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孫宗仕專利>正文

    山區旱稻及其種植方法技術

    技術編號:15697535 閱讀: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15:19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山區旱稻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地整地:選擇向陽、背風良好的地塊作為種植地,翻土深耕;開廂與施肥:將種植地開廂,每兩廂之間開設肥料帶溝,之后在肥料帶溝內施用肥料;作埂與蓋膜:在肥料帶溝上作埂,之后在埂面上蓋膜;播種:在蓋好膜的埂面上,實行定距打孔播種,且當日均氣溫連續3天在8~10℃以上時,播種旱稻;之后實施田間管理。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山區旱稻種植方法,尤其適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區旱稻微膜覆蓋保溫栽培,其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區旱稻種植從無到有的歷史;充分利用了山區晝夜溫差大而有利于籽粒作物積累淀粉等有機質的優點,最終得到成米率高、米質優、有機綠色、品質好的稻谷。

    The mountain and upland rice plant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untainous upland rice plant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 Xiangyang, Lee good plots as planting, digging deep; open compartment: planting and fertilization open car, opened every hatchback between fertilizer ditch, afte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ith ditch fertilizer; and as. Cover film: ridge in the fertilizer groove, after the ridge on the surface cover film; sowing: in the cover film on the surface of the ridge distance, drilling seeding, and the same day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for 3 consecutive days in 8 ~ 10 degrees above, sowing upland ri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eld manage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ountain upland rice planting method,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elevation of 1000 ~ 2500 meters in the mountains of upland rice micro film covering cultivation, which effectively broke the altitude of 1000 meters above the mountain planting upland rice from history; make full use of the mountains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day and night has the advantage of grain crops such as starch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finally get into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good quality, green organic r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山區旱稻及其種植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農業作物栽培
    ,具體涉及一種山區旱稻及其種植方法。
    技術介紹
    作為農業大國,水稻的產量和安全直接關系的國民體質的健康安全;然而,現有的水稻種植面積及產量比較有限,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農業需要,因此,在水稻面積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大力推廣種植旱稻十分必要。旱稻,亦稱陸稻,性耐旱,適于旱地種植的栽培稻,泛指能適應生長于無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態環境下的栽培稻類,是水稻的變異型。旱稻的原始栽培可追溯到7000年前,通常種植于熱帶、亞熱帶的山區、半山區的坡地、臺地或溫帶的少雨旱地。旱稻和水稻在形態、生理上有不少差別,但一般在缺水狀況下才表現明顯。旱稻種子發芽時需氧較多,吸水力較強,而需水量較少,在15℃的溫度下發芽較水稻快。芽鞘較短,中莖較長,第一、二完全葉較大,對氯酸鉀的抗毒性較強。旱稻的粗根比例較大,根系發達,分布較深。主根上產生均勻的細根,根冠比較高,抗旱性強。在水田種植的旱稻和水稻,其根系的差異并不明顯。旱稻的葉面積大,葉片生長緩慢,葉的中筋較厚,維管束和導管的面積較大,表皮較厚,氣孔數較少,厚壁細胞較小,這些特性都與耐旱性較強有關。絕大部分旱稻品種的葉色淡綠,葉片長而下垂。旱稻通常在旱地或干田直播種植,雖然旱稻生長對光照、溫度要求與水稻相似,但與水田生長的水稻不同的是旱稻無需水層;因此,旱稻種植顯著節省了勞動力投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雖然旱稻具有上述眾多優勢,然而,基于山區每年冷露時節早及缺水、季節性強、活動積溫低、周期短的特點,目前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還未有應用保溫栽培技術實施旱稻種植的先例。基于此,研究一種新型的適于山區旱稻的種植方法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山區旱稻及其種植方法,尤其適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區旱稻微膜覆蓋(主要起保墑保溫作用)保溫栽培方法。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種植方法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區旱稻種植從無到有的歷史;且其充分利用了山區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籽粒作物積累淀粉等有機質的優點,能夠得到成米率高、米質優、有機綠色、品質好的旱稻。