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包括:框架結構、組合部件和支撐部件。框架結構包括底部框架、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固定在底部框架上。組合部件安裝在前部框架、中部框架或者后部框架上,組合部件朝向內側的面具有與前部框架、中部框架或者后部框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組合部件朝向外側的面具有與支撐部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支撐部件安裝在組合部件上,支撐部件朝向內側的面具有與組合部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支撐部件朝向外側的面具有與外覆蓋件相匹配的形狀與接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部件能夠自由組合和調節,以適應不同的車型,各個部件能被重復利用,組合安裝方便。(*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測試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車身外覆蓋件的測試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人們對汽車外觀外形越來越重視,對于車身外覆蓋件的形狀尺寸、加工工藝、匹配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使得車身外覆蓋件尺寸匹配質量品控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車身外覆蓋件尺寸的綜合匹配評價和分析,主要是通過車身外覆蓋件樣架進行。各個車身外覆蓋件,例如前保險杠、大燈、翼子板、前蓋、側框前部件、車頂、側框中部件、前門、后門、側框后部件、后蓋、尾燈和后保險杠等被安裝在車身外覆蓋件樣架上。由于各種車型的車身外覆蓋件并不相同,因此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必須與某一種車型相對應,能夠與該車型的車身外覆蓋件相匹配。于是現有技術中車身外覆蓋件樣架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獲得:第一種方式是根據實際車型制作一個整體框架,在整體框架上支架,支架上固定夾頭,夾頭用于夾持車身外覆蓋件。第二種方式是采用車身標準模型,車身標準模型基本與實際車型的框架一致,在車身標準模型上安裝固定夾頭,固定夾頭夾持車身外覆蓋件。以上兩種方式目前存在類似的缺陷:I)靈活性較差,都只適用于某一種單一的車型,對于新車型,必須重新設計并制造新的樣架。2)樣架改造成本較高,無論是整體框架還是車身標準模型,都是整體結構,改造空間小,如果需要大幅度改造,其改造成本與重新制造的成本相當。3)對于車身外覆蓋件的固定,一般都采用固定夾頭,固定夾頭在整體框架或者車身標準模型上一自由固定的方式安裝,這使得樣架使用者安裝固定夾頭的工作量大增。在當前小改款車型較多,同一車系衍生車型較多的情況下,現有技術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顯得十分不經濟。改款車型和同一車系的衍生車型有較多的車身外覆蓋件是相同或相似的,有些僅在車頭或者車尾的部分外覆蓋件有所不同。但使用現有技術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必須為每一種改款車型或衍生車型都重新設計并制造一個與之匹配的整體樣架,顯得不經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出一種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具有自由組合的能力,能根據車型要求自由連接。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包括:框架結構、組合部件和支撐部件??蚣芙Y構包括底部框架、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固定在底部框架上。組合部件安裝在前部框架、中部框架或者后部框架上,組合部件朝向內側的面具有與前部框架、中部框架或者后部框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組合部件朝向外側的面具有與支撐部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支撐部件安裝在組合部件上,支撐部件朝向內側的面具有與組合部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支撐部件朝向外側的面具有與外覆蓋件相匹配的形狀與接口。在一個實施例中,中部框架直接固定在底部框架上。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通過基板和定位件固定在底部框架上。在一個實施例中,中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為一個整體。底部框架在中部框架前方對應前部框架的位置具有至少一個基板,每一個基板上具有至少一個定位件,定位件包括粗定位塊和/或精定位銷。底部框架在中部框架后方對應后部框架的位置具有至少一個基板,每一個基板上具有至少一個定位件,定位件包括粗定位塊和/或精定位銷。在一個實施例中,組合部件包括組合基本部件和組合疊加部件,組合基本部件與前部框架、中部框架或者后部框架連接,一個或者數個組合疊加部件依次安裝在組合基本部件上,形成與支撐部件相匹配的形狀。在一個實施例中,支撐部件包括支撐基本部件和支撐端部件,支撐基本部件與組合部件連接,支撐端部件與外覆蓋件連接,支撐基本部件與支撐端部件之間安裝有調節裝置。在一個實施例中,調節裝置包括:螺紋盤和/或內螺紋機構。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車身外覆蓋件樣架還包括限位銷,限位銷安裝于支撐端部件上。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車身外覆蓋件樣架還包括光學基準球,光學基準球安裝在框架結構上以使得安裝在車身外覆蓋件樣架上的車身外覆蓋件建立基準。本技術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包括框架結構、組合部件和支撐部件。這些部件能夠自由組合和調節,以適應不同的車型,各個部件能被重復利用,組合安裝方便,尤其對于小改款車型和同一車系車型能大幅度提高樣架的制作或者改動效率。【附圖說明】本技術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的更加明顯,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圖1揭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的整體結構圖。圖2揭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中中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俯視結構圖。圖3揭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中定位件的結構圖。圖4揭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安裝車身外覆蓋件的示意圖。圖5?圖9揭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中組合部件和支撐部件的示例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針對現有技術中車身外覆蓋樣架靈活性不夠,僅能針對單一車型的缺陷,本技術提出一種具有組合功能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樣架的各個部件能夠以“搭積木”的方式進行組合,以適應不同的車型。本技術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對于小改款車型和同一車系的衍生車型的外覆蓋件試驗尤其適用,只需要對樣架的部分構件進行調整或者重新組合,就能夠適應新車型。本技術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包括框架結構、組合部件和支撐部件。參考圖1所示,圖1揭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的整體結構圖。框架結構包括底部框架102、前部框架104、中部框架106和后部框架108。前部框架104、中部框架106和后部框架106固定在底部框架102上。在一個實施例中,中部框架106直接固定在底部框架102上,兩者形成一個整體,成為中底部框架107。中底部框架107成為車身外覆蓋件樣架的一個基本構件。前部框架104和后部框架106通過基板和定位件固定在中底部框架107上。在中部框架與底部框架不成為一體的實施例中,前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固定在底部框架上。圖2揭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中中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俯視結構圖。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中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形成整體的中底部框架107。底部框架102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是中底部框架107)在中部框架前方對應前部框架的位置具有至少一個基板。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在前方布置了四個基板,分別是基板110、基板111、基板112和基板113。底部框架102 (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是中底部框架107)在中部框架后方對應后部框架的位置也具有至少一個基板。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在后方也布置了四個基板,分別是基板114、基板115、基板116和基板117。無論是前方的基板,還是后方的基板,在每一個基板上具有至少一個定位件。定位件包括粗定位塊和/或精定位銷。圖3揭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的車身外覆蓋件樣架中定位件的結構圖。如圖3所示,粗定位塊120 —般位于基板的外側邊緣,粗定位塊120向上凸起,與前部框架104或者后部框架108側方的凹槽相配合,起到定位的作用。精定位銷118 —般位于基板的內側位置或者基板的中部區域,精定位銷118為較小的圓柱形、圓錐形或者方柱型凸起,與前部框架104或者后部框架108底部的凹孔相配合,也起到定位的作用。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還示出了輔助定位塊119,輔助定位塊119 一般安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身外覆蓋件樣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結構,包括底部框架、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前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后部框架固定在底部框架上;組合部件,安裝在前部框架、中部框架或者后部框架上,組合部件朝向內側的面具有與前部框架、中部框架或者后部框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組合部件朝向外側的面具有與支撐部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支撐部件,安裝在組合部件上,支撐部件朝向內側的面具有與組合部件相匹配的形狀和接口,支撐部件朝向外側的面具有與外覆蓋件相匹配的形狀與接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陸淼,顧元峰,劉紅鋪,岑迪,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