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氨水提濃系統。所述氨水提濃系統包括預熱器、蒸氨塔、分縮器、二級冷凝器、差壓密度計、信號處理器和三通閥,所述預熱器、所述蒸氨塔、所述分縮器、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依次連接,所述壓差密度計設于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之間,并通過所述信號處理器與所述三通閥連接。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制冷機組,冷凍水管通過所述制冷機組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冷凝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所述氨水提濃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的提濃設備結構復雜,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提濃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氨水提濃系統。
技術介紹
工業生產中常產生氨水副產物,由于其濃度偏低,無法直接利用,需要對其進行提濃操作。但是現有技術的氨水提濃設備結構較為復雜,且提濃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提濃設備結構復雜,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提濃效率高的氨水提濃系統。一種氨水提濃系統,包括預熱器、蒸氨塔、分縮器、二級冷凝器、差壓密度計、信號處理器和三通閥,所述預熱器、所述分縮器和所述二級冷凝器均為換熱設備,包括換熱管和換熱間壁,所述預熱器、所述蒸氨塔、所述分縮器、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依次連接,所述差壓密度計設于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之間,并通過所述信號處理器與所述三通閥連接。在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進料管,所述進料管通過所述預熱器的換熱管,并與所述蒸氨塔連接。在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廢水管,所述廢水管一端連接所述蒸氨塔底部,另一端通過所述預熱器的換熱間壁,并排出至外界。在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蒸汽管,所述蒸汽管連接至所述蒸氨塔。在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一端連接所述蒸氨塔頂部,另一端依次通過所述分縮器的換熱管、所述二級冷凝器的換熱管和所述三通閥。在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差壓密度計設于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之間的所述出料管。在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回料管,所述回料管一端連接所述蒸氨塔,另一端同時連接所述分縮器的換熱管和所述三通閥。在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循環冷卻水管和冷凍水管,所述循環冷卻水管通過所述分縮器的換熱間壁,所述冷凍水管通過所述二級冷凝器的換熱間壁。在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一種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制冷機組,所述冷凍水管通過所述制冷機組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冷凝器的換熱間壁。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提供的所述氨水提濃系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所述氨水提濃系統設有所述預熱器,充分利用廢水余熱,降低了生產能耗。二、所述氨水提濃系統設有所述分縮器,利用氨氣和水蒸氣的沸點差異對其進行分離,結構簡單且分離效果好。三、所述氨水提濃系統設有所述差壓密度計等結構,保證成品的濃度達標,使生產可以連續進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圖1是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請參閱圖1,是本技術提供的氨水提濃系統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氨水提濃系統1包括預熱器11、蒸氨塔12、分縮器14、二級冷凝器15、差壓密度計16、信號處理器17、三通閥18和制冷機組19。以及進料管21、廢水管22、蒸汽管23、出料管24、回料管25、循環冷卻水管26和冷凍水管27。所述進料管21連接至所述預熱器11的換熱管,通過并延伸至所述蒸氨塔12。所述廢水管22一端設于所述蒸氨塔12底部,另一端通過所述預熱器11的換熱間壁,并排出至外界。所述蒸汽管23連接至所述蒸氨塔12。所述出料管24一端設于所述蒸氨塔12頂部,另一端依次通過所述分縮器14的換熱管、所述二級冷凝器15的換熱管和所述三通閥18。所述回料管25一端設于所述蒸氨塔12,另一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連接至所述分縮器14的換熱管,另一部分連接所述三通閥18。所述循環冷卻水管26通過所述分縮器14的換熱間壁,所述冷凍水管27先通過所述制冷機組19后,再通過所述二級冷凝器15的換熱間壁。所述差壓密度計16設于所述二級冷凝器15和所述三通閥18之間的所述出料管24,并通過所述信號處理器17與所述三通閥18連接。具體實施時,稀氨水經由所述進料管21進入所述預熱器11預熱后,進入所述蒸氨塔12內。同時,高溫蒸汽也經由所述蒸汽管23進入所述蒸氨塔12內。稀氨水受熱蒸發,高溫蒸汽放熱冷凝,二者混合換熱后分為含有氨氣及水蒸氣的氣相部分和主體為水的液相部分。液相部分經由所述廢水管22,進入所述預熱器11與稀氨水進行換熱,預熱稀氨水后排出至外界。氣相部分進入所述分縮器14冷卻,使其中部分水蒸氣凝結為液體,并通過所述回料管25返回所述蒸氨塔12。剩余氣體繼續通過所述二級冷凝器15進一步充分冷卻凝結為濃氨水。所述差壓密度計16實時檢測通過其的氨水密度,密度數據經由所述信號處理器17換算為濃度數據。如濃度達標,則控制所述三通閥18直接排出,如不達標則連通至所述回料管25重復提濃。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提供的所述氨水提濃系統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所述氨水提濃系統1設有所述預熱器11,充分利用廢水余熱,降低了生產能耗。二、所述氨水提濃系統1設有所述分縮器14,利用氨氣和水蒸氣的沸點差異對其進行分離,結構簡單且分離效果好。三、所述氨水提濃系統1設有所述差壓密度計16等結構,保證成品的濃度達標,使生產可以連續進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氨水提濃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熱器、蒸氨塔、分縮器、二級冷凝器、差壓密度計、信號處理器和三通閥,所述預熱器、所述分縮器和所述二級冷凝器均為換熱設備,包括換熱管和換熱間壁,所述預熱器、所述蒸氨塔、所述分縮器、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依次連接,所述差壓密度計設于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之間,并通過所述信號處理器與所述三通閥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氨水提濃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預熱器、蒸氨塔、分縮器、二級冷凝器、差壓密度計、信號處理器和三通閥,所述預熱器、所述分縮器和所述二級冷凝器均為換熱設備,包括換熱管和換熱間壁,所述預熱器、所述蒸氨塔、所述分縮器、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依次連接,所述差壓密度計設于所述二級冷凝器和所述三通閥之間,并通過所述信號處理器與所述三通閥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提濃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進料管,所述進料管通過所述預熱器的換熱管,并與所述蒸氨塔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提濃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廢水管,所述廢水管一端連接所述蒸氨塔底部,另一端通過所述預熱器的換熱間壁,并排出至外界。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提濃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提濃系統還包括蒸汽管,所述蒸汽管連接至所述蒸氨塔。5.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曉虎,彭奔,鐘武,廖怡安,于雄海,邱樹梁,蔣波,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環達環保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