此外,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種植方法操作簡便,有效解決了山區產業單一的不足,帶動了山區的產業發展。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山區旱稻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選地整地:選擇向陽、背風良好的地塊作為種植地,且于播種前10~15天將種植地實施翻土深耕;開廂與施肥:將翻土深耕后的種植地開廂,每廂寬45~50cm,每兩廂之間的空行寬度為40~45cm,且在空行兩側開設肥料帶溝(即種植地依次包括廂、肥料帶溝、空行、肥料帶溝、廂…),之后在肥料帶溝內施用肥料;其中,肥料帶溝的深度為10~12cm,寬度為35~40cm;作埂與蓋膜:在肥料帶溝上作埂,使埂面高13.3~14cm,埂面底寬40~42cm,埂面頂寬13~15cm,之后在埂面上蓋膜;播種:在蓋好膜的埂面上,實行定距打孔播種,每孔播種8~10粒,之后封孔;其中,定距打孔具體為:孔距15~18cm,孔深2~3cm,每埂播種3行,行距20cm;播種的時間為:當日均氣溫連續3天在8~10℃以上時,即時播種旱稻;田間管理:當旱稻幼苗長至1.5-2葉時噴施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一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以及水45~50kg;當旱稻幼苗長至5~6葉時噴施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甲基托布津60~80g以及水50kg;當旱稻植株處于孕穗期時噴施第三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青戊菊酯50~70ml、甲基硫菌磷60~80g以及水50kg;當旱稻植株處于灌漿期時噴施第四次根外追肥,第四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磷酸二氫鉀1kg、三環唑30g以及水50kg。具體地,田間管理期間,旱稻播種后,一般情況下,幼苗都能從膜孔正常出土,但有少部分受蓋土效應影響及稻苗本身的習性而伸向膜內形成盤苗,遇此情況,及時將稻苗扶引出膜外,再用細泥土將膜孔封嚴。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曉: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營養生長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分蘗),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從拔節到孕穗)和生殖生長階段(從抽穗到成熟)。在第三生長階段,籽粒形成后就進入灌漿期,灌漿期是指將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蛋白質和積累的有機物質通過同化作用將它們儲存在籽粒里的一個階段。在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實施方式中,播種的時間為:海拔每升高100米,播種時間推遲2~3天。在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實施方式中,海拔1000~12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13~3.15日;海拔1200~13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15~3.17日;海拔1300~14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18~3.20日;海拔1400~15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21~3.23日;海拔1500~16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24~3.25日;海拔1600~17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26~3.28日;海拔1700~18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29~3.30日;海拔1800~19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31~4.01日;海拔1900~20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4.02~4.04日;海拔2000~21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4.05~4.07日;海拔2100~22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4.08~4.10日;海拔2200~23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4.11~4.14日;海拔2300~24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4.15~4.17日;海拔2400~25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4.18~4.20日。在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實施方式中,開廂與施肥中,在肥料帶溝內施用復合肥,且復合肥的施用量為每畝46.5~58.5kg。在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實施方式中,田間管理中,第一次根外追肥、第二次根外追肥、第三次根外追肥的噴施頻率均為:每7~10天噴施一次。在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實施方式中,播種之前還包括:將旱稻種子曬種2~3天,之后用35~45℃的干凈水泡種2~3小時,晾干后播種。在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實施方式中,翻土深耕的深度17~20cm,深耕翻地,精細整地,直至土壤完全細化,并撿凈雜草、石塊和砙礫。在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實施方式中,播種時,采用直徑2~3cm,長度20cm的錐型木棍打孔。具體地,打孔時可選用錐形木棍打孔。在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實施方式中,蓋膜具體為:采用寬度為60-80cm的超微膜或微膜覆蓋埂面,超微膜或微膜的厚度為0.004mm-0.01mm。第二方面,采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法種植得到的旱稻。