給飛行機構中旋翼提供轉動的動力。工作時,旋翼由動力裝置帶動在涵道內高速旋轉,旋翼下氣流流過康達效應體,最后流向飛行器下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在保證使用安全經濟的同時取得良好的飛行操縱性和穩(wěn)定性。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飛行器氣動布局和飛行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
技術介紹
現(xiàn)在的旋翼涵道飛行器一般主要分為三種:其一是前后各一個涵道螺旋槳共同作用為飛行器提供升力,飛行器的飛行姿態(tài)控制也是通過控制前后螺旋槳的轉速或螺旋槳的槳距來實現(xiàn)飛行器控制或在涵道下口安裝氣流導流板來控制;這類飛行器存在著升力不足和航向及橫向穩(wěn)定性不足的問題,同時由于其控制舵面的布置導致飛行器的操縱功效不足。其二是飛行背包類,如“馬丁”個人飛行背包,這一類飛行器使用的操縱方式與前一類類似,但是這類飛行背包螺旋槳盤載荷較大,使用效率不高,操縱不方便,基本上不能實用。其三是現(xiàn)有四旋翼(螺旋槳)飛行器外加涵道邊,這類飛行器四旋翼各自獨立且同高度,結構尺寸偏大,僅有螺旋槳提高升力,氣動效率很低,不能做大型飛行器,飛行時間短、飛行載荷低、空機重量占重大,基本上靠電動、無人化,局限用作于航模。由于航空技術的進步和人類對于出行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一種能夠個人駕駛,操縱簡單,使用費用相對較低的個人飛行器逐漸成了人們出行的首要選擇。個人飛行器能夠貼近地面快速飛行,同時能夠飛行一定的飛行高度,解決堵車,翻越障礙,快速到達目的地等出行需求。使用直升機需要專用的飛行員和較大的起飛場地,而且由于直升機較大的旋翼槳葉和高速旋轉的尾槳,使用過程中會出現(xiàn)安全隱患,同時直升機的操縱極為復雜,維修保養(yǎng)要求高,全壽命周期費用也高較,是限制直升機作為代步工具的重要原因。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
技術介紹
中所涉及的問題,提供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以供個人代步,具有良好的操縱性和安全性。本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包含動力裝置和至少一個飛行機構;所述飛行機構包含旋翼、涵道和康達效應體;所述旋翼設置在涵道內;所述康達效應體設置在旋翼的正下方,用于產生附加的升力;所述動力裝置用于給飛行機構中旋翼提供轉動的動力。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所述康達效應體的外表為氣動優(yōu)化的弧形。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所述康達效應體為封閉的半球形。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飛行器還包含起落架,用于滑跑和降落。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所述飛行機構的涵道為圓形。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所述飛行機構的個數(shù)為四個,所述四個飛行機構的涵道兩兩對應連接、去掉重疊部分后構成兩個8字形涵道,所述兩個8字形涵道分別設置在飛行器的前端和后端、橫截面呈翼型。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所述四個飛行機構的旋翼在同一 8字形涵道內上下錯開、不同8字形涵道內前后反對稱布置,即前左后右旋翼同高度同旋轉方向,前右后左同高度同旋轉方向。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飛行器還包含推進裝置,用于提高飛行器的飛行速度。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所述飛行機構的涵道正下方出口處設有導流板裝置,用于提高飛行器的操縱穩(wěn)定性及速度。作為本技術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進一步的優(yōu)化方案,所述旋翼采用螺旋槳或風扇替換。本技術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1.設計簡單,使用方便;2.采用四副旋翼布置的形式,能夠通過操縱各個旋翼的轉速或槳距來控制其飛行姿態(tài)和狀態(tài);3.旋翼上下錯開布置的方式能夠減小全機的橫向尺寸;4.能夠在保證使用經濟性的同時取得良好的飛行操縱性和穩(wěn)定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圖;圖4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前視圖。圖中,1-涵道,2-安裝架,3-艙蓋,4-機身,5-旋翼,6_動力裝置,7_起落架,8_康達效應體,9-涵道唇口,10-延伸軸,11-涵道出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包含動力裝置和至少一個飛行機構;所述飛行機構包含旋翼、涵道和康達效應體;所述旋翼設置在涵道內;所述康達效應體設置在旋翼的正下方,用于產生附加的升力;所述動力裝置用于給飛行機構中旋翼提供轉動的動力。圖1為四旋翼涵道飛行器,包括四個飛行機構、駕駛員座艙或設備艙、起落架和動力裝置。每個飛行機構均包含一個旋翼、一個旋翼安裝架、一個圓形涵道和一個康達效應體。四個飛行機構的圓形涵道可以變換為兩個8字形涵道,即由兩個飛行機構的涵道兩兩對應連接、去掉重合部分后構成,分別設置在飛行器的前端和后端,其涵道邊緣橫截面形狀為翼型。動力裝置提供旋翼旋轉的動力,在旋翼的作用下氣流從上部向涵道內部流動,氣流流過涵道口,涵道唇口處因為繞流產生附加的升力,康達效應體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涵道旋翼飛行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動力裝置和至少一個飛行機構;所述飛行機構包含旋翼、涵道和康達效應體;所述旋翼設置在涵道內;所述康達效應體設置在旋翼的正下方,用于產生附加的升力;所述動力裝置用于給飛行機構中旋翼提供轉動的動力。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朱清華,張昊,雷乾勇,招啟軍,連金強,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