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包括澆口杯(1)、橫澆道(3)、直澆道(4)、對流道(6)和模型(7),澆口杯(1)底部設置有注液管(2),注液管(2)出液端位于橫澆道(3)內部,注液管(2)出液端下方的橫澆道(3)內壁上設置有凹槽,直澆道(4)設置于橫澆道(3)上且與橫澆道(3)連通,對流道(6)設置于直澆道(4)上,直澆道(3)通過對流道(6)與模型(7)連通,直澆道(4)的端部設置有收集腔(5),橫澆道(3)上設置有排氣管(8)。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排氣條件更好,同一模組內鑄件排氣條件相當,直澆道上部和下部的金屬液溫度一致的銅合金澆注系統。(*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鑄造設備
,具體是涉及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
技術介紹
氣孔是精鑄件常見的缺陷之一,特別是對一些含氣量較高的母合金材料,氣孔缺陷成為其鑄件報廢的主要原因。目前氣孔缺陷主要靠熱等靜壓或在熔煉過程中加入一些鹽類來去除。熱等靜壓法需要專門的設備,而且成本較高,加入鹽類的方法較簡單,但是其加入量不易控制,且對母合金的成分有影響。現有的組樹方式整個模組的排氣性不好,澆注后同一模組內各個鑄件的冶金質量不同,有的氣孔缺陷很嚴重,有的氣孔缺陷較少。此外,現有的銅合金澆注系統中,最早進入直澆道的一小撮金屬液溫度下降得最快,也是最早流入直澆道的最底部,這樣處于直澆道上部和下部的金屬液溫度不一致,容易造成處于直澆道上部和下部的產品的組織及性能不一致,處于直澆道下部的產品容易出現偏析現象,從而造成部分產品成型不良。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技術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排氣條件更好,同一模組內鑄件排氣條件相當,直澆道上部和下部的金屬液溫度一致的銅合金澆注系統。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其包括澆口杯、橫澆道、直澆道、對流道和模型,澆口杯底部設置有注液管,注液管出液端位于橫澆道內部,注液管出液端下方的橫澆道內壁上設置有凹槽,直澆道設置于橫澆道上且與橫澆道連通,對流道設置于直澆道上,直澆道通過對流道與模型連通,直澆道的端部設置有收集腔,橫澆道上設置有排氣管。直澆道下端設有與直澆道連通的收集腔,最早進入直澆道的一小撮金屬液溫度下降得最快,也是最早流入直澆道的最底部,直澆道下端的收集腔可以收集這部分溫度最低的金屬液,從而使直澆道中的金屬液溫度趨于一致,可以防止鑄件之間差異化大的問題,降低產品的偏析不良率。通過在橫澆道上設置多個排氣管,排氣管增強了模組的排氣性,減少了鑄件的氣孔,提高鑄件的冶金質量。在橫澆道上設置凹槽以及在澆口杯上設置注液管,確保金屬液體從澆口杯中流入橫澆道的時候不會出現飛濺,避免金屬液體對橫澆道的內壁造成變形,影響橫澆道向直澆道中非配金屬液體。優選的是,橫澆道呈圓盤式結構,直澆道設置于橫澆道面向澆口杯一側的相對側,排氣管設置于橫澆道面向澆口杯一側。將橫澆道設置為圓盤結構,可以確保直澆道或者模型的排氣條件相同,同時也能確保從橫澆道注入直澆道中的金屬液體所處的條件相當。優選的是,排氣管一端與橫澆道連接,排氣管的另一端與澆口杯連接。優選的是,對流道以直澆道為中心軸,對稱排列于直澆道上,模型的數量與對流道相對應。【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包括澆口杯1、橫澆道3、直澆道4、對流道6和模型7,澆口杯I底部設置有注液管2,注液管2出液端位于橫澆道3內部,注液管2出液端下方的橫澆道3內壁上設置有凹槽,直澆道4設置于橫澆道3上且與橫澆道3連通,對流道6設置于直澆道4上,直澆道3通過對流道6與模型7連通,直澆道4的端部設置有收集腔5,橫澆道3上設置有排氣管8,橫澆道3呈圓盤式結構,直澆道4設置于橫澆道3面向澆口杯I 一側的相對側,排氣管8設置于橫澆道3面向澆口杯I 一側,排氣管8 一端與橫澆道3連接,排氣管8的另一端與澆口杯I連接,對流道6以直澆道4為中心軸,對稱排列于直澆道4上,模型7的數量與對流道6相對應。【主權項】1.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澆口杯(I)、橫澆道(3)、直澆道(4)、對流道(6 )和模型(7 ),澆口杯(I)底部設置有注液管(2 ),注液管(2 )出液端位于橫澆道(3 )內部,注液管(2)出液端下方的橫澆道(3)內壁上設置有凹槽,直澆道(4)設置于橫澆道(3)上且與橫澆道(3 )連通,對流道(6 )設置于直澆道(4)上,直澆道(3 )通過對流道(6 )與模型(7 )連通,直澆道(4)的端部設置有收集腔(5),橫澆道(3)上設置有排氣管(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其特征在于,橫澆道(3)呈圓盤式結構,直澆道(4)設置于橫澆道(3 )面向澆口杯(I) 一側的相對側,排氣管(8 )設置于橫澆道(3)面向澆口杯(I) 一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其特征在于,排氣管(8)—端與橫澆道(3 )連接,排氣管(8 )的另一端與澆口杯(I)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其特征在于,對流道(6)以直澆道(4)為中心軸,對稱排列于直澆道(4)上,模型(7)的數量與對流道(6)相對應。【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包括澆口杯(1)、橫澆道(3)、直澆道(4)、對流道(6)和模型(7),澆口杯(1)底部設置有注液管(2),注液管(2)出液端位于橫澆道(3)內部,注液管(2)出液端下方的橫澆道(3)內壁上設置有凹槽,直澆道(4)設置于橫澆道(3)上且與橫澆道(3)連通,對流道(6)設置于直澆道(4)上,直澆道(3)通過對流道(6)與模型(7)連通,直澆道(4)的端部設置有收集腔(5),橫澆道(3)上設置有排氣管(8)。本技術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排氣條件更好,同一模組內鑄件排氣條件相當,直澆道上部和下部的金屬液溫度一致的銅合金澆注系統。【IPC分類】B22C9-08【公開號】CN204365977【申請號】CN201420817131【專利技術人】錢向輝, 段建功, 熊玉林 【申請人】楚雄云星銅材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6月3日【申請日】2014年12月22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銅合金澆注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澆口杯(1)、橫澆道(3)、直澆道(4)、對流道(6)和模型(7),澆口杯(1)底部設置有注液管(2),注液管(2)出液端位于橫澆道(3)內部,注液管(2)出液端下方的橫澆道(3)內壁上設置有凹槽,直澆道(4)設置于橫澆道(3)上且與橫澆道(3)連通,對流道(6)設置于直澆道(4)上,直澆道(3)通過對流道(6)與模型(7)連通,直澆道(4)的端部設置有收集腔(5),橫澆道(3)上設置有排氣管(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向輝,段建功,熊玉林,
申請(專利權)人:楚雄云星銅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