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申請人經過大量實驗發現: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山區旱稻種植方法,尤其適用于海拔1000~2500米的山區旱稻微膜覆蓋保溫栽培。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種植方法有效打破了海拔1000米以上山區旱稻種植從無到有的歷史,眾所周知,目前在海拔1000米以上山區還未有應用保溫栽培技術實施旱稻種植的先例,由于山區每年冷露時節早及缺水、季節性強、活動積溫低、周期短的特點,水稻等作物不能正常抽穗揚花。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法充分利用了山區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籽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山區旱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選地整地:選擇向陽背風的地塊作為種植地,且于播種前10~15天將所述種植地翻土深耕;開廂與施肥:將所述翻土深耕后的種植地開廂,每廂寬45~50cm,每兩廂之間的空行寬度為40~45cm,且在所述空行兩側開設肥料帶溝,之后在所述肥料帶溝內施用肥料;其中,所述肥料帶溝的深度為10~12cm,寬度為35~40cm;作埂與蓋膜:在所述肥料帶溝上作埂,使埂面高13.3~14cm,埂面底寬40~42cm,埂面頂寬13~15cm,之后在所述埂面上蓋膜;播種:在蓋好膜的埂面上,實行定距打孔播種,每孔播種8~10粒,之后用泥土封孔;其中,定距打孔具體為:孔距15~18cm,孔深2~3cm,每埂播種3行,行距20cm;所述播種的時間為:當日均氣溫連續3天在8~10℃以上時,即時播種;田間管理:當旱稻幼苗長至1.5~2葉時噴施第一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一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以及水45~50kg;當旱稻幼苗長至5~6葉時噴施第二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二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甲基托布津60~80g以及水50kg;當旱稻植株處于孕穗期時噴施第三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三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青戊菊酯50~70ml、甲基硫菌磷60~80g以及水50kg;當旱稻幼苗處于灌漿期時噴施第四次根外追肥,所述第四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磷酸二氫鉀1kg、三環唑30g以及水50k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山區旱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選地整地:選擇向陽背風的地塊作為種植地,且于播種前10~15天將所述種植地翻土深耕;開廂與施肥:將所述翻土深耕后的種植地開廂,每廂寬45~50cm,每兩廂之間的空行寬度為40~45cm,且在所述空行兩側開設肥料帶溝,之后在所述肥料帶溝內施用肥料;其中,所述肥料帶溝的深度為10~12cm,寬度為35~40cm;作埂與蓋膜:在所述肥料帶溝上作埂,使埂面高13.3~14cm,埂面底寬40~42cm,埂面頂寬13~15cm,之后在所述埂面上蓋膜;播種:在蓋好膜的埂面上,實行定距打孔播種,每孔播種8~10粒,之后用泥土封孔;其中,定距打孔具體為:孔距15~18cm,孔深2~3cm,每埂播種3行,行距20cm;所述播種的時間為:當日均氣溫連續3天在8~10℃以上時,即時播種;田間管理:當旱稻幼苗長至1.5~2葉時噴施第一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一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以及水45~50kg;當旱稻幼苗長至5~6葉時噴施第二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二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甲基托布津60~80g以及水50kg;當旱稻植株處于孕穗期時噴施第三次根外追肥,所述第三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尿素0.75~1kg、磷酸二氫鉀0.8~1kg,青戊菊酯50~70ml、甲基硫菌磷60~80g以及水50kg;當旱稻幼苗處于灌漿期時噴施第四次根外追肥,所述第四次根外追肥的用量按每畝計,包括磷酸二氫鉀1kg、三環唑30g以及水50kg。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山區旱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種的時間為:海拔每升高100米,播種時間推遲2~3天。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山區旱稻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拔1000~12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13~3.15日;海拔1200~1300米地區,播種時間為3.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宗仕
    申請(專利權)人:孫宗仕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相關技術
      暫無相關專利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无码| 人妻少妇无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无码午夜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99 |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久久久久久99av无码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大桥久未无码吹潮在线观看| 无码熟妇人妻AV影音先锋| 无码av最新无码av专区|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App|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免费无码黄动漫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果冻